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进行新生儿知识培训与儿科合作的效果观察

摘要:在部队医院儿科发展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下,我院仅保留儿科普通门诊及儿童保健门诊,医疗资源匮乏,人员流动性大,又缺乏专业的新生儿护理人员,现有医师既要参加门诊工作又要负责每日新生儿查房,完成超负荷运转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新生儿治疗、护理和沟通不畅等引发的医患矛盾和纠纷,这一现状亟待解决。为了避免这些矛盾、纠纷,我科2011年6月~2015年6月分阶段分批次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以配合儿科工作需求,经培训,产护人员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明显提高,优化了产儿合作,增加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新生儿知识;母婴同室;产儿合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1-12]。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

[2]文贵子.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93.

[3]林卫.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0):1581-1582.

[4]赵颐柳,李丹妮.新生儿喂养和护理[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1

[5]费秀珍,王立新.新生儿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

[6]刘青,周泉.产后保健和新生儿护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7.

[7]方翠灵.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1.

[8]王延荣,耿文真,等.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6,13(1):58.

[9]刘金根.出院指导对新生儿护理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56.

[10]贺爱娥.医院开展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常识培训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6(15):18.

[11]任根新.新生儿脐部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57.

[12]董春兰.孕妇育婴知识培训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151.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