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脚印,发现新台湾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kd/wxkd201013/wxkd2010130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kd/wxkd201013/wxkd2010130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kd/wxkd201013/wxkd2010130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kd/wxkd201013/wxkd2010130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kd/wxkd201013/wxkd20101306-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kd/wxkd201013/wxkd20101306-6-l.jpg
  2010年6月1日至8日,我和太太再次前往台湾。此次旅程我们定义为感恩之旅。除了拜访台湾的老朋友,我们顺带也看了台湾的电脑展Computex,收获颇多。
  
  数码天空
  
  海拔1200米, 煤矿之源,八五山稜线矗起一座发光盒子,玻璃帷幕建筑蕴藏着诗意画意的内在空间,北德拉曼山,李栋山,群山环拥。置身其间,悠然苍翠尽收眼底,天清举目,远眺桃园机场,秋冬时分,云海缭绕,天空仿佛就在数码之遥。
  这样的人间仙境,让我们这群一直生活行走于城市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高楼大厦丛林中的都市人不由得的神往。心怀着感恩好奇,满载着幸福,抛弃了一切的烦恼,拥抱着快乐温情,我们启程迈向了位于台湾新竹县尖石乡新乐村煤源山顶的数码天空景观餐厅。
  清新的山野气息,大自然的苍翠原色,沿路拾阶而上,数码天空温馨的各类,路线指示牌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圆圆的天线锅,氲染了大自然的灵动,变得活泼而可爱。这里的天线独一无二,创意,温馨,柔和,每个TVRO发烧友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感叹主人的聪明才智。原来天线还可以和艺术结合,这种玩法的确多了几分余味。
  这座位于山顶的艺术雕塑—玻璃帷幕的景观餐厅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码天空创办人的心血以及人生的理念。数码天空景观餐厅主要是由Tony和黄兄在经营。当年Tony和其他4兄弟就职于同一家公司。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5兄弟各自凑了5万台币成立了广佑公司。今天的五兄弟都已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但没变的是他们的爱好,良好的兄弟情谊,五人现在仍然耕耘于卫星电视这个行业,事业都很不错。数码天空在Tony的精心打理下,取得的成绩更为斐然。
   此行,我们还观看了数码天空的客服中心。客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走进数码天空的客服部,井然有序的办公室,各个同事热情饱满的在工作,给了我们内心不少的触动。
  我们还参观了数码天空自己的卫星上行站,Dsky的节目通过这里上行到卫星,再进入寻常百姓家。
  
  台中林明煌
  
  林先生1952年出生,初中毕业,早期从事电视维修。他勤于搜寻卫星资讯,经常跑书局汲取与卫星相关的新知识。林先生与卫星电视结缘的故事也很有意思。1974年林先生在台湾一家公司的电视部门做维修技术员,那时该公司代理美国品牌AOC的电视机(台湾品牌称为“海军上将”)。在接触公司电视机的产品目录过程中,他第一次接触到“卫星电视”这个名词。因为被派去帮美军顾问团维修电视,林先生看到美军用25尺网状天线接收179°E的Intelsat,所以他成为了当时台湾少数有机会接触到卫星天线及卫星接收机的人。
  1985年,日本BS开始在日本播出。当年台湾《台视月刊》中有“亚洲卫星电视时代来临了”的文章,并用很多篇幅介绍日本BS卫星及其传送NHK的“高画质,高音质”的节目。于是林先生委托日本的亲戚帮忙带了相关书籍及BS接收机,降频器(LNB)回来。在阅读及亲自观赏日本BS节目后,他感觉到“高品质的视听节目,势必成为往后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所需”。于是在1986年成立“卫星视讯电业社”,开始在台湾做天线安装及TVRO器材的销售业务。
  有趣的是,当时台湾还在戒严时期,卫星器材仍属于管制产品,由此导致所有在台湾从事BS卫星安装的业者,名片上只能印电话,不敢印地址。1990年12月台湾才允许人民接收KU频的卫星电视;1991年11月台湾人民才可自由接收C频的卫星电视。
  1989年,林先生开始玩驱动(推杆)天线,更加拓广了他卫星电视的视野,接触和观赏到的卫星节目也更多了,从而确立了TVRO的趣味性及可作为永续事业的信心。80年代中后期,林先生一直在台北经营天线批发和做安装工作。1991年BS卫星信号开始减弱,全岛所有的CATV必须使用更大型的天线才能稳定接收。林先生1992年迁到台中与当时台湾业务量最大的“广佑企业”合作,生产4米碳(玻璃)纤维的大天线给全台的CATV使用。
  就是这样,他在台中一干就是18年,直到今年公司才迁新址。
  1994年老林第一次来到大陆,帮助南京中卫厂架设大天线。当年南京中卫厂门口装的6.2米大天线就是林先生和其它5个工作人员一起干了好几天才装成的。1997年林先生再次来到深圳和我们一起玩天线,接收179°E台湾公共电视的测试讯号(注:当年我的”发烧园地”中有作报道并且有大家工作的合照)。2000年华达第一次发烧友会以及2008年第二次烧友会他都受邀参加。这次我们拜访林先生的新公司也倍感亲切。公司虽然刚搬新家,天线没有完全架好,但已经有10多面KU天线立起来了。林先生还盛情带我们去看了9.21地震纪念地,这么安排的目的是想让我们亲身体会产品质量对生活的重要。
  就在我们拜访他的公司(新视介有限公司)期间,老林在公司门口架了一个小的KU天线,用来收亚洲5号KU,看越南高清。大家很开心的做了业务交流,我还从大陆给他带了一些刊物书籍和德国TELE-satellite杂志。同时,林先生还热心公益事业,也关心行业的发展。他经常向政府反映一些行业动态,为百姓收看电视提供更多的便捷。
  1998年,林先生开了自己的网站 .tw ,网站没有开通之前,他已在网上开了BBS讨论区。网络上大家所熟知的NVF,就是台湾的林明煌。
  
