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动态教育模式探索

摘 要 科学发展观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就是采取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控制理念,从理性认识和教学实践中总结传统择优实验班培养实践的成功和不足,通过积极推进和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动态教育模式及其教育观点,并倡导通过这一新的观点摸索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创新人才培养 动态教育模式

随着国际上各国创新能力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提升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科学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腾飞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华北电力大学建校五十年来一直立足现实、抢抓机遇,从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中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进一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华北电力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过选优的方式分别设立传统模式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主要是介绍在原有传统实验班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借鉴几年的教育实践,逐步开始摸索动态的教育模式理念,希望该教育模式可以为今后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高校实验班创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构想概述

(一)实验班创建

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产物,如浙江大学竺可祯学院实验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实验班等,是我国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个有利途径。这些学术研究对于优秀人才选拔、课程建设、相关管理机制构建、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验班针对学生的群体狭窄,适合少数天赋性较强的学生,是典型的精英性培养,不具备大众化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发展,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主要目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优培养,而是摸索大众化的教育改革模式,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个体研究进而推广到整体,尝试摸索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构想

从科学发展观层面上来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以生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培养机制体现的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兴趣,可持续的独立学习能力,综合全面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念等方面发展都很片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宏观表现出来的知识、思维、能力,素质差强人意。

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构想是在大学入学开始即按学科大类,如我校强势专业电气和热能工程等,选择部分学生,采用知识宽口径、教学民主化、素质人文化的动态教学模式,按照人才人本化要求进行培养,注重综合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感性认识的灌输,体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制一般为4年,可以硕博连读,在第一年主要进行基础教育,后一到一年半进行专业学习,中间为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同时保持教学和管理模式过渡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即动态教育模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采用实体化的思想教育模式,建立正确的社会发展和人生发展观,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同时培养个性化思维,完成个性化教育。

二、创新型人才的动态培养模式

(一)动态的培养目标

创新实验班教育改革牢牢把握高校“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班宗旨,不同阶段建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动态化。

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性的思维体系灵活驾驭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采用直接的教师引导或者间接的查阅资料等手段完善专业教育,实现主动的可持续性的学习观念和自学能力,完成创新能力的全方位的培养。

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总体的目标是实现知识、思维、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学生选拔模式

我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存在明显地域、城乡、民族等差异,就学生个体来讲,还存在家庭,生长环境,以及初等教育背景差异。传统的实验班对学生选拔通常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所谓的‘尖子生’本质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肯定,但这种选拔很显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实践也证明这种分班制是弊大于利。

分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实验班的一种改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本质上承认了学习能力的‘阶级性’,而失去了学习的公平性原则,强调了主观的层化分类,忽略了教育的民主化和学习活动的动态化发展,分层教育研究表明:需要进一步探索分层教育对学生的选拔标准。

三、推动动态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动态教育模式中的学生思想观念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统帅,决定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方向。因此,思想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解决和正确实施的首要任务。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涉及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更涉及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校的八零九零后出生的群体整体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参差不齐,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家庭教育缺陷,由于家庭过分关注应试而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太多对人生、社会、生存价值的正确体认的机会,因此,在大学阶段就会在应试观念相对淡薄的情况下形成迷茫空虚心理但是又不会自我排解,这是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网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借助于虚无来逃避现实。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继承以往良好的传统性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性以外,还应在传统与潮流之间结合实际,面向真实人生,采用比较贴近现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突出“人本”思想的教育,突出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历史、国情、党史教育

除了近代史的课内学习外,和人文学院携手通过媒体,讲座等手段了解历史史实,国情,以及我们党走过的基本历程,避免说教式教育。鼓励课后阅读历史名著,以史为鉴,培养人文素质同时强化从前人走过的历史中吸取人生观的塑建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入党知识教育则启蒙了他们对党的认识,塑就基本的政治素养。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大型政论片如《复兴之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团课、团日活动比如以“我的大学,相拥华电”、“学习十七大”、“十七大精神进社区”、“热爱华电,唱响华电”等等来培养学生们参政议政的热情,树立爱党、爱校、爱国、爱家的博爱大爱情结。

2、励志讲堂

通过个性化引导,树立艰苦努力的奋斗思想,通过引导观看有积极意义的电视剧,电影, 聘请具有成功经验的各界优秀人物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个人奋斗的经验同时体认身边社会的变迁,完善人生观的培养。培养面队困难时的毅力和恒心,抑制投机取巧等不健康的生存模式。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从入学开始就增加多学时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教授体育、美育、劳动各种技能,同时传授必要的医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牢固树立身体第一的健康理念。

学校还通过组织阳光健身、拔河比赛、公益劳动、诗歌比赛、辩论赛、奥运志愿服务活动等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热情。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内容比如“走进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活动”、“走进夕阳红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等等则增进了创新实验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4、心理教育

