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之比较(下)

摘要:高中课程改革启动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基本原则、课程评价机制、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七大方面,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变化对研究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0)11-0023-03

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原则、课程评价、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分析说明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一、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文素养培育,强调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课程目标是实现教学活动目的的努力方向和应达到的水平标志,是调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新课标用“课程目标”取代了旧课标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分类目标,对教学中实现各类目标应达到的水平,都用具有指示意义的动词,指明课程追求的质的发展方向。与旧课标相比,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突出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要求教学依据分类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围绕这“三维”目标展开,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第二,要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二者的统一。尤其是在知识目标方面,新课标对教学应达到的水平要求,改变了旧课标用“识记、理解、运用”提出硬性指标的做法,用具有指示意义的行为动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出动态描述(如知道、了解、具备、提高、培养、增强、发展、解析、理解、归纳、评述、描述、比较、辨析、说明、识别、阐述、评析、列举等),并在“内容标准”中,对应“内容目标”作出“提示与建议”,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内在统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生活经验。选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素材,设置学习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激励和导航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分析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辩驳等学习互动,获取知识,培养理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达到知、行、信、意、行的统一,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创造性地用教材教,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标用“教学建议”取代了旧课标的“教学原则与方式方法”,对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和“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进行了创新,更加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索与创造。它建议教学“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设置课堂教学情境,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价值和德育价值,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一要恰当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观点和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设置学习情境,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思维导航作用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质疑问难。二要彻底改变灌输和说教式教学。教师要搞好学习活动的策划、组织、调控,引导和推动学生通过“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亲历过程,经由搜集、处理信息,分析综合提炼观点,获取新知识,通过辩驳、分析,澄清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课标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是检测课程目标达成程度的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调节教学行为的作用。旧课标规定:“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关检测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更要考核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每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从总体上把握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评价旨在“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或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判断其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分析其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选择教学资料是否适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毋庸置疑,这些评价原则、目的和途径以及据此建立的评价机制和手段,对于指导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实现其课程目标,具有推动作用。但因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状况,不能引导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依据新课标精神,构建对实施新课程教学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的科学评价机制。

(一)从目的看,评价活动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建立与达成课程目标配套的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设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知识目标是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能力目标是主导,目的是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灵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内动力。目的是让学生乐学笃信导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构建评价体系,从内容看,应该包括知识评价、能力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从评价主体与对象看,应该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督导者。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交流互动的创造性活动。这一活动是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导下进行的。因此,学生、教师和管理督导者都应该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对象。应该建立由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单位参加的多元评价机制。从评价功能看,要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二)评价目标和标准要多元,力求全面、客观

1.知识目标

在范围上,既要评价学生对理论观点和原理的学习水平,更要考评对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掌握状况。在方式上,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不能仅看结果,要重视考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是否积极、认真,思维是否活跃,方法是否得当。在目标上,不仅考评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更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如实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

2.能力目标

在范围上,既要评价学习能力,又要评价实践能力。在方式上,应采取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主要伴随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对学生观察学习情境、研读课文的自主探究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探讨的合作学习能力,运用理论观点和原理分析问题的表达能力,动脑、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在目标上,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持续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内容上,主要评价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表现、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及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在方式上,采取动态观察、定点观察和交谈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其行为表现和思想认识。在目标上,既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

(三)在价值取向上,突出激励和导向功能

评价学生,要把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对学习评价,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激励和鼓舞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探究总结、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评价教师,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以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评价教育管理与督导,要着重考评其管理督导措施是否适应新课改要求,是否科学、高效,以促使其创新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四)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方式要科学、合理、灵活多样

新课标要求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价机制。参与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等。评价学生,要创新评价方式,改变旧课程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组织指导学生自评、互评,作个人成长记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重视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表现的及时评价,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广泛采用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等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用记录和描述的形式,动态评价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评价教师的教学,可采取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民主评价方式。

四、教科书编写建议有助于教师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搞好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标以“建议”的形式提出了教科书编写的原则性要求:“1.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2.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科书的关系。3.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4.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5.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这五条建议,也为我们研读思想政治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指明了方向。第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突出课堂教学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坚持知识点的选择与教学为思想教育服务的原则,科学处理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第二,要对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相关内容,反复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第三,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阅读观看,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第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设计多种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各自的潜能。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指明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要求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分为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前提。根据新课标的建议,开发课程资源要坚持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和特色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构建教师共同协作、师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一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教师既要迅速更新教学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二要科学构建课程内容。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和内容,对照教材细致分析。围绕课程目标,依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阅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社会科学书籍和时事政治报刊,查阅时事新闻资料,提炼学校所在地的特色资源,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资源,学校硬件和软件,广泛搜集课程素材。三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有机整合各种资源,科学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形式,体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