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我校以精细教学规范为抓手,强化校本培训和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以养成学习习惯为落脚点,建设良好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质量;
推动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积极探索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推进有效教学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大力倡导“有效”的教学理念,细化教学常规要求。

1.大力倡导“有效”的教学理念。

学校重视教学思想的管理。积极倡导和研究“有效教学”,并以此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要真正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想学、会学、学好。我校通过全体老师会议、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是树立“对象”意识,关注学生成长。“没有什么比学生本身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目中有人”,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学科的发展。同时,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二是引导老师树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让“花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最多的内容”成为一种共识,教学效益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合理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来源于“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三是形成“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教学才能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 按照“四好”精神,细化教学常规要求。

为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按照黄校长提出的“准备好、组织好、发挥好、落实好”的“四好”精神,学校细化了教学常规要求,制定了沙县城三小学有效教学管理规范,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细致、明确的要求,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促进教学有效性。

(1)有效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和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保证。

一是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和要求,结合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和工作安排,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作为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并于开学初印发给每一位教师。

二是教研组(备课组)计划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目标和要求,结合本组教师的特点,组织全组教师研究讨论,制定出教研组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分析包括本组教师的基本组成情况,教研组前一阶段工作的成绩与问题,分析本学期的教情和学情变化。工作目标目标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便于检测。

常规管理教研组内检查、考核和评比。④活动设计备课组、专题教研和学生活动。⑤行事历按照周次安排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主讲人。

三是学科教学计划 分析学生情况。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及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生源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包括三维目标的确立,教材重点、难点,体系结构的分析。教学进度。按照周次预设。工作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是复习计划 包括复习的主要内容,复习的重难点,复习的进度,复习的具体措施及预期效果。

(2)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备课程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学情分析---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教师要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等基础上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过程、备作业设计等内容。教学设计要呈现出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练习设计。

备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和基本要求;
精读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的育人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备学生认真、全面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认知状况、实际的技能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实际差距,预测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

备过程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方法,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积极、适用、高效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参与学习。任课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关注学科内容的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问题,并且有具体可行的措施。

备练习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注意作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一要紧扣课标和教材;
二要体现不同课型特点,把握好知识、能力的深度、广度和难易度;
三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练习。

备板书和语言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科学、美观,板画、板图要熟练、准确;
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逻辑性强。

备课的基本要求 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间周开展一次,主要任务是统一教学思想,科学规划单元教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目标,提出教法和学法的建议。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提出单元备课方案,发给每一位教师。分工执笔,备课小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个人再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班级实际和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完善。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熟悉教案和完善教案。

复习课、练习课需有重难点,有复习练习内容。检测课可附上检测题。讲评课需有重难点、讲评要点或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记载。

(3)有效上课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要贯彻“为生命而教育”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学定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关爱每一个生命,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教具、学具等课堂教学资源,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候课。实施有效教学,实现从“教会”“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有效教紧扣教学目标,科学安排环节,有效控制进程,合理利用时间,优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落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学专心听讲,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规范书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协调发展。

有效练严格精心选编练习题,作到少而精,有针对性(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基础)、有层次性。帮助学生努力使“会做的题都做对”,保证学生每一节课的练习时间。坚持课前有基础训练,课后有延伸思考。

上课要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开教室,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私自调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一切事情。切实组织好课堂,管好学生,管好学困生,管好课堂后期。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意外事件,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准确精练,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教态亲切、自然,板书设计合理工整,不准出现知识性错误,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要真实体现学科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技能科教师(音乐、体育、电脑、科学)要组织好学生作好课前准备,要求提前到上课地点集好队,等待上课。体育、科学、美术、电脑等学科组织学生活动前必须讲情活动方式、安全防范方法,作好学生形成性评价。

(4)有效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予以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巩固、激励、反思等功能和作用。

根据课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布置作业,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形式多、样化,做到精、活、巧、趣。同年级同学科作业协调一致,保证课堂练习时间,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非文化课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布置适量的参观、调查、考察任务或课外训练任务。各学科要协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学生作业格式。学生每次作业前应先改正上次的错误。每天作业应在老师上一次批改后空2行以上适当位置写上当日日期或者周次、星期几。学生作题时要写出课题或练习题号。大题,小题空一格。每作完一道大题空一行。字迹要工整规范。

学生作业本使用规定。语文大作业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横排列。作文本分为书面作文本、课外小练笔。听写本单用拼音本(低)、小字本(中)、小作业本(高)。数学本大作业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安排。小作业本、算术本可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英语本分为听写本、抄写本或者写话本。科学每一次演示实验要有记录,分组实验学生要填写实验报告。思品与生活 、思品与社会应有课堂作业或在书本上记录。

④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当日批或次日批,作文在课后一周内批完,标明批改日期。凡布置作业必须有检查有反馈,批改作业根据作业类型方式可以多样化,简单练习可采用订正、评讲方式。作文采用详批、略批、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但教师详批不少于每次作文的四份之一。批改作业认真、仔细、正确,批改符号规范,以“√” 评价正确,用“” 或者“”标注错误或需改进的地方,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也可以用评价语进行激励性评价,或针对学生某方面表现发“喜报”。不允许将对学生家庭作业的检查和批改等教师工作责任,转嫁给家长或班干部。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对于典型性问题,教师应有错题收集记录,便于评讲与教学反思。

