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十载经磨砺,,强军卫国葆初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役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军队迫切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着重探讨了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战士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  情感教育  军事训练心理学   强军  军营  实施

在现代化科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国之间竞争,更是综合国力与人才素质的比拼,军队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坚实后盾,军人的职业素养与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纵观人类发展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崛起、复兴,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等综合国力,均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以上种种因素中,军事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强大的国防与军事力量,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国家利益、领土完整,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军委扩大会议时强调:“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表明,强大的军队和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实后盾,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展、文化创新的重要保障。

军人是军队的灵魂所在,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性质以军人使命所在,强军的重要着重点之一即提升军人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军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可能暴露在高战争风险之中,同时也要承受着来自部队、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心理压力,军人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与人格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其处理心理应激的能力,同时也会影响个人的战斗力、所在部队的整体稳定性、内部团结以及总体战斗力。重视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完善军人健全人格,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军人心理健康现状

(一)心理健康概念

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所处的行业不同,存在些许差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1]。这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包括了良好的心态,没有疾病,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完善的人格结构,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并且具备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能力。

我国心理学家张伯源认为,心理健康是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善与人相处;能够正视并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也乐于工作;能够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人格完善和谐;智力正常(智力测验得分在80分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定义得到了扩展以及详细说明,涉及到个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建造和谐人际关系能力、正视现实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调整并控制情绪的能力、人格的完善、正常的认知功能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等。

总体来看,虽然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有各自独立的见解,但也有共同之处,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人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与自己、他人、社会和谐共处,发挥其潜能与创造性。

(二)军人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作业环境,直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因此其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一般人群,检出率也高于一般人群[3-6]。王焕林等[3]对全军现役军人,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所有军、兵种现役军人,共19662名参与了此次心理测评,了解我国现役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获取该量表常模,从测评结果来看,军人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为144.10±43.20,并且阳性项目数与各因子分也均高于一般人群(P﹤0.01)。

另外一些有关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4-7],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其所属的军种、兵种、军龄长短、职别等因素,以及性别、文化程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4-7]。总体来说,对比陆军、海军、空军,陆军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对比军官、士官、士兵,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最低,士官略好一些,军官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并且高于军人常模;对比男、女性别,女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对比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底的士兵,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偏低;刚入伍的新兵,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偏低。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素,一些軍人暴露于军事应激或特殊的生活、作业环境之中,他们此时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平时或其他普通军人而偏低[8]。

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军人所处的严峻生活环境,特殊作业环境,军事应激以及特殊社会环境[9]。由于使命所在,军人常常驻扎于自然环境较为坚苦、恶劣的地方。在相对密闭狭小、常受到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等诸多干扰因素的环境中作业。在一些特殊的军事活动中,军人们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应激状态,即军事应激,这种状态下,意识、情绪状态高度集中、紧绷,以便及时对环境中的应激事件做出回应,这种状态很容易对心理健康而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新兵入伍适应期,也是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三、开展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结合军事训练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军事训练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人在军事训练、军事活动和军事作业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军人心理的影响,以及军人在军事训练中的心理适应和完善措施 ”[10]。开展军事训练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军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军人在服役期间,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失调,小则导致军人对心理疾病的易感,产生不良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则会影响其人际关系,军事训练、军事活动中的发挥,对军营的安定团结与整体作战能力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军人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对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比较易感,另外强迫症状的表现也相对明显。针对军人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把士兵心理健康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提升在军事活动中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在建设现代化国防军队,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把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与军事训练实践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提高军人在军事训练与军事活动中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潛力,提高战斗力与应激事件处理能力,既而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给了我一项启示,情感教育在部队管理与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情感教育对于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心理学大辞典》对情感的描述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也就是说,军人在服役期间,在军营生活中,在训练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另其满足的自我体验。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也曾这样描述情感:“情感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情感,他就不会具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的把这个志向体现在事业上。”

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们体验到更多的自信、有价值感,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热情、善良、积极、乐观、真诚、坚强等,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容易让人们失去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冷漠、消极、懦弱、邪恶、悲观、虚伪等。开展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即是军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补充,也能达到丰富军人情感的目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军人在军营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的自我满足感、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军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发展,在提高军人军事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助其在军事训练中发挥更大的心理潜能。以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情感教育,既能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说教,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军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新兵入伍前,在学校接受到的主要是应试教育,入伍之后,由于部队生活与学校生活之间的巨大差异,易导致新兵产生适应不良为主的一些心理问题。对军营政治教育和训练科目出现紧张、焦虑反感、抵触等情绪,逃避面对现实常常是他们采用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另外独生子女在军营中,也会表现出一些适应不良等问题,他们会表现出情绪冷漠、孤独、自私、苦恼、怯懦、意志薄弱等一些特点,这些会影响他们的军旅生活质量。对面这些现实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目前在军营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另外一种情况是,刚开始时,劲头很足,积极性很高,把心理健康教育搞得热热闹闹,但由于后劲持续性不足,逐渐心理健康教育的质和量呈下降趋势,不能达到持续提高士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

