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法探索


  【摘要】我国各高校的相关非法学专业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在非法学《经济法》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课前应做足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设计问题;在案例讨论环节,要适当引导学生,组织好课堂秩序;学生阐述讨论结果完毕要及时总结、评价,并将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 经济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法律在经济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而经济法由于与经济关系的密切关系,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各高校中,除了法学专业开设了《经济法学》课程外,很多非法学专业如国贸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也开设了《经济法》课程,但有些非法学专业在教授《经济法》课程时,由于没有既定的授课模式,往往在教材选用、授课模式方面照搬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学》,而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授课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有必要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非法学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减少各类经济纠纷的发生,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是指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得到普遍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1.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非法学专业一般将《经济法》作为基础课开设,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多,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缺乏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因此面对抽象晦涩的经济法理论知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法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大量案例将枯燥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寓于其中,使其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从案例准备、讨论到总结,每个学生都带着任务参与进来,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查阅资料,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在查阅资料、与其他同学探讨的过程中,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久而久之,学生无需老师督促,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法知识,解决其在专业方面碰到的经济问题,注重的是学生对所学经济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仔细研读案例,主动查询资料,相互讨论,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每位同学对案例问题、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及相对应的法律条文的理解不一,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每次都会发现新问题,大家将问题提出来讨论,共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及提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碰到困难时他们也能积极应对。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带着问题去查阅法律条文,通过研读相关法律条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通过多次训练,学生积累了大量法律知识,具备了基本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得到提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碰到问题时,不盲目冲动,首先从法律角度考虑问题,避免重大冲突的产生,减少各类社会问题的发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处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独立处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讨论需要团队协作,各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体现出本团队的最佳成绩。同时,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都有单独的任务,需要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各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及共同讨论,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有利于自己独立处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非法学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从案例准备、问题设计、到讨论环节教师的引导、总结等,都要考虑周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案例准备阶段
  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对与《经济法》相邻的其他部门法一无所知,因此,对案例的选择要求严格。首先案例具有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不能是跨越几个部门法的综合性案例。同时,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选择的案例也应体现出差异性。如面向会计专业的学生案例内容应相对简单,为其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做准备,以理解各类法律条文为主;面向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以真实案例为主,案例内容应相对灵活,讨论的空间比较大;面向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则要求案例应更多结合贸易实务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2]其次,所选案例具有新颖性,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时事案例,学生比较感兴趣。最后,所选案例具有相关性,即与本地相关或与本专业相关。学生更关注发生在本地的或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能激发他们探讨的积极性。
  选择好案例后,对问题的设计也需讲究。对于引用他人的案例,最好进行适当加工,因为案例设计者所面对的授课对象不同,对问题的设计也不同。一些专门编辑的案例丛书,其适用对象一般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生搬硬套过来给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使用,案例讨论将无法深入展开。因此,在案例问题的设计上,一是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或某几个具有相关性的知识点,使学生觉得似曾相识但又不能马上得出答案,还需要查阅教材或相关法律条文;二是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问题,并能将之与经济法知识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不会觉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