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大学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军队全科医学人才作为基层部队官兵健康的“守门人”,在基层医疗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故其培养模式是军医大学医学教育重点探索的内容。我国开始培养军队全科医生的时间较迟,执行情况亦不容乐观,故急需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所在,为我国的军队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尝试的途径。为进一步探索军队全科医学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军医大学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文献,在阐述了当前我国军队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军医大学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军医大学;军队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战斗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 R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11(c)-0069-03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Model of General Medical Talent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CAO Jun-yu, SU Hao, XU Zhi-jie

Cadet Brigad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military general medical talents, as the healthy porter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of grass-root troops, play a core role in the primary medical system, the education model of them is a key cont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however, the education time in our country is late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nd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current issues, and provide the feasible ways of education model of general medical talents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way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military general medical talen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feasibl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f cultivating the general medical talent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current issues in the training of military general doctors by searching for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of general medical talent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Military general medical talent; Education model; Teaching reform; Standard of fighting capability

全科医生是提供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工作人员,工作场所主要在社区。在国外,全科医生的含义等同于“家庭医生”。根据美国家庭医疗学会(AASP)对全科医生的定义,“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是经过家庭医疗这种范围宽广的医学专业教育训练的医生[1]。”军队作为一个庞大的、封闭式的群体,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样迫切,故该文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军医大学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文献,在阐述了当前我国军队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军医大学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1  军队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

1.1  军队全科医生的重要性

军队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卫生保障服务的核心,承担着常见病诊疗、战伤救治、预防保健及精神卫生管理等广泛的医疗和卫勤保障任务。当前,军队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于全科医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军队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全科知识技能的军队全科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今的部队需要。全科医生这一先进的理念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军队要大力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积极探索全科医生教育改革方式。

1.2  现行的军医培养模式

现行的军医培养模式是五年制全科军医“4+1”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全面构建紧贴基层部队全科军医岗位任职要求,切实为部队培养“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用性全科军医,确保部队全科军医教育培养与地方接轨[2]。现存的三所军医大学即沿用这一模式,也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适应“三军联勤”的新型全科医学人才。

1.3  现行模式的不足

“4+1”模式在运行时暴露出一些不足,军队的信息化变革向传统的军事人才和军事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军队全科医学人才作为现代卫勤保障实施的主体力量,在这场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加完备的培养模式也当形成[3]。迄今为止,就军队全科医生的培养教育这一课题已经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也初步总结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  当前军医的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单位数量不足

在经过几次军队调整精简和合并后,除武警医学院和部分士官卫生员培养学院外,目前军队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大学只有3所,数量相较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严重不足。军队所有生长军医的培训任务全部都由这三所军医大学承担,因此,军医大学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在教师资源、平台建设以及财力投入等方面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2.2  全科医学课程安排欠缺

由于军医大学的特殊性,学员需要在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军事训练,这就要求学员需要在与其他医学生相同的时间限度内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以适应军医大学的训练节奏。原解放军总后勤部于2002年主持的军队医学院校为军队全科医学教学编写和制定专业教学大纲,这对于做好本科军医的教学大有裨益,然而尚存在不足。此次课程调整增加了专业课程,较1991年原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规定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多了8门,达到了42门;但在这42门专业课程中,主要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及儿科学、妇产科学、精神病学等专科医学为主,而只有3门与全科医学的研究和实践相关,且缺少了类似于《全科医学概论》总论式、启蒙式的课程,不利于军队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

2.3  准入机制不健全

军医大学及军医学院主要生源由地方高考考生和青年战士组成。一方面,地方学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可以较高效率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但对军队生活与需求不甚了解;而战士学员虽然更贴近部队的实际需求,但普遍学习能力与地方学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尽管目前军医大学将两类学员按不同的专业分开教学,但整体教学模式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因而无法对各自的劣势做出针对性的弥补。

2.4  单位继续教育乏力

我军各级卫生部门对军队的继续医学教育一贯重视,为军队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近年来由于军队发展方向的转移,军队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有弱化的趋势[4]。例如,军区、集团军级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从数量上看逐年减少,而究其原因,一是训练保障经费重心转移到军队实战化训练造成的军医培养相对经费不足;二是军队改革对部队单位的精简,使得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减少,从而限制了继续教育活动举办的频次;三是基层军医编制减少,导致本单位卫生工作任务重而缺少外出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

2.5  培训基地尚需完善

当前的培训基地按机构的规模,大体可以分为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类。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可申请作为“临床培训基地”[5]。我国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数目较多,然而具备申请“临床培训基地”的医院比例较少,且真正能够落实规范化培训的基地的数目实为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军队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若仅靠现有的培训基地来开展,显然无法满足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加之基层部队单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军队全科医学人才的规范化培训基地选择也始终是困扰部队主官的一个难题。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快理念转变

