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检测方法获得精确的结果。其中如何提高微生物检验的检测时间和结果的精确性,成为微生物研究人员的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对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6.10.003

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由于食源性疾病感染性强、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是诱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而且传统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存在方法步骤多、检测过程复杂、检验周期长、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1]。所以研发出一种检验周期短、结果快速准确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希望。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并对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看法。希望能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提供思路和参考[2]。

1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致病菌是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或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致病性细菌,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来源。致病性细菌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及水源,人经口感染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及食物中毒以及畜禽传染病的流行[3]。

2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大幅度扩增微量的DNA。是一种可以将特定的DNA片段放大扩增的分子生物学手段。下面主要介绍基因芯片技术、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2.1 基因芯片技术

原理与特点:基因芯片是一种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类似的二维DNA探针阵列,它的构成是由微加工技术将特定序列的DNA片段按规律排列于支持物[4]。

應用:金大智[5]等选择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作为靶细菌,通过通用性引物和特异性探针的设计和筛选,通过反应体系的优化,确定了基因芯片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由于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初筛的辅助方法。

2.2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

原理与特点:多重PCR(multiplexPCR),又称多重引物PCR或复合PCR等它的反应原理和反应试剂与过程基本上与聚合酶链式反应类似,只是在同一个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以上的引物所形成的检测手段。此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分型鉴定。

应用:范宏英[6]等根据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和副溶血弧菌毒素基因、高度保守基因及特异性基因,设计合成5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对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体系、条件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初步应用于水样分析中,极大的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成本。

2.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理与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运用荧光化学物质来检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技术。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Real-timePCR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我国学者王宏萍建立了一个定量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拷贝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的标准化定量测定体系[7]。

3 结束语

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通过选择性培养液增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可疑菌落、初步生化试验、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等步骤最终确定食品样品中是否含有食源性致病菌。试验周期长、试验过程复杂,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现场和应急监管。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在多个方面运用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中,未来对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8]。

参考文献

[1]侯进慧,蔡侃,樊继强.食源性致病细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

[2]吴清平,范宏英,张菊梅.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及分子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

[3]刘军.食源性致病菌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近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

[4]张香美,刘焕云.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5]金大智.重要病原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论文,2007.

[6]范宏英,吴清平,吴若菁,寇晓霞,张菊梅,吴慧清.饮用水中5种致病菌多重PCR技术检测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5.

[7]张世英,洪帮兴,等.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3.

[8]何惠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