市场商品质量变化规律探究

摘要:商品质量同一切事物一样,总是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商品质量运动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主要表现为商品质量变化自然规律、商品质量变化市场规律、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具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对于企业生产和经营、消费者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商品质量;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4-0005-03

一、问题的提出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指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作为商品质量这一事物也不例外。商品质量从生产完成开始,经由流通过程,最终到达消费领域,其必然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并具一定的规律可循,在此称之为商品质量变化规律。

二、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学者、专家提出了质量学,并指出质量学是研究质量规律的学科。这里的质量规律是包括社会、自然、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质量运行的普遍规律。完整的质量规律可以表述为:事物的发展水平和环境的发展要求决定质量,质量决定资源占有和配置。从这一规律的内涵可以看出,任何质量都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一定的质量又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各种资源的占用和配置。很明显商品质量是质量范畴中的一部分,也同样遵从这一普遍规律。如果商品质量发生变化,其对社会、经济、经营、生活等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就会改变资源的占用和配置状况。如果能够探索总结出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那它对于人类社会必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质量学不可能去细致深入地研究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

商品学和商品养护学着重研究了商品质量在流通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归纳提出了多种商品质量变化形式,如物理变化形式、机械变化形式、化学变化形式、生理生化变化形式、生物引起的变化形式等。这些变化形式都是从具体商品质量变化归结而来的,对研究个体商品质量变化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商品流通中企业加强商品质量管理,确保商品使用价值完好,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是,商品学或商品养护学都没有提出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的命题,没有对商品质量变化按照规律本质和特点进行概括和总结,更没有对处于市场中的商品质量的整体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三、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含义

商品质量变化规律是指商品质量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关系或必然联系。这种本质关系或必然联系是普遍的、一般的、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它,并且能够利用它。从商品质量变化规律体现的商品质量变化范围的大小来划分,可以将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分为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和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整体变化规律是反映所有商品质量变化的统一的基本规律,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而个体变化规律是反映具体商品质量变化的特别的基本规律,是站在微观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商品质量整体變化规律和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相结合构成了市场中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体系。

按照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的定义来理解,有三个要点:一是指商品质量形成以后的变化,即在商品生产完成以后所发生的变化。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商品的流通与消费过程。二是指商品质量运动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的运动总是通过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表现出来。三是指商品质量运动本质关系的必然体现,只要有商品质量存在,商品质量的运动就不可避免,因而商品质量变化也同样不可避免。

四、商品质量变化规律表现形式

1.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

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出所有商品质量变化的统一的基本规律,它只着眼商品质量的整体,不考虑商品质量的个体,是所有商品质量变化都能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可分为商品质量变化自然规律和商品质量变化市场规律,其中商品质量变化自然规律又分为正常变化规律和非常变化规律。

(1)商品质量变化自然规律。商品质量变化自然规律,是指从商品完成生产开始,经流通最后到达消费过程这整个时空阶段中的商品质量变化规律。这种变化是商品处于流通、消费过程中受自身性质决定而在外界因素(经营因素、环境因素、消费因素等)作用下自然发生的变化。从宏观的角度总结所有商品的质量变化,不外乎呈现两类变化规律:一是正常变化规律。正常变化规律是指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后,进入流通,进入消费,其使用价值得到正常发挥,而表现出来的质量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形式一般表现为四个阶段:质量形成、质量稳定、质量降减、质量丧失。质量形成是指商品生产完成后的质量形成。质量稳定是指商品处于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稳定不变。质量降减是指商品处在消费过程中的使用消耗。质量丧失是指商品已经不能使用的状态。商品质量正常变化规律是企业经营管理及消费者所需要的。二是非常变化规律。非常变化规律是指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后,进入流通,进入消费,其使用价值不能得到正常发挥而表现出来的质量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形式一般表现为三个阶段:质量形成、质量劣变、质量损失。质量劣变是指商品质量变差变坏,这里有局部的劣变、轻微劣变、整体劣变、重度劣变等不同程度。质量损失是指质量劣变到已不能供消费使用了。商品质量非常变化规律直接导致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浪费,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而对消费来说,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需要。

(2)商品质量变化市场规律。商品质量变化市场规律,是指商品在整个市场交易活动的不断延续和发展过程中其质量变化的普遍趋势。商品质量变化市场规律形式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质量形成、质量稳定、质量提高、质量更新。这里的质量形成基本等同前述含义。质量稳定是指商品在整个市场中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不变。质量提高是指企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商品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质量更新是指企业在原有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或完善或创新商品的使用价值,使商品效用水平和档次提高。商品质量变化市场规律反映出商品处在交易中的较长时期内质量整体变化趋势。这种规律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技术、竞争等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

