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学具激发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学习目的缺乏必要的认识。根据这一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数学学具,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如组织游戏、设计课堂练习等,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学具;反馈牌;数学兴趣

一、巧用学具,激发兴趣

恰当地运用数学学具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和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订解题计划,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改变原先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出示1元=10角,1角=10分的換算公式后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学具进行换钱的游戏,气氛非常活跃,效果非常明显。接下来的一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当家”,出示以下题目:

1.写出如表商品的价钱:

2.10元钱买7元6角的文具盒,可以找回多少钱?

3.妈妈拿了15元钱,买哪几件商品,正好用完这些钱?

4.我身上有20元钱,要买23元的作文书,够吗?还差多少钱?

同时在黑板上贴出标有价钱的商品学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模拟商店。仔细观察,认真填表并解答。这节课学生可喜欢了,深感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感知学具,培养兴趣

由于儿童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的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所以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形时,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具操作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它是学生多种感官一起活动的过程,是将眼睛看到的、双手触摸到的内化为语言表达、心理感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如在认识三角形时,拿出不同角的三角形和不同边的三角形,通过动眼看、动手摸和动嘴说等方式,来区分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再回到生活中,看看哪些物品由哪些三角形构成,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三角形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拼组三角形角的度数课上,学生使用一副三角板,大胆动手拼组出不同度数的角。利用学具辅助教学,学生拓展了思维,丰富了表象,把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强化兴趣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探究新知的心理趋向,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把儿童的心灵激活起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发展想象,多思维、多角度、创造性地去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是这样做的: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计数棒,通过看一看、摆一擺、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从中悟出算理,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为了达到“笔算两位数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教学目的,出示32+45后,首先让学生弄清这两个两位数的组成,再拿出32根(3捆和2根)和45根小棒(4捆和5根)。其次让学生再摆一摆成捆的和成捆的,单根的加单根,在摆学具的操作过程中,明白两位数加两位数为什么相同数位上数要对齐的这一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建立清楚的表象,为后面多位数的加减学习打好了基础。

四、利用反馈牌,升华兴趣

反馈牌是用来判断题目对错的一种牌子。它运用在一节课的巩固环节阶段,通过举反馈牌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他们一手拿着红色的“√”,一手拿着蓝色的“×”,俨然像个小裁判。当自己的答案正确时更使学生有一种胜利的喜悦感。既巩固了知识,又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利用反馈牌,我还设计了参与或分小组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反馈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由此可以看出,学具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实施和推广,它的广泛应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的探索空间,在体验和感受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明前.浅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

[2]姜雪松.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