在很多军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军官的表情比较严肃,主要在于传递思想而较少有情感上的沟通与互动;而战士多是端坐静听,被动接受或者是对提问作出机械式的回应。整个过程缺少情感上的联结,显得机械、单调、乏味,而且战士的情感也未能得到激发与沟通。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并不能达到提高战士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就目前军营中的现状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军事管理中势在必行。

五、如何开展军营心理健康教育

从情感教育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融入军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让每一位军官都承担起教育育人的责任,关注士兵心理健康,把提升心理素质带入新时代的强军理念之中。作为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军营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

第一,优选军官为心理骨干,加强其心理素质修养的培养

在军营之中,对士兵的的军营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人是军官,军官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军营之中的影响力、自身偶像的示范性,对于其在军营的管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这种影响力、感染力和示范性最有可能转化成一种强大的鼓舞力量。针对军官的自身优势,以其做为心理骨干,有计划地开展心理骨干课程,学习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新其师,信其道”效应,把心理学知识传递给军营里的每一人士兵。

做为心理骨干的军官,本身需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并且具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愿望,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素质修养的意识,以及以下一些重要的情感因素[11]:

激情——一位热爱军营生活、充满激情、爱憎分明的军官,更容易成为士兵们学习的榜样。

敏感、机智——善于观察,能够敏锐感受到情感波动,以及捕捉美好事物的能力,令军官在战士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情绪与不良行为,因事利导,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把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之中。

幽默——运用幽默、风趣、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与战士进行沟通,让战士在心理上体验到来自部队人文的关怀。

作为心理骨干的军官们,自己应该热爱心理学,并且不断学习心理学,研究军人在军营里的心理变化、心理特征,并把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把提升军人的心理素质落实到实处。

第二,从情感教育入手,把军事训练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战士作战时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处于应激事件的能力。结合战士的训练任务,把战士在训练过程中,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对事物的判断、决策以及危机处理能力等心理素质,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大多战士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个性上的独立性、以及期望受到上级的重视,并且这一年龄阶段的战士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围绕教育目的,灵活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启发战士思维、提高战士兴趣、活跃部队气氛,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重点。

战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日常训练以及实战中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每一位战士都有自己鲜明的人格特征,行为风格,处理事件的方式,在工军官要善于捕捉一些异于平时正常的表现,例如目光迟疑、表情茫然以及微妙的气氛等,此时,军官的心理学知识素养以及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处理突发事件时,感情的投入对事件的最终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实践证明,处于最基层的军官,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最有力的执行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军营生活中,战士避免不了会产生窘迫、胆怯、自责等负面的情感体验,而此时,军官的态度、言语、处理方式对于战士来说及其重要,宽慰、理解的态度,积极、鼓励的语言,尊重、理解、接纳的方式,能够令战士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也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长官的教育。这些细微之处,都能给战士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与记忆,领悟军官对他的用心良苦。

另外,军官在與战士的沟通过程中,以平等的态度、真挚的情感进行沟通。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友善关系、和谐安全的环境氛围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军官不仅要营造一个真诚、信任、安全的沟通与交流氛围,在其中体验到让战士平等、尊重,情感上被关怀与照顾,同时也要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成为战士们心灵的引导者、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战士不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发挥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心理素质水平与潜能发挥。

总之,军官们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对战士的教育管理中,传达心理健康知识、识别异常情绪、行为问题表现,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心理骨干优势,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备,为战士创设具有感染性、教育性的活动情境,调动战士积极参与性,落实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目的,以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具有坚韧意志的、充分发挥潜能与创造性的强大军队,最终达到保家卫国的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延朋.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

[3]王焕林,孙剑,余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01):38.

[4]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用SCL-90、EPQ调查某部队神经症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01):112.

[5]蔡丽萍,刘少壮,王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01):89.

[6]刘素珍.军人心理问题自我评估结果的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08):905.

[7]张小战,朱爱荣,唐华.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01):27.

[8]廖雅琴,胡彥.我国军人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0).

[9]孟新珍,张志斌.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01):80.

[10]李权超.军事训练心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

[11]井庆南,薛海军,明利.让情感教育走进军营[J].中国地名,2007:8.

(作者单位:7321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