商品质量变化的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去考察整个商品质量的普遍变化规律,是对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的概括性总体认识。而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更需要掌握具体商品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为商品管理提供依据。在不同的商品个体上发生的质量变化是不一样的,其变化千差万别。但归结其性质,可以将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归纳成五类变化:物理变化、机械变化、化学变化、生理生化变化、生物引起的变化等。

(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只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不改变其本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并且有可能反复进行的质量变化现象。尽管如此,但其对商品质量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轻者降低,重者损失商品使用价值。商品常发生的物理变化主要有挥发、溶化、熔化、渗漏、串味、沉淀、玷污、干缩裂等形式。

(2)机械变化。商品的机械变化是指商品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形体变化,又称机械损伤或机械破损。其主要形式有破碎、变形、脱落散开等。破碎一般是指商品在外力的作用下整个发生碎裂的情况,如玻璃器皿、陶瓷器皿等因包装不良储运过程中因受到碰撞、挤压、抛掷、滑落等而碎裂。变形是指商品受以外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形状。如搪瓷制品、熟铝制品以及塑性较大的皮革、塑料、橡胶制品由于受到强烈的外力撞击或长期的重压而变形;脱落散开是指商品在外力的作用下整体离散掉落的现象。如塑料玩具在外力作用下整个解体,颗粒状商品由于包装不牢在运输和装卸搬运过程中流落到地面。显然,机械变化会严重损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这类商品的储存保管应注意妥善包装,轻拿轻放,堆垛高度应控制在商品承受的极限范围之内。

(3)化学变化。商品的化学变化,是指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也改变物质的本质,且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现象。这类变化严重时会导致商品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常见的化学变化有氧化、分解、化合、老化、聚合等形式。

(4)生理生化变化。生理生化变化是指有生命的有机体商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维持它的生命,本身所进行的一系列变化。这类变化主要有呼吸作用、发芽、胚胎发育、后熟作用等。一是呼吸作用。呼吸是动植物体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为了延续动植物体生命而进行的新陈代谢的一种生理活动。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动植物鲜活商品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与吸入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消耗营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对于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鲜活商品,要抑制有氧呼吸,以减弱商品中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因过多水分、热量产生导致微生物滋生而造成商品腐烂变质。对于鱼类、禽类、哺乳类鲜活动物商品,为了延续其生命,必须提供能满足其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温度。在缺氧条件下,动物活品会停止生命活动而死亡。植物性鲜活商品则转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热量,这里的酒精会使植物种子中毒,或使细胞产生生理病害甚至腐烂。因此,储存植物性鮮活商品必须防止无氧呼吸,并降低环境温度和氧的浓度,将有氧呼吸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二是发芽。发芽是植物性有机体商品在适宜条件下,冲破“休眠”状态而发生的萌芽现象。如粮食类的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等,蔬菜类的洋葱、大蒜、萝卜、马铃薯、藠头、豆子等。发芽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使组织粗老或空心,失去了原有的鲜嫩品质,不仅降低了商品的质量,而且不耐储存。因此,这类商品储存除控制好其本身含水量外,还要保持低温,并防止阳光照射。三是胚胎发育。胚胎发育主要是指鲜蛋的胚胎发育。在鲜蛋储存过程中,当温度和供氧条件适宜时,鲜蛋内部会发生胚胎发育变化,生成血丝蛋、血环蛋,甚至出现黑影。经过胚胎发育的鲜蛋,其新鲜度和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为抑制胚胎发育,鲜蛋必须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在0—10摄氏度之间比较适宜。四是后熟作用。后熟作用是指植物性果实在完全成熟前脱离母株后,其自身仍在进行不断成熟的生化变化过程。许多水果,如香蕉、柿子、橘子、苹果、哈蜜瓜、猕猴桃等;还有一些果菜,如番茄、苦瓜等,在离开植物体后,其品质会变得越来越好,它们的色、香、味更加适合于食用,但也越来越不利于储存保管了。为了便于储运并减少损耗,要在果实成熟前进行采摘,并储存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保持适度通风,尽量延长后熟期。

(5)生物引起的变化。这类变化主要有霉变、腐败、发酵、虫蛀、鼠咬等。以上各种质量变化,除后熟作用外,都是能够造成商品质量降低或损失的,都是对商品的经营管理和商品的消费使用十分不利的。

