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理治疗加合理运动的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心理治疗加合理的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治疗加合理运动更能稳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理治疗 规律运动

2006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糖尿病患者62例,给予运动指导和心理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2例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56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45~79岁;糖尿病高渗性昏迷4例,其中糖尿病酮症4例,视网膜病变Ⅱ期6例,肢体麻木19例,Ⅲ期4例。

方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根据年龄、体力、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规定每次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根据情况可以间歇休息,运动时脉搏<170-年龄,每周锻炼4次。心理治疗由经验丰富的合格的临床心理学医师执行,心理治疗包括热情、耐心解释患者的疑惑,关心和理解患者,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对不良生活习惯给予纠正,如戒烟限酒等。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对照组31例,正常由患者自己根据情况进行运动。对症治疗方面,如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使用、饮食控制、限制钠盐等两组相同。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经方差分析,求P值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前血生化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血生化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 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目前全球大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05年将增加至3亿。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2]。目前我国大约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其中>95%为2型糖尿病[3]。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干预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既往单一药物治疗观念,将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生活习惯和社会管理干预融为一体,调动患者健康的积极因素[4]。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时间在院外,没有医护人员的提醒及监督,通过心理治疗,让患者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掌握合理的运动方法,保持乐观情绪,以及坚持合理的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作用,可减少致残、致死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可见合理规律的运动和心理治疗是有效的,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因需要终生治疗,长期的血糖波动以及患者对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恐惧,加上对糖尿病的不了解以及社会上一些对糖尿病夸大和不实的宣传,使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理障碍,而影响糖尿病预后,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正确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治疗,因人而异应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制订合理运动计划,并鼓励患者坚持不懈。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合理运动、饮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797.

2 潘常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及中国区结果介绍[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74-178.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病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

4 周海虹,杜雪平,李燕娜,等.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5):1067-1069.

表1 两组治疗前血生化各项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治疗后血生化各项指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