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各个阶段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 政府采购 问题 对策

自《政府采购法》颁布来,相关财政部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都明确规定推行政府采购。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大部分高校对于相应的教学科研仪器投入、办公设备投入以及后勤工程投入等增加。所以,做好高校采购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提升高校采购效率以及降低其采购成本,作用显著。本文就高校政府在采购工作每个阶段中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对策。

一、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标采购准备阶段的问题

1.招标文件技术规格要求不具体,需求描述不准确。高校的仪器设备采购,使用人基本上都是学校的老师,一般情况下,其精力都会放到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对相应的前期调研工作准备不够充分,部分技术参数难以实现准确性与规范性;

2.招标文件存在排他性条款。部分学校部门为买到合适的设备,对相应投标人在资质要求方面的设置欠科学,例如,提供近半年同类产品销售发票复印件,注册资金不能低于多少,必须要有某品牌生产厂家的授权书等;

3.评分标准不细化。一些招标项目制定规范化评分标准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仅仅只存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打分方法,从而使得相关专家在进行评标期间往往无据可依,只可以依靠主观评判或者倾向于按照采购单位的意见,无法客观的区分投标的优劣情况,违背了打分的初衷。

(二)招标采购进行阶段的问题

1.采购周期“长”。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以及学校制度法规,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招标采购工作的上报采购申请环节、采购方式宇招标公司确定环节、招标公告的发布环节、招标文件编制环节、确定中标人环节、签订合同环节、验收环节等每一环节在招标内容、招标时间、招标形式以及规范化标准方面都有着相对明确的规定要求,不可以随意省略或者是改变,从而使招标采购工作在灵活性以及原则性上存在一定矛盾,最终使采购时间延长;

2.采购计划“散”。部分采购项目缺乏科学化的计划以及统筹安排,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个院系教师所提出来的采购申请往往比较零散,非常容易存在同类项目反复以及多次招标现象发生例如电脑以及办公家具等,从而很难发挥集中化采购的积极作用。

3.采购任务“重”。由于高校采购资金来源多样,很多财政拨款或科研经费到年底如果有结余都面临被收回,年终突击采购现象严重,这些常常使采购招标处于被动的境地,容易给大家造成采购工作效率低的印象。

(三)招标收尾阶段的问题

1.采购价“偏高”。部分原因是出于人们对采购工作的误解,错误的认为只要走招标采购流程,采购价格就一定会比直接在市场购买的价格高;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用户采购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足,对技术指标、市场变化掌握不够,预算报的就偏低,因而中标价超出预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采购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健康的影响,存在围标等现象。

2.采购价格低但性能非最优或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随着招投标实践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招标采购制度及评审办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节约资本、价格优先”需要向“物有所值、择优配置”转变;合同的执行、验收环节缺乏监管,也可能导致用户拿到的货物与招标时不完全相符,影响日后使用。

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采购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与培训

在认真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应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的采购办法和程序,明确采购程序、范围、任务、及操作规程。同时,高校还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让采购用户从根本上认识到招标工作、尤其是前期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了解仪器设备的市场行情以及厂家的资质信誉、服务质量等,确保招标参数的准确可行。在评分标准的确定上,可以根据所采购设备的特点来进行。

(二)坚持科学管理,日益提升工作效率

从招标采购源头抓起,进行统筹规划,密切联合各部门、院系,做好采购项目的汇总、整合、归类,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重复采购和突击性的零星采购。高度重视过程化管理,针对每一个采购招标环节实施层层把关,加强用户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到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际服务水平。另外,要建立健全供应商数据信息库,然后实施合理化分类,充分了解供应商数据信息,保证在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

(三)提高采购的专业化水平,建立项目验收机制

采购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就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懂财政理论,还要掌握贸易、经济法、商品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学习专业化基础知识与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招标项目技术性关键点,合理编制工程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招标程序,采用合理的招标办法,减少因技术层面引起的“高价中标”、“性价比不高”等质疑。

建立健全科学化的项目验收机制,当执行验收合格之后,签署相应的验收报告,然后根据验收报告情况进行付款以及评价反馈。最后,在此前提下,完善评价体系,并结合用户相应反馈,将部分存在不良记录的单位拉至黑名单,然后进行公告,按照情节严重情况限期参加投标。此外,要加强投标人在信息库建设方面的管理,针对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行为进行记录,并严格禁止参加投标。

三、结语

通过持续深入总结经验和完善高校采购的规则程序,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益,同时也提升了采购管理效率,确保高校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小焱.高校采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资,2013(281).

[2]袁雄,欧阳中万.高校物资采购的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2).

[2]汤红霞.加强高校对政府采购监管的探索[J].中国政府采购,2014(02).

[3]胡洋.论高校的政府采购[J].中国招标,2014(08).

[4]王慧.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3(30).

作者简介:张锐(1983-),男,汉族,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招标采购办公室,讲师,从事招标采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