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医学研究型实验室建设思考与实践

[摘           要]  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高职医学类专业,尤其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不能够有效适应就业岗位最新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建立基础医学研究型实验室,吸引高层次人才组成教学科研团队,给学生开展研究型实验训练,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拓展就业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院通过建设“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已经形成初步规模,并与多家医院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输送优秀学生实习就业,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94-02

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交叉应用层出不穷,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应运而生,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对大样本的生物标记物进行分析与鉴定,精确寻找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的靶点,对疾病的状态和病程做精确分类,最终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有效地对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治[1]。

精准医学的思想是在21世纪初逐渐出现的。2011年,美国医学界首次提出“精准医学”概念。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成立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3]。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使命[4]。高职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获得与时代发展和职业需求相匹配的技能。“精准医学”领域今后将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大量增加。因此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精准医学理念,训练相关实验技能很有必要。应当通过建立医学基础研究型实验室,逐渐改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适应精准医学的新模式[5]。

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办法。校内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术的主要场所,还可以给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必要条件。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推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硬件建设,还需要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而高质量的教学改革要靠科研成果支撑,科研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建设基础医学研究型实验室正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及内涵建设水平,是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转变的需要,有助于培养相应领域的合格人才。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职業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基础医学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拓宽了学生的选择面,除了毕业证和必考的临床医学检验师资格证之外,经过教学培训的学生还可以考PCR上岗证、遗传咨询师、基因健康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

三、高职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但是如何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保障机制,是合作过程中的难题。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用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校企共享资源,共享收益,可以有效促进深度合作,保持合作的稳定性[6]。

我院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成“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拥有集临床与基础医学多学科交叉的医学研究设备,实验条件较好、技术平台较全面,可以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其研究方向是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基因功能、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等的重要生物学问题,为肿瘤等疾病临床早期特异性诊断、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信息和技术。

实验室主要开展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工作。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即分子诊断学,将成为21世纪检验医学的主题。国内外的许多院校都把分子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修或选修课。国内许多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也开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目前许多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科室都增设了分子检验中心,但是缺乏分子生物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应该立足未来,积极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胜任将来的临床检验工作。

实验室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以现代高职教育倡导的校企合作为核心指导理念,引导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努力与本地区各医院、高校和企業等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为我院学生的实训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最终达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通过该平台,我院与医院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并且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给致力于精准医学检验的第三方检验公司输送了优秀的学生实习就业。

四、研究型实验平台有助于高职院校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

拥有高层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源。要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通过科研工作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声誉和影响力。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在引进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例如无法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支持、没有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的关系、服务支撑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尚未形成等,都造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校后能力发挥不足,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流失。

因此,为了满足我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学以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努力留住这些优秀的高层次中青年教师,我们急需建立一支由优秀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研究队伍,并通过与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最终建成一个高水平的、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科研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好我院“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即可吸引一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等领域在内的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来我院工作。目前,实验室平台为学院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有博士6名,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

五、研究型实验室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为适应医学发展新形势,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快速增长知识与才干,是我们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型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技能训练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校外实习基地虽然能弥补校内学生实训的不足,但是存在着缺陷:一是难于接纳大批量的学生实习并给以针对性辅导;二是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行业企业,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训练。由此,仅依靠行业企业培训无法满足应用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在校内建设以学生训练为主,又能体现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和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训室。

为此,我院建设的“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可作为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既有产学研一体化的特点,又有校企结合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素质的训练。实验室与我院的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以提高我院科研水平和实训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调整结构,优化组合实验平台,在多个专业共性和个性教学的基础上,不仅直接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还能加强实训平台的通用性,服务于医学类各专业广大的师生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生的实践训练。

总之,在高职院校建设基础医学研究型实验室对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水平,吸引高层次人才,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建立稳定校企合作关系,输送具有良好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实习生和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基础医学研究型实验室的工作实践,我院相关专业有了一定的能力提升,取得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成绩,也遇到了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以形成适合高职院校的研究型实验室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Reardon S.Precision-medicine plan raises hopes[J].Nature,2015,517(7536):540.

[2]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3]刘旭.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J].上海医药,2015,36(7):80.

[4]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0-132.

[5]刘迎迎.精准医学背景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31-32.

[6]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58-63.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