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各44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DP[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浓度]、D-D(D-二聚体)、AT(抗凝血酶)。结果 两组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前APTT、FDP、D-D、A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后APTT、FDP、D-D、AT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脑外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脑外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2

对于颅脑外伤术患者而言,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继而极易发生肺栓塞状况。基于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相关预防能够显著提高接受颅脑外伤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据资料显示,未对颅脑外伤术患者及时护理,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达8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接受颅脑外伤术者;(2)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者;(3)基础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1)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凝血功能异常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其中,实验组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05±4.86)岁,平均体重(65.55±15.46)kg,受伤原因:29例交通意外事故伤、11例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12±4.77)岁,平均体重(65.69±15.31)kg,受伤原因:30例交通意外事故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内容有:

(1)基础护理。详细观察患者上下肢是否出现水肿情况以及颜色变化情况,必要时检查两侧下肢平面周径,倘若周径差值大于50 mm需及时通知医师加以处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与此同时在膝下垫好软枕,预防静脉被压迫;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需积极指导患者做好主动肢体功能锻炼,一天锻炼1~2次,每次锻炼时间为0.5 h;

(2)饮食护理。让患者能够坚持高纤维和高蛋白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切忌用力排便,严格控制好患者的盐分摄取量,禁止吸烟酗酒;

(3)穿刺护理。尽量避免进行深静脉穿刺,继而避免引发内皮细胞受损;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切忌按压过久拔针后的按压时间,避免在同一个部位进行反复穿刺。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内容有:

(1)中医护理。首先,进行情志护理。由于患者在遭受意外后,情绪起伏比较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此时,患者不可避免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的产生会加重血管痉挛程度,诱发血栓形成。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满怀热忱地关爱患者,与患者共情,积极予以精神方面的鼓励,让患者能够逐渐消除负面心理情绪,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进行中药熏洗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第2 d就使用全自动中药熏药机来熏洗下肢,1 d 1次,20~30 min/次。最后,使用中药贴敷患者三阴交穴位、足三里穴位以及阳陵泉穴位等,每次贴敷时间为5 min,1 d 2次。

(2)加强健康宣讲。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工作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来进行健康宣讲,主要内容包括: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③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预防措施。护理工作人员还需提高患者家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3)术后体位护理。手术后叮嘱患者以仰卧位为主,使用软枕垫高患者脚后跟,悬空小腿,避免下肢静脉回流。

(4)弹力袜护理。弹力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预防下肢血管内膜发生病变,继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弹力袜能够加速血液循环速度,增强下肢肌力,起减缓下肢炎性组织因子释放目的。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可详细指导患者如何穿好弹力袜,每日穿着弹力袜的时间超过10 h,连续穿2周。在穿弹力袜期间,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避免弹力袜出现脱落或者褶皱情况。

(5)肺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人员需详细高柱患者肺栓塞的发生具体原因和相关预防措施,倘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咳嗽和胸闷等症状,有可能发生肺栓塞,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医生加以针对性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APTT、FDP、D-D、AT等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前实验组APTT、FDP、D-D、AT等指标分别为(26.55±4.23)s、(27.66±5.21)mg/L、(1780.68±129.65)ug/L、(86.30±3.59)%,对照组APTT、FDP、D-D、AT等指标分别为(26.60±4.20)s、(27.68±5.22)mg/L、(1782.11±130.12)ug/L、(86.33±3.57)%,两组护理前APTT、FDP、D-D、AT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APTT、FDP、D-D、AT等指标分别为(37.22±3.59)s、(6.23±1.52)mg/L、(355.36±10.85)ug/L、(80.26±1.11)%,对照组APTT、FDP、D-D、AT等指标分别为(31.24±5.11)s、(8.70±2.65)mg/L、(586.11±90.87)ug/L、(85.39±2.63)%,实验组护理后APTT、FDP、D-D、AT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27%(1/44)、2.27%(1/44)、(25.70±5.64)d,对照组分别为13.64%(6/44)、15.91%(7/44)、(30.36±6.51)d,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1)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昏迷状况,继而减少活动量,血液循环速度逐渐减缓;(2)颅脑手术创伤比较大,继而刺激到组织因子释放;(3)手术后需提供止血药物加以治疗,止血药物的使用会导致凝血功能发生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栓疾病,严重点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相应护理措施,便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谭 慧.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5):582-584,587.

[2] 李 艳,杨 琳,熊小燕,等.集束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2):321-323.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