(5)有效对学生进行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辅导学生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和挖掘其潜能,要辅优补差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困生辅导。强化“转化一个差生等值于培养十个优生”的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个教师每期确定3-5个帮扶的学困生,用诚心、爱心和耐心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制定辅导计划,落实辅导时间和内容。辅导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作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特长生培养。每个教师每学期确定3-5名特长生,制定辅导计划,落实培养手段,注重培养效果。其他学科有比赛任务的教师,要认真做好参赛同学的辅导工作 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也要有课外辅导;
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不以辅导为名加重学生负担,更不能变辅导为集体上课。不能用辅导代替课堂教学,不准进行集体补课,坚决杜绝有偿辅导。培优辅困活动都要做好相应的记载。

④辅导学生要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作用,各学科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并争取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设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请家长进校进课堂参观听课,并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6)有效对学生学业检测与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测、诊断、分析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渠道。检测根据课标、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测查。

形成性评价。每一个学科教师应建立学生过程评价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语、数学科还应有学生平时成绩登记表,记录学生的单元成绩和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统一以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用发展性评价,慎用“不合格”。

单元检测。单元检测由学科年级组命制试题,教研组长把关,教导处审核。检测时间、阅卷、分析、统计由年级组统一要求,每一次阶段检测后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半期检测由县进修学校统一命制试题,学校组织检测、阅卷和分析。教师做教学质量分析。各科检测要相对平衡,控制总量。检测方式灵活多样,可将期末考查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可采用口试、笔试、问卷、座谈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期末检测。由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统一组织部分学科的检测。其余学科在期末结束前2周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拟订学科检测方案或检测样卷,交教导处审核。期末结束工作时,上交班级各学科成绩汇总表。

④明确检测目的,过程有效。检测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出偏题、怪题。检测中,监考老师认真履行职责,按要求收发、装订试卷。年级交叉阅卷,组内流水作业,作到客观公正。统分登记、质量分析在教导处统一要求下进行。教师不能将检测结果绩进行排名或作为座次安排的依据。

(7)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研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

教研管理按照学校期初教研活动安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严格考勤制度,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未经教学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假缺或迟到早退,如实做好考勤记录,缺席要注明原因。如果组长因事因公缺席,要委托组内其他老师组织照常教研活动;
建立共享机制,年级组内要团结协作,共享备课资源和学练资源,统一印发学习资料,建立资源包,包括教材分析,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拓展资料和练习资料等。

常规教研按照要求开展集体备课,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研讨课,组长要听完本组教师的课。听课时,要认真记录并批注评析要点。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专题教研每期各组要根据学校的教研主题确定本组的教研专题,每位教师应围绕组内专题确定自己的关注点,组内要围绕专题和老师们的关注点统筹安排实效性强的研究活动,并总结提炼研究的价值。每学期每个大组要组织一次校级专题教研展示活动。

(8)有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反思,在期末要认真分析教学情况,及时全面总结学校、学科和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同时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二、抓好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促进教学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学校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重点加强“备、教、改、辅、考、评、研”等教学流程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有效教学的有序推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逐步提高。

1、“推门”听课。学校组织校务会成员、教研组长开展推门听课活动,采用不事先通知,推门听老师“家常课”的形式,了解教师的备课、授课情况。听课做到“四看”,看教学准备,看教学环节,看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训练,看教学理念。观课之后要做到“三查”,查教学进度,查教学内容,查教案书写是否全面。议课时要结合“有效教学”的主题探讨解决的办法,提出改进的意见。对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的教师采取跟踪,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2、教学常规检查。采用定期检查与抽查的方式,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教案、作业、听课笔记的检查并进行量化评分,量化成绩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职挂钩。

3、课堂教学巡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巡查力度,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4、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和监控。重视考试和分析工作,开好质量分析会,做好问题学科、问题班级的解剖工作,帮助年级组、学科组总结经验教训,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加强校本研训,提升教师有效教学实施的能力。

1、加强学习和宣传,完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升课改理念。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之中,从而为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平台。

2、督促教研组各项活动的落实,整合各年级、各教研组等教科研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以校为本”教学科研机制,促进学校教研工作自主、持续、有效的开展,提高我校实施课程的能力。充分发挥研究、服务、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等专题活动,强化有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带动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各类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竞赛活动,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

4. 抓好名师建设,对教学采用定职责、定任务、压担子的办法,积极创设条件,加快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鼓励教师的成长。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将有效教学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之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构建“合作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组织校内优势学科和骨干教师开展“有效课堂”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活动,推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课、名师课堂教学示范课、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教师推荐课,组织听评课活动、对外教学开放周活动。

5.通过“结对子”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积极开展教学课件制作活动,增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创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氛围,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实现教学的多层面与多维度,实现课堂教学的综合性与学科整合。同时加强有效教学的进一步学习、培训、交流、研究,边开展边总结边改进,加强与省内外名校的学习与交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评析与交流,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6.抓好课题研究,各教研组确定研究专题,认真制定计划,组织人员认真实施,重视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研究重点,认真做好教改的实验、记录、小结、总结、汇报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