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站黑“摩的”现状调查


  乌鲁木齐市开始取缔三轮摩托车营运,新市区、沙依巴克区等地的黑“摩的”随之逐渐消失,但在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片区,黑“摩的”市场却日渐升温。
  
  据头屯河区交警部门介绍,目前在西站片区非法营运的“摩的”有100多辆。对当地居民来说,黑“摩的”价格便宜,且为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对管理部门来说,黑“摩的”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
  乌鲁木齐火车西站三轮摩的就发生了多起交通事故。最让管理部门头疼的是,黑“摩的”驾驶者在肇事后大多选择了逃逸,其原因是绝大部分“摩的”驾驶员无民事赔偿能力,且存在侥幸心理。
  西站片区为何能成为黑“摩的”的温床?职能部门又与之进行着怎样的较量?
  
  黑“摩的”产生的温床
  
  乌鲁木齐火车西站街头的黑“摩的”外形相似,大多是在三轮摩托车的底盘上加装一个玻璃钢外壳,很多“摩的”没有车牌,只有一个后视镜,尾灯成了两个窟窿,在冬天的时候车里安装一个烧煤的小火炉以供取暖。
  记者在南屏街大市场附近随机采访了一名黑“摩的”司机。他说,车是从别人手中买下的,只花了800元。西站附近的黑“摩的”大多都是“倒”过手的,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司机们不清楚具体的车况,只能凭感觉跑车。
  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这种车况,当地居民仍把黑“摩的”当做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在火车西站一家医院上班的吴燕说,自己家离单位步行需要20多分钟,而公交车站点离小区、单位都比较远,打车不划算,坐公交车又不方便,所以索性乘“摩的”到单位。而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乘“摩的”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既方便又节省时间。经常乘坐 “摩的”的一些学生说:“刚开始我们也害怕不安全,后来无所谓了,就图个方便。”
   在记者询问的市民中,担心黑“摩的”有安全问题而不愿乘坐的人不到一半。近60%受访者表示,选择黑“摩的”的理由很简单:从家到单位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步行则要走二三十分钟。这样,“省时省力”的黑“摩的”自然有了市场。
   在火车西站一个农贸市场卖菜的摊贩小陈曾是“摩的”司机。六年前开始在乌鲁木齐铁路局附近跑车。2006年因手续不全,他的车被查扣。他弃车而去,又买了辆旧车继续营运。
  “再后来查得太严,那里又通了203路公交车,‘摩的’彻底没了。”小陈说。
  
  利润诱惑下的驱使
  
   火车西站十四街小区居民潘国栋一直留意着当地“摩的”的变化。
   据他介绍,西站片区的黑 “摩的”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最好的也就是‘老长江三轮’,算是最早的‘摩的’了。由于摩托车价格不便宜,当时‘摩的’数量较少,司机收入很不错。”
   到了1995年,对很多人来说,摩托车不再昂贵,“摩的”数量随之明显增多。“那时‘摩的’像现在一样受欢迎。”潘国栋回忆说。
  那么,这么多“摩的”来自哪里呢?
  记者在火车西站附近的几家车辆维修店看到,几乎每个修理店门前都停着要修理的三轮摩托车。
   其中一家维修店的老板说,这些摩托车都是转手了好几次,很多车都已过了报废期,因为车子破旧,店里每天都有来修理的车。
  “大多是老乡转老乡,车子一转再转。”这名老板说。
   “现在很多人冒险跑车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少、获利快。”一家修理店的老板说,“开‘摩的’只要花1000多元买辆车,不用交任何费用,比做建筑工、做小生意挣钱容易。”
   交警部门介绍说,“摩的”司机大多来自河南、四川、甘肃,本地人不多。
   “摩的”司机说,在火车西站从事“摩的”营运成本低,利润高。买辆二手车,车况好一点的1000多元,差点的只要五六百元,“生意好的话,十来天就赚回来了。”
   28岁的“摩的”司机张冰(化名)三年前从河南来疆后,在火车西站落了脚。
  张冰的老乡告诉他,开“摩的”比打工挣钱多。张冰动了心,他问:“办个营运牌照很贵吧?”老乡像看外星人那样看着他。后来他才知道,大多数“摩的”都没有牌照,媒体和政府总用一个词描述“摩的”:黑车。
  于是,张冰用在工地挣的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摩托车,变成了一名“摩的”司机。有一次,他拉着人在拐弯时撞到了一辆私家车,之后,张冰弃车带着老婆孩子逃回了老家。在老家呆了一年后,他再次来到这里买了辆车,继续开“摩的”。
  