五、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特点

任何一种规律在发生作用时都会表现出一些基本的特点。特点能反映出规律的运动特征,也是人们认识规律、掌握并运用规律的关键要点。通过特点的描绘,规律的表现性更为清晰明了。

1.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特点

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除具有规律应具有的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基本特征外,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变化结果的差异性。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的变化结果呈现两个不同性质的结果。一是商品质量自然变化带来的商品使用价值丧失的结果,不论是正常变化还是非常变化,其结果都是最终导致商品使用价值的丧失,即商品不能为消费者所用了。二是商品质量市场变化带来的使商品使用价值越来越好的结果,其结果是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两种变化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2)变化本质的差异性。商品质量自然变化是一种有限性变化,任何变化都是限于某种商品体,变化过程一旦结束,变化就不再存在。而商品质量市场变化则是一种无限性变化,它可以随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不发展而不断向前变化,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变化的目标是无限的,变化的过程是不断的。

(3)变化周期的差异性。由于外界影响因素作用的不同,商品质量自然变化中的正常变化所需周期往往要长于商品质量非常变化。而商品质量市场变化在不同的交换关系中,受不同商品质量特点、市场因素的影响,其变化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2.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特点

(1)变化形式的多样性。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形式由于商品本身的性质及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每种变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在不同的商品之间和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差异。

(2)变化方向的不可逆性。商品质量个体变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任何一种变化一旦发生,就不可能返回原来的状态了。这种不可逆性决定了它对商品质量影响的严重性。

(3)变化进程的快慢性。商品质量个体变化的不同形式,在变化速度上是不相同的,有些变化很缓慢,而有些变化则很快速。变化进程的快慢性对于商品经营管理十分重要,缓慢变化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从而控制变化进程,减少损失;而快速变化对于企业就非常不利,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4)变化程度的强弱性。商品质量个体变化的不同形式,在变化程度上也有强弱之分。有些变化比较轻微,而有些变化则十分强烈。对于轻微变化易于控制,而对于强烈变化则往往无法控制,因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就最大。

(5)变化现象的可见与不可见性。商品质量个体变化有各种形式,有的可以通过感官擦觉,而有些则难以擦觉。可见的变化形式便于企业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不可见的变化形式则很难加以控制。

六、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和作用

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客观存在,对于现代企业从事生产、流通工作,以及消费者消费使用商品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促使人们树立质量动态观与质量发展观

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质量是变化的。让人们用动态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商品质量。以至在生产、流通、消费中高度重视商品质量变化问题,积极思考维护商品质量、稳定与改进提高创新商品质量的方法与技术问题,积极思考商品质量与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关系问题,从而持续不断的关心商品质量水平和质量效益情况。

2.促使企业做出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

商品质量变化规律是客观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必须以它为决策依据,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和战略,确定质量工作重点,科学分配企业资源,使企业各项工作永远不会偏离稳定经营与提高商品质量的大方向。

3.促使企业抓住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

商品质量的变化其实也告诉了人们在工作中要充分注重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重大影响。为了避免企业因商品质量变化而带来重大损失,企业就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维护与提高上,集中物力人力财力确保商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4.促使消费者科学合理地消费使用商品

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给消费者的启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使消费者处理好超前消费与适时消费的矛盾,以理想的代价换得合适的商品质量与消费效益。另一方面是促使消费者处理好过度使用与吝惜使用的矛盾,以合適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商品使用效益最大化。

七、基本结论

商品质量自生产形成以后,其变化是必然的,其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其中许多变化是不利的。商品质量整体变化与个体变化既联系与区别,反映出普遍变化与特殊变化的关系。商品质量整体变化规律为生产企业改进、提高、创新商品质量提供了总体方向性指导,为消费者确立科学合理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提供参考。商品质量个体变化规律为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商品保证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具体工作指导,也为消费者正确消费使用商品提供有效指导。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的特点则预示着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中采取应对方法与技术的要求与重点,也告诉消费者在消费使用商品过程中的注意点。从生产、流通、消费不同的角度考虑,研究商品质量变化规律最大意义在于人们能够利用其规律使商品质量稳定持久,使商品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涂润生.论质量规律的地位与作用[J].标准化报道,2000,(04):20~21.

[2] 涂润生.从质量规律到质量学[EB/OL].中国质量新闻网,2004-4-18.

[3] 万融.商品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杨登想.商品养护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世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