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20) 谈谈康复医学中的运动治疗(九)

(接上期)

运动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2)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的功能在于进行气体交换、调节血容量和分泌部分激素。运动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主动运动可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吸气时膈肌的运动对肺容量有较大的影响,正确的膈肌训练有利于肺容量的增加,肺容量增加后,摄氧量也随之增加。在摄氧量能满足需氧量的小或中等强度的运动中,只要运动强度不变,即能量消耗恒定时,摄氧量能保持在一定水平,该水平称为稳定状态。但在运动起始阶段,因呼吸、循环的调节较为迟缓,氧在体内的运输滞后,致使摄氧量水平不能立即到位,而是呈指数函数曲线样逐渐上升,称为工作的非稳态期,这一阶段的摄氧量与根据稳定状态推断的需氧量相比,其不足部分即无氧供能部分亦即氧亏。当运动结束进入恢复期时,摄氧量也并非从高水平立即降至安静时的水平,而是通过快、慢两个下降曲线逐渐移行到安静水平。这一超过安静状态水平多消耗的氧量即“氧债”,一般来说,氧债与总的氧亏是等量的。

稳定状态是完全的供能过程,而氧亏的摄氧量与根据稳定状态推算的需氧量相比,其不足部分是无氧供能部分。当运动结束时,摄氧量也并非从高水平立即降至安静时的水平,而是通过快速和慢速两阶段逐渐移行到安静水平。运动时消耗的能量随运动强度加大而增加,以中等强度的负荷运动时,在到达稳定状态后持续运动期间的每分摄氧量即反应该运动的能量消耗和强度水平。在运动中,一般是随功率的加大每分摄氧量逐渐增加,但当功率加大到一定值时,每分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增加,此值称为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以升每分为单位,相对值以毫升每分钟千克体重为单位。

相对值消除了体重的影响,在进行个体比较时更有实际意义。

(三)运动对肌肉和关节的影响

人类骨骼肌存在三种不同功能的肌纤维:I型慢缩纤维,又称红肌,即缓慢·氧化型肌纤维;Ⅱa型和Ⅱb型快缩纤维,又称白肌,即快速—糖原分解型肌纤维。肌肉的运动是保持其功能的主要因素,在相对低强度下的反复收缩, 可增加线粒体的量和质,能量释放酶(三羧酸循环酶和长链脂肪酸氧化酶)和电子传送能力提高,肌纤维稍有增粗,以红肌纤维改变为主,肌肉的耐力增加。力量运动时,每一肌纤维横断面积范围内增加力的负荷即募集增多和频率增加,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大,以白肌纤维为主,蛋白合成能力增强,分解降低,线粒体数量相对减少,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肌肉单位时间内的爆发力增大。

关节骨的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活动时的加压和牵伸,站立位的重力使关节骨受压,肌腱的作用在于牵伸,以上两力直接影响关节骨的形态和密度。关节附近的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应及时正确地应用运动疗法,以刺激软骨细胞,增加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连和血管翳的形成,从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关节功能。运动提供的应力使胶原纤维按功能需要有规律地排列,促进了关节骨折的愈合。

(四)运动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中枢神经对全身器官的功能起调控作用,同时又需要周围器官不断传入信息以保持其紧张度和兴奋性。运动是中枢神经最有效的刺激形式,所有的运动都可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传入。多次重复训练是条件反射的综合,随运动复杂性的增加,大脑皮层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和条件反射,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都得以提高。运动可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信心。

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的能力。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功能性磁共振可以观察到大脑可塑性(脑功能恢复)的连续变化,说明运动对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起着重要作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