  “摩的”司机与交警的较量
  
  张冰说,他一天下来的收入“也就七八十元,生意好点大概能赚到100多。”
  “摩的”令出租车司机感到了威胁。经常在火车西站附近跑车的出租车约有100辆,在出租车司机看来,“摩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营运,希望政府能予以“取缔”。
  出租车司机李宏伟说,由于“摩的”的存在,他们每天从早上八点来钟跑到下午四点多才能挣六七十元。
  李宏伟说,他们也会给等车的人讲“‘摩的’不安全”,等车的人就会反问 “那给你两元你拉不拉”,这时,他们只有掉头离开。
   在出租车司机杨姐看来,黑“摩的”除了“抢客”,扰乱正常营运秩序外,更让人气愤的是黑“摩的”经常闯红灯、逆向行驶,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围堵、流动布控、政府带头、各部门出击——头屯河区政府多次带领交通、执法部门,采用多种手段,查处黑“摩的”。
  头屯河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武世利介绍说,“摩的”司机大多不具备驾驶资格,执法部门在整治非法营运车辆上花了相当大的力气,但由于在执法层面上有着很大难度,黑“摩的”令很多交警感到“无可奈何”。
  “抓住有牌照的三轮摩托车,他们就说‘是拉自家的亲戚,开摩托车载人又不犯法’。交警只好放行。”武世利说。交警有时发现黑“摩的”后,会把乘客和司机分开问彼此的名字。但黑“摩的”司机很快就有了应对之道。
  “‘摩的’司机会先和乘客交换各自的名字,即便被交警拦住,在乘客的配合下,还是能顺利过关。”小陈说。
  “有的一看就是‘三无’摩的,交警堵住它后,他们就会说是车子报废了准备当废铁去卖了。交警就没办法查了。”武世利说,“目前我们只能在他们违反交通法时进行处罚。”
   此外,“没有牌照,交警可以对此进行处理。‘摩的’既然存在载客、送货的商业行为,那么它应该有工商部门的执照。它在从事城市客运时,也应该受到城市客运部门的管理。基于这种交叉管理的现状,有关部门执法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都需要好几个部门联合进行,而集中整治行动一旦结束,非法‘摩的’很有可能卷土重来。”武世利说。
   “我们后来又加大了处罚力度,按照规定,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从事非法客运的,除了扣留外,还要罚款,可他们称没钱,然后又称回去拿证溜之大吉。”武世利说,“虽然禁摩集中整治这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要完全取缔摩托车非法营运还有待时日。”
  
  相关连接:各方说“摩的”整治
  
   在头区政府的集中整治会议上,各执法部门提出了多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参考八钢的环城公交车(面的),乘客每人一块钱,既安全,价格又方便。但这样一来,对出租车司机冲击很大,统管部门无法接受;其次,交警部门也担心会和八钢的面的一样,会因为抢客频发交通事故。
  第二个建议是降低出租车起步价,可这个建议提出后,也遭到了统管部门的否决。
   第三个建议是,交警部门长期蹲点监管,但这样就会造成警力不足,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最后一条被基本保留的建议是,西站片区有两趟公交线路909路、18路,他们计划向上级部门请示将这两趟公交车线路在西站形成环路,方便居民出行。
  头区市民温自平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他的意见在当地居民中有一定代表性: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行政整治力度,“堵”住非法“摩的”的出路;另一方面降低出租车起步价格,同时进一步改善公交运输,通过增加公交线路以增加人们短途出行的便利性等方式,减少非法“摩的”的市场需求,使市民在不同交通方式性价比的比较中自愿放弃 “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