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影响的比较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80例ACS患者, 根据用药差异分为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与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各40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用药24 h、7 d、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00%、不良反应率20.00%虽低于氯吡格雷组15.00%、25.0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S治疗中,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更佳,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聚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64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 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1]。ACS患者入院后要常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或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是通过与P2Y12受体结合而起作用。氯吡格雷是传统噻吩并吡啶类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 能结合P2Y12受体, 阻断血小板激活, 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替格瑞洛是抗血小板中的新型药物, 不属于噻吩并吡啶类, 用药后不经肝脏代谢, 能可逆性结合P2Y12受体, 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2]。本次总结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CS中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者经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为ACS, 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 年龄18~85岁。排除标准:①血小板计数<80×109/L或>450×109/L;②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③存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穿孔者;④近期有外科手術或既往存在颅内出血者;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⑥正接受溶栓、抗凝治疗或其他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者;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过敏者。根据用药差异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 各40例。氯吡格雷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6.8±7.1)岁;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尿酸(305.2±2.8)μmol/L、肌酐(68.2±2.2)μmol/L、纤维蛋白原(2.56±0.29)g/L、D-二聚体(0.28±0.11)μg/ml。替格瑞洛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37~72岁, 平均年龄(56.2±5.3)岁;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13例;尿酸(304.7±2.9)μmol/L、肌酐(68.5±2.0)μmol/L、纤维蛋白原(2.52±0.18)g/L、D-二聚体(0.27±0.13)μg/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都给予300 mg负荷的阿司匹林, 之后维持100 mg/d。替格瑞洛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 入院时剂量为180 mg, 之后以90 mg/d剂量维持。氯吡格雷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 入院时剂量为300 mg, 之后以75 mg/d剂量维持。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等情况。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分别在用药前, 用药后24 h、7 d、30 d时以含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3 ml静脉血, 迅速震荡, 经血小板聚集仪以光学比浊法测定, 800 r/min下离心10 min, 提取富血小板血浆(PRP), 以3500 r/min再离心10 min提取贫血小板血浆(PPP), 以PPP为空白对照, 加入20 mmol/L ADP诱导PRP血小板聚集, 读出血小板聚集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小板聚集率 两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用药24 h、7 d、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率虽低于氯吡格雷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3]。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 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 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改善患者的预后。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是ACS抗血小板的常用方法, 但因个体原因临床效果不一, 少数患者还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CR), 用药后经肝脏代谢。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建议CR患者增加氯吡格雷给药剂量或更换抗血小板药物[4]。替格瑞洛就是美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推出的一种抗血小板新型药物。研究发现替格瑞洛在用药6周内抑制血小板作用强于氯吡格雷[5]。替格瑞洛是可逆性P2Y12受体拮抗剂, 能直接结合P2Y12受体, 阻止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研究发现替格瑞洛经变构调节作用可逆性与受体结合, 调节ADP信号传递、诱导受体结构变化, 锁定受体在非活化状态, 抑制受体结构变化;当替格瑞洛分子和受体分离后又会恢复活血, 还能与ADP原结合点结合;研究者还发现替格瑞洛能改善CR[3]。本组研究结果发现替格瑞洛组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氯吡格雷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替格瑞洛在ACS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应用效果要优于氯吡格雷, 且用药安全,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小红, 陈宜锋, 李立, 等.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5, 34(8): 569-572.

[2]赵梦华, 宋文奇, 陈海鱼.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临床荟萃, 2013, 28(11): 1308-1311.

[3]王仙, 朱慧娟, 胡燕, 等.抗血小板聚集新药:替格瑞洛.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11): 900-902.

[4]蒲春华, 周鹏, 王沛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山东医药, 2014, 54(36): 1-3.

[5]石红婷, 周伯荣, 王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7):774.

[收稿日期: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