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非他酮、文拉法辛及马普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摘 要】 目的 对安非他酮、文拉法辛及马普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分为安非他酮治疗组,文拉法新治疗组及马普替林组,后者作为对照,应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安非他酮、文拉法辛及马普替林组间的CDSS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非他酮、文拉法辛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非他酮、文拉法辛、马普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前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安非他酮;文拉法辛;马普替林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2009年4月1日—2011年1月1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入组标准: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1],年龄18-60岁,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6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35分,排除抑郁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明显人格障碍、孕产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者、脑器质性疾病及曾应用过抗抑郁剂的患者。共入组120例,按就诊序号及自愿原则分别纳入观察。安非他酮治疗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7-58岁,平均(36.14±12.38)岁,病程1.8个月-118年,平均(4.85±3.85)年;入组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折算氯丙嗪等效剂量为(409.00±139.13)mg/d。文拉法辛治疗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18-56岁,平均(35.98±9.96)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03±4.82)年;入组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折算氯丙嗪等效剂量为(411.01±121.46)mg/d。马替林对照组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22-56岁,平均(39.30±7.58岁,病程3个月-14.5年,平均(4.22±3.28)年;入组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折算氯丙嗪等效剂量为(410.53±154.56)mg/d。以上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抗精神病药物折算氯丙嗪等效剂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安非他酮(商品名:乐孚亭,厂家:万特制药(海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70209:75mg *)、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博乐欣,厂家: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70270,75mg/片)及马普替林(厂家: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1020854)。安非他酮组初始剂量75 mg/d,最大剂量150mg/d;文拉法辛缓释片组初始剂量75mg/d,最大剂量150mg/d;马普替林组初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200mg/d,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研究结束时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心肌酶、电解质及胸片、肝脏B超。抗抑郁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评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75%为显著改善;25%-50%为改善;<25%为无效。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因严重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不愿继续进行治疗者为脱落病例。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安非他酮组脱落2例,文拉法辛组脱落3例,马普替林组脱落4例,共有101例完成科研观察。安非他酮治疗组痊愈10例(26.3%),显著改善15例(39.5%),改善6例(10.5%),无效7例(18.4%),脱落2例;文拉法辛治疗组痊愈11例(29.7%),显著改善15例(40.5%),改善4例(10.8%),无效7(18.9)例,脱落3例;马普替林对照组痊愈7例(19.4%),显著改善15例(41.2%),改善7例(19.4%),无效7例(19.4%),脱落4例。

2.2 药物副反应比较见表2 安非他酮组与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马普替林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非他酮治疗组常见副反应依次为口干、兴奋、头昏、便秘等,因不良反应及不依从脱落2例;文拉法辛治疗组常见副反应依次为口干、头昏、便秘、兴奋等,因不良反应及不依从脱落3例;马普替林组常见副反应依次为口干、视力模糊、静坐不能、便秘等,其中2例因病情明显波动而脱落,2例因不良反应及不依从脱落。治疗组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约为25%,其抑郁症状突出,导致不能及时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功能,而让患者有更多的耻敢,产生自责、自罪,严重的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成功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应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家人的高度关注,应及时识别,及时进行规范的抗抑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也成近年研究的课题[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通常有3种解释:(1)抗精神病药物所致;(2)精神分裂症病程的一部分;(3)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对前途的失望反应[3]。常与预后差、复发率较高、再住院率较高甚至自杀相关。安非他酮是一个单环氨基酮,在各种抗抑郁药物中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主要是通过本身及其主要代谢产物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多巴胺能及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4],文拉法新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起效较快的SNRI(选择性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其受体作用除了对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外,在较大剂量使用时还对多巴胺受体具有弱的阻断作用[5]。安非他酮和文拉法辛均为新型抗抑郁剂,服用方便,本研究也显示出其不良反应率低于传统抗抑郁剂马普替林,并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安非他酮组有效率81.6%,文拉法辛组有效率81.1%,与马普替林组有效率8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经过规范的抗抑郁治疗后,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的缓解使患者的动力增加,想法变得更加积极,行动更加主动,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增加,进而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7.

[2] 张鸿燕,肖卫东.评价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1):8-12.

[3] 刘守梅.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对照研究[J].西南军医,2009,11(5): 840-841.

[4] 潘集阳,廖继武.抗抑郁药物安非他酮应用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 1873-1874.

[5] 王欢,王晔,吴翠杰.安非他酮与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14(6):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