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浅析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爱的教育,是进行儿童教育的基础。如何有效地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那么,爱的教育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无疑,裴斯泰洛奇关于爱的教育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之处。

关键词:爱的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87-02

爱,一直为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海因里希,期罗齐,1746年至1827年)视为其生命之灵魂,也是其一生坚守的信念。这一信念在其一生的奋斗历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爱的教育呢?裴斯泰洛奇认为:爱的教育不等同于我们所理解的同情之心、恻隐之心,而是一种根植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伟大教育理想。

裴斯泰洛奇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所主张的爱的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的教育者在其历史使命感的引导下,对教育对象表现出的那种朴拙的、全身心的、毫无保留的体贴与热爱。

贫苦儿童的教育,尤其是那些来自社会底层、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是裴斯泰洛齐倾尽其一生奋斗的事业。由于他们历尽悲惨的生活,在这些流浪儿中,有的身患疾病,有的麻木不仁,甚至,有的还有些痴呆。每天面对这些贫苦乃至不健全的儿童,裴氏的内心并无歧视或嫌恶,相反,却是充满爱心。他说:“我断定我的热情将如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苏醒那样迅速地改变我的孩子们的状况。”[1]

当他在环境极其糟糕的斯坦兹孤儿院工作时,大部分时间并无他人帮助。他身兼数职(总督、军需官、勤杂工),甚至保姆的角色。[2]不管条件何等恶劣,他始终确保不遗余力地给予每一个孩子春天般的温暖和慈父般的体贴入微般的关怀。在一封谈及斯坦兹孤儿院教育经验的信中,裴氏这样写道:“从早到晚,我一个人和他们在一起,是我的双手,供给他们身体和灵魂的一切需要。他们都是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必要的帮助、安慰和教学。他们的双手被我握着,我的眼睛凝视着他们的眼睛……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他们都忘却了外部世界和斯坦兹,他们只知道他们是和我在一起,我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分享着食物和饮料。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仆人,除了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生病时,我在他们身边;他们健康的时候,我也在他们身边。我最后一个睡觉,第一个起床。在寝室里我和他们一起祈祷,由于他们自己的要求,我教他们,直到他们熟睡为止。”[3]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反思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固然不会再受到物资贫乏、疾病等不利因素的威胁,但是,与此同时消逝的难道仅限于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很难再看到,师生之间那种淳朴的、发自内心的“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场面了。随之而来的,幼儿良好的教育便不能得到保证。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良好教育的必要前提,就是发自内心且无私的爱。

第二方面的含义,则是指充满奉献精神的教育者,在达到了其有意义的目标后,其教育对象不但能够改掉坏习惯,学会如何自尊,而且还能够乐于助人,在实践中将爱的情感传递给下一个人,以此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裴氏的真心为其带来了令人满意的回报。经过裴氏之手教育的每一个儿童,都对其充满极其深厚的感情,并且还能在生活中将这种爱心迁移到他人身上。除此之外,他还使用了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两个能力较差的孩子之中,加入一个有才华的孩子。这样就可以形成以优帮差,使儿童之间相互充满爱心、相互鼓励的这样一个温馨而令人感动的局面。“他们亲密地坐在一起,互相唤起了存在于彼此内心的活力,从而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4]裴氏所教育过的每一个儿童在经过初期的“爱心”教学后,他们都发现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这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同时,还摆脱了许多不好的坏习惯,学会了如何感恩,以及如何关爱他人。

如果对爱的教育作一个广义的解释,其本质则是培养和激发人们奉献的精神以及发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让社会充满爱。

在参考裴氏关于爱的教育的论述的基础上,我认为现在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爱构筑和谐,和谐以爱为基础

在家庭中,无声的和平是爱,发自内心的关怀亦即是爱。“世态炎凉,淡薄人情似纸”的人类社会曾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但,我们不得不惊叹地是,人类却并没有因此而陷于消沉,相反,仍把爱和爱的活动视作自身提高的唯一途径。这句话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真正意义:如果人人都能够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份爱,那么,整个世界处处都将充满爱!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父母病榻床前,任劳任怨、悉心照顾的可爱身影;也不会忘记孩子用稚嫩的双手端来洗脚水给妈妈洗脚的感人场景!

2、用爱唤醒教育,让爱成为教育的永恒法则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无法逃脱,归根结底,我们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的失败,尤其是学校道德教育中出现的偏颇: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和道德的教育。[5]为阻止再一次重演悲剧,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用爱的雨润,用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把我们的校园变成充满爱的场所。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全校师生就要相互协作,不遗余力地构建和谐班集体、和谐校园。而不是用教师们所谓的高压和高权去压制,要知道,就算孩子一时对你服服帖帖,没有任何反抗,可是这个时候他的心灵已经受到伤害了,更为糟糕的是,这个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伤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相反,如果教师是用爱来感化,让其明白自己的错处,这不仅没有伤害他的心灵,反而还在无形中保护了他们自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爱要真实,杜绝虚情假意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裴氏的爱的教育是真心实意的、不遗余力的、毫无保留的。这就告诫人们在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的时,一定不能够虚情假意、装模作样亦或这种爱是具有某种私利的色彩。而是要专心地回应儿童的每一个兴趣,诚实地提出和回答儿童的每一个问题。把身和心俯下来与幼儿建立真实的关系。简单地说,爱需要真诚。

4、引导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我们不能够否定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情感在儿童发展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何等重要。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尽量在儿童早期时就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

应当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发展其情感。萌发爱的情感,从爱父母、爱家庭入手。因此,父母应当时时刻刻以自身为表率,凡是从自己周边的小事做起。例如,父母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总是要倾尽其十分的热情的。父母在其工作和生活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责任感和热情感可以让儿童领略到其中的意义所在。对于具有好模仿性的儿童来说,父母的举止言谈,他们可以通过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自己的比较稳固的心理个性倾向。此外,父母当然还扮演着儿童行为习惯表率的重要角色。你不得不惊叹,在父母孝敬老人,陪着孩子逛公园时,默默地向旁边的流浪老爷爷伸出援助之手等诸如此类文明行为的熏陶下,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就会自然而然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

5、爱的教育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爱的教育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在此理念下,爱是教师的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在当今尤其看重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技巧的时代,爱的教育就更为重要。由此可见,爱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爱心是为人师的首要条件。若没有爱,教师只是教书匠,每天扮演的都是机器人的角色,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他们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这就根本不可能达到“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境界。其次,我国的初等教育的教师评价体系强调,只有在重视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教师师德,构建以爱为核心,而不是儿童围着成人转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卓晴君,方晓东.教育与人的发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196

[2]夏之莲,等.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98-199

[4]Gabriel Compayre.Pestalozzi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M].New York:Thomas Y.Crowell & Company,1907.

[5]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9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