  中卫Jonsa
  
  一开始玩天线的人都知道南京中卫的天线,这次到了南投我们特意参观了中卫在南投的三个工厂。中卫生产的天线主要是外销,同时它也给世界各大运营商做OEM天线。由于商业原因,不能更多的透漏,望谅解。
  非常感谢赵总的安排,我们此次台湾中卫厂的拜访参观非常顺利,也收获不少。
  台湾佳昇公司
  这是业界资深的老牌的公司了。佳昇的王总1957年出生。一开始他在一家做外销的工厂做业务。80年代王总到北京参展,敏锐的察觉到了卫星电视行业的商机,于是自主创业成立了佳昇公司。公司在台湾主要以工程为主,兼营批发。现在公司发展不错,已有30余人的规模,业务遍及全岛。
  《卫星与有线电视杂志》主编施弘敏
  我与施先生认识有将近20年了,第一次和他见面是在90年代初,当时我们还一起见了PBI的老总苏先生。20年过去了,我此行重点要感谢的人之一就是已经退休的施先生。
  施先生生于1949年,在美国拿到master学位。80年代中期受辜振甫先生的邀请回到台湾,给辜先生做了两年秘书。施先生精通英文和日文。那些年,施先生随辜先生奔走于世界各地。当时的说法是,辜先生是台湾的《地下外交部长》。回到台湾后,施先生的小女儿已经不认识他了,让他颇为感伤。
  就在那时,他做了人生一个重要的决定,准备自己创业。初始想法是办一本旅游杂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家要装BS。安装BS的师傅和他说,台湾有30万的BS用户。如果台湾有一份BS杂志,每期有3万人买就非常不错了。这个人还乐意帮他去做推广。施先生大受启发,改变了办旅游杂志的念头。1989年,他创办了台湾第一本《卫星与有线电视杂志》中文版。
  杂志创办之初,主要是刊登日本BS节目表。每个月的下旬,施先生都要飞到日本东京,拿到日本的电视节目表后,在飞机上翻译成中文,回到台湾后就立即印刷发行。后来有些报社没有支付任何费用将杂志内容进行转载。杂志办了一年多,施先生觉得很累。他意识到了要走专业路线,这时正好台扬找上门来,买了杂志的封面和封底广告。同时,施先生开始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卫星与有线电视国际研讨会暨展览。当时的展览会办得非常成功,如CNN, HBO,Discovery, ESPN等大公司均来赞助捧场,日本和美国专业媒体都有报道。杂志创办到2001年结束。展览会则每年一届,一共举办了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