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对全科医生素质要求极高,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愿意安心扎根部队基层工作外,更应当具备全科医生在部队基层卫生保障过程中必备的医术与医德,始终把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牢记后勤保障崇高使命;要具备一定的交流与沟通技能,热心于卫生宣教事业,这样才能处理好基层部队的各种卫生问题。因此,加大部队全科医生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尤其重要的任务,军医大学在育人时要加强对全科医学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军事心理教育、医学专业素质教育以及全科医学专业教育[6]。

3.2  改革教学体系

针对课程紧张的现状,建议改革现行的军队全科医学人才本科阶段的教学体系,在保证医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整人文社会学科和医学专业课程的比重,并突出全科医学课程与军事医学课程的地位,以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加强学员的部队卫生工作适应能力,尽管教学体系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通过逐步的探索和灵活机动地调整,注意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保障师资力量和实地培训机构的建设,则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取得相当良好的效果。

3.3  健全教育网络

完善健全部队全科医学教学网络是军医大学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一环。全科医学教学网络是指,将院校本科阶段基础教育、毕业后基层单位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完备全科军医人才的培养教育。通过这样的规范化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军医。

3.4  提供培养保障

军医大学保障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一是经费保障。根据总体规划,卫生主管部门每年都要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学科教育和技能培训,尤其是毕业后的继续全科医学教育和军事医学教育。二是提供培养、考核和使用管理的保障政策。通过了规范化军队全科医生培养的人才,军队应当给予国家认可的统一的注册,保证这些军医人才可以参加全国全科医师执业标准考试,合格者可得相应的证书。三是保障军队全科医生的地位。一旦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医,他们的待遇要高于一般的卫生部门干部,优先考虑他们的权益,同时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通过这些方法促使其在部队里专心服务,安于奉献,为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3.5  加强师资力量

军医大学、地方大学以及部队医疗卫生机构骨干等应联合起来,共同组成一支雄厚的教师队伍。军医大学承担全军本科军医的培训任务,毋庸置疑,他们是培养军队全科医师的师资中坚力量。从目前我军精简调整的改革方向来看,未来部队基层的军队全科医学人才很可能将有相当一部分是源于地方医科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7]。因此,全科医学教育课程的基本通用知识内容可以由地方院校的教育代为传授,军医大学的主要教学方向在于弥补学员军事医学方面的欠缺,将军事素质的培养融合入全科医学教学体系之中。可以设想,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在将来会越来越多地支持军队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而军医大学则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军事医学的研究与教育中[8]。部队医疗卫生机构的骨干长期扎根部队基层,熟悉部队基层的卫生工作的各种要求,其工作经验是最真实、最鲜活的教学素材,故可考虑将其视作教学资源的一种类型。此外,军医大学还应当重视军事素质培养和实战性课程的建立。和平年代,部分军队干部的临战意识、紧迫意识和作战意识不强,故亟待建立起一套体系完善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机制和专业课程。

3.6  完善考核机制

为杜绝工作流于形式,可采取模拟实地的方法,对这些全科人才的医疗救治水平、素质水平等进行考核,以保证投入的人力财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基层卫生队担负着本级作战部队医疗和保健的双重任务,是官兵整体健康素质最有力的保障组织,其卫勤保障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为确保平时“保健康”,战时“打得赢”,中央军委与原总后各级首长都曾多次强调基层医疗的重要性,并对其建设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以增强整体卫勤保障能力。军队的医学教育事业是军队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整体来看,军队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地方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较多,但实质性的政策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案出台数量极为有限;二是部分军队医学院校已安排了少量的全科医学课程,但师资和训练基地数量和治疗都不达标,且无法提供与部队训练和作战需求紧密结合的全科医学教材[9];三是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划方案较为完善,但往往因经费不足等原因而不易落实。

军队发展全科医学,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有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的,军队完全应该也完全有能力发展好全科医学,开展好全科医学教育。总之,我军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军队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做好各方面的保障支持工作,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军队全科军医人才队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洪涛.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3.

[2]  萧婷. 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12.

[3]  王秀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研究[D].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08.

[4]  汪浚. 军队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研究[D].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 2006.

[5]  佚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J].中国卫生人才,2000 (1):40.

[6]  黎爱军, 孙亚林, 程庆保,等.转化医学与研究型医院[J].中国医院, 2013(7):10-12.

[7]  刘伟, 李新, 靳丹虹,等. 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重庆医学, 2015(28):4016-4019.

[8]  赵瑞臣.该院为军地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全科医生的做法[J]. 西南国防医药, 2016(3):323-325.

[9]  柏桦, 张伟, 刘瑞,等.军医大学面向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 2016, 24(2):193-196.

(收稿日期: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