健康乐观的心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个人素质。及时发现问题和有效的沟通是保证健康心理发展的必要。年轻化、阳光化、健康化、能力化,偶像化是班主任的选择标准,针对实验班的经验教训,班主任采用寄宿制应更为合理,和学生住在一起可以建立24小时生活平台,发现问题,沟通处理问题。该标准和规定主要保证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没有代沟,能融合生活,树立积极引导的威信,充分发挥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服务意识。学校还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专业培训,从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次展开心理问题排查,帮助学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5、社会教育

定期聘请企业从业的人员和已经参加工作的校友讲解国际、国内专业发展,比如能源电力行业形势,介绍能源电力学科科学前沿等。通过交流解决一些专业和就业迷茫问题。

定期举办实践交流,比如到专业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进行参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大院校与专业相关的重点实验室,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历史,并鼓励学生“担大责任,登大舞台,成大成就”。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经费由学院统一安排。

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针对社会事件及现象,比如汶川大地震、QQ中奖骗局、学术剽窃,自杀等进行讨论分析,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避免扭曲思想。

(二)动态教育模式中的教师教学模式改进

所谓动态的教育模式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知识传授模式,比如大一一般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模式为主,主要考虑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已经习惯这种方式,突然改变教学模式会反而形成不利因素,而且大一的课程相对比较基础;大二开始逐步引入讨论的模式,同时扩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物理学讲解电光磁,除了基础理论外,针对某一个理论的发现历史、研究过程、理论提出背景这些内容,也要通过作业、阅读、讨论,网络等方式完成,这些会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大三开始则要逐步转入全部讨论启发式教学模式,同时这一阶段要通过图片、录像,实物等手段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弥补学生没有企业实践常识而对所学知识吸收不好的缺憾;大四开始则应该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引入研究的观点,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动态的教育模式的另一方面涵义就是在相同阶段教育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研究后及时调整,最终要形成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认可同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为确保动态教育模式的良好效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小班上课,保证动态教学模式的硬件环境;

2、平等民主化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为强势群体的观念,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深广的知识层次使教学过程平等化,民主化,推进动态的教育模式实施;

3、建立24小时教育模式和专业信息沟通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建立教育模式信息反馈,保证动态教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4、定期举办科普性讲座,知识检索类讲座,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途径,鼓励自学;

5、课后专业教师定期辅导。

(三)完善动态教育模式中的管理模式

1、做好教师选择与管理

选择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动态教育模式实施小组,负责教育模式的调整和评价。

选择教龄五年左右的业务突出的青年教师作为直接的授课教师,避免过老或者过于年轻,前者容易产生代沟,后者学术和授课技能不成熟,影响动态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

配备优良任课师资的同时还为同学选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博导、研究员作为导师,规定为创新实验班单独编班授课的教师,课时津贴按为硕士研究生上课计算工作量,而且每个实验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也按指导硕士的工作量计算。

2、实施自助班级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

实行班主任指导服务,自助管理模式,班级事务尽量由学生自己安排,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变单一奖励学习成绩的激励机制,实行全方位的精神物质奖励,比如奖励创新性的想法和思维、奖励果断并产生良好结果的行动、奖励出色的学习和组织工作、奖励合作精神等,逐步把激励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鼓励机制。

四、动态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一)动态教育模式促进校风建设

动态教育模式的探索首先把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说教转到现实的服务层面上来,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真正主体,民主化校风可以得到明显改观。

(二)动态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准和学习质量

动态教育模式对教师传授知识要求很高,促动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大大改善了教师教学水平,该模式逐步的推广也将淘汰部分教师,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动态教育模式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更容易,更生动的学习方式便捷的掌握枯燥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效果会非常明显,过去在实验班才能出现的效果将在动态教育模式推广下逐渐出现普及,比如主干科目考试的通过率及优秀率明显提高,大学英语四级统一考试一次实现通过率100%的比例等。

(三)动态教育模式促进健康的学风、班风建设

动态教育模式的系列思想教育会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思想误区,开拓思想视野,正确认识个别的社会现象和人生行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必将形成健康的学风,班风。

(四)动态教育模式将活跃创新思维,培养突出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这一点是动态教育模式的核心,动态教育模式大大激发活跃了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开发生活的热情,创新的观念不仅体现在学术思维,知识猎取方面,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创新观念素质化。

总的来说,动态教育模式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更新了学生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深层次的体认了学习的价值,培养了思索怀疑的创新精神,刺激了艰苦奋斗的雄心,更丰富了人生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将不可避免的对其他学生其他高校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研究探索,我们也深深感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的成功挖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教、管、学等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甚至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何旭明,屈林岩.科学发展观和创新人才培养[J].未来与发展,2006(10):51-53.

[2] 张威.大学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MA].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童叶翔,施开良,黄乐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化学创新人才[J].大学化学,2006(21):8-12.

[4] 安海彦. 基于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2012(1):117-118.

[5] 鲁璇璇,赵凌云,张玉洲.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3):10-11.

[6] 廖志豪. 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