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和思考

《商品学》是职高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商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综合了自然与社会两门学科,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实现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科学。也是以上职高专业,单招单考的一门主干课程,该门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升学乃至以后工作分配等等方面。

但在如今,由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商品种类繁多,而换代速度远远超出想象,一个普通企业可能就有成千上万个商品品种,更不用说大型跨国企业。但是职高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只有2~3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既掌握必需的商品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正是商品学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高商品学课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教材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目前职高学校采用的商品学教材,为1994年内贸部统编中等专业学校商贸系列教材—《商品学概论》。已有20多年的历史,书本中的很多内容,在当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里面的知识比较系统化,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但在今天,恐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教材里面缺少实际案例和适用的思考练习,只是比较单一的原理和概念的陈述,教师采用这本教材授课时,必须自行准备很多案例和新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否则容易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实践环节

职高由于其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大多需要现场实践操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商品学课程的教学中,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采取的是被动听讲的方式,可以说,就算学了一学期的商品学,但是学生接触实际商品的概率仍旧很低,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教师上课阶段侧重于知识讲解为主,对于实际应用这一块却很容易忽视。学生最后也只会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商品有了一定理解,但是忽视了整个商品学课程的理论运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最终无法学好这门课程。

3.部分教学内容与别的学科重叠

在商品学概论这本教材的内容中,有部分章节跟某些科目相互交叉,区别不大,比如第七章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知识中的第六章-产品策略,都讲解的是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商标等内容,几乎完全雷同;第八章的商品包装与商品保管与配送中的项目七-商品包装,也很相似,都讲解了各种商品的包装分类、包装材料、不同种类的商品的包装储运标志等。

二、如何提高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采用案例教学和商品体验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模拟日常生活情景,由教师引出一个案例作为思考点,让学生把自己纳入场景,并由教师进行引导,从而积极思考问题,并互相合作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商品学概论教材中,理论知识丰富但案例不足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法,尤其是引用最新新闻时事案例,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超市,仔细观察超市中商品的陈列方式,从而直观地了解商品是怎么储存和销售的。也可以搜集不同的水果带到课堂,对这些水果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鉴定,使学生从单纯枯燥的理论学习上升到实物辨别阶段。还可以通过学习商品质量相关的视频,比如每周不合格商品通告,每周质量报告等栏目,让学生增强对商品质量好坏的判断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符合目前职高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许多学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2.采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引进或创建一定的模拟场景,比如引进公司的模拟情境,把学生分组为若干个公司,一个公司由几个学生组成,每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的职位,这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也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或者,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超市的导购员,这就要求把课文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当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情境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个世纪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曾经提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这个观点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种认识规律:直观教学能够让抽象知识具象化,这有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就是给学生展现出具体鲜明的直接或间接形象,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从单纯的形象感知到抽象理性思维的顿悟,并使学习活动最终上升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

3.积极举行商品展示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次上课前几分钟,可以请一名学生进行商品展示活动,拿一样自己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商品,在讲台上进行展示介绍,时间大概再3分钟左右。在介绍完毕后,由老师或同学提几个问题,整个环节大概在5分钟以内,最后由教师对进行发表同学的总体表现进行记录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依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增加了对商品常识的理解,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学期下来,除了学习到基础知识之外,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到多种商品常识,对他们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盛显欣商品学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马德生商品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