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利值不值得学?

去年国人去到日本疯狂购买马桶盖的事情,曾经被一时热议。消费者有选择商品的自由,且不论其他,我们只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国内企业是不是也该开始深思?

高质量产品的背后离不开专利保护,而谈及日本专利,部分人会抱怨日本人是大忽悠。相比而言,欧美人则实在得多,欧美人的专利质量更高。事实是否如此呢?

日本是当今的知识产权大国之一,但如果历史地研究问题,会发现日本早年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局面和我们现今的情况比较接近,尤其是很多初创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还在摸索的企业,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向日本学习其成功经验的。只论对自己有所提高和帮助,且不论其他。

日本人真的是大忽悠吗?

抱怨日本人是大忽悠的,大多是科研人员。他们希望从日本专利中得到研发启示,却常常发现,日本专利里讲的技术方案难以实现,便认为日本专利不靠谱,而欧美的专利则实惠多了。

其实,从专利人的专业角度来看,可能结论相反:

日本人专利申请得“鬼”,既跑马圈地,又没露真东西,难道不该学习吗?

可以说日本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高。

日本的知识产权历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的专利制度的制订,至今已超过一个世纪。二战之后,日本从战争废墟上迅速恢复,在薄弱和落后的经济、产业、科技基础上,通过引进美国和欧洲的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消化和再创新,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有形产品制造体制。

上述历史进程也是日本在知识产权方面同步地迅速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是飞跃的进程。日本人比我们更早地加入到知识产权游戏当中,在知识产权方面也是从最开始受强国大国欺侮,到自己汲取教训,熟悉规则,到运用纯熟。日本在弱势局面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技术进步、发展甚至是赶超之路,其中与之融合适应的日本特色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情报战略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同步于成为经济、产业、科技大国,日本也加入到知识产权强国俱乐部。日本在专利面前曾遇到的课题与挑战,也正是我们很多产业现在面临的课题和挑战,日本的成功经验中有很多东西即使拿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主要是通过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二次开发。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施行“技术立国”战略。此时日本的创新意识已经非常强,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在继续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究,积累了深厚的经济科技实力。2002年,日本经济在极度繁荣之后进入长期低谷,作为提振经济活力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日本将“知识产权立国”列为国家战略。以上宏观层面的情况,对照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尽管不可能完全相若,确也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专利这一更聚像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当今日本经济科技的实力为其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支撑。另一方面,日本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和成就远不及西方大国。更早期时,日本的积累更少,差距列大,但通过与其技术发展战略相配合的专利情报和申请策略大大弥补了这些不足,先是快速进步并赶超,在取得了国际上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后,发挥维护和支撑领先地位的作用,整个过程颇有投机取巧之嫌。

这一点,正是我们很多研发实力不足、投入大量资金有困难的企业,可以考虑借鉴的。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研发实力,而申请时机、外围专利、规避设计、海外布局等等方面,甚至包括诉讼的方式,均可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的商业手段。

日本人的制胜秘诀是什么?

具体来讲,日本人在其技术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了其在做情报方面的专长,紧密追踪全球科技进步的前沿。尤其是捕捉具有新兴产业前景的技术苗头进行跟踪研究,节约了巨额的基础研究投入,间或还能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其间,专利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

首先,专利是科技、产业情报不可或缺的主要来源。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专利数据库中挑选文献或信息,再通过分析将专利信息由普通的信息上升为反映技术发展路径和趋势的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情报,专利情报还能反映出行业巨头和竞争对手的经营行为和动向,为企业战略和商务决策提供了宝贵依据。

日本人非常倚重专利检索和分析,对技术跟进研发之后,马上积极地进行专利布局。以此确保在具有产业前景的新技术领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真正国际上技术领先者的先发优势,依靠高效迅速跟进的专利布局,保证其能够在相应领域里分一杯羹,而不会完全受制于人。

日本人已经将这一套策略玩得很纯熟。这方面也是日本人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或者是战略目标。日本人的这种专利策略从另一方面决定并解释了日本人必须申请大量专利这一现象。

中国很多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临到走出国门时才发觉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是多么被动。很多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已经前瞻性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35.9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6.3万件,比2014年增长了10万件,同比增长61.9%。可见,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近几年已有很大的提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3.0548万件,同比增长16.7%,其中来自国内的申请一共2.8399万件,占比93%。

华为、中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大公司包揽了国内企业PCT排行榜的前几名。这些企业国际化程度很高,他们深深懂得,若没有知识产权的保障,很难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与此同时,海外专利纠纷也呈现增长趋势。若不及时做好海外预警分析、专利布局及技术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道路上必然壁垒重重。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很多中国企业意识到,在自己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需要在引进吸收外来技术的同时,通过加大专利布局数量进行一定弥补。这种方式与日本的策略有相似之处。不过,如何让这些策略发挥更大的综合效能,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对比日本人的情况,其在情报和专利上的经济投入总体上大大超过中国企业的投入。尽管数量巨大的专利中含水量也必定高些,但好比在军事上,老弱残兵也不是没有意义,人海战术、疑兵之计,也都是需要有数量基础的。

实际上,高质量的专利也要有分母支撑,所谓孤掌难鸣,一个优质的专利组合或专利池,吃劲的核心专利往往就那么几件,还需要很多稻草人专利来撑场面。并且,在做专利布局时,进行大量专利申请,到底哪粒棋子以后能成为关键专利?很多时候真预测不准。但若没有进行大量的专利申请,被竞争对手抢了机会,注定以后在市场上要吃亏。

还有一个方面值得一提,就是日本人的严谨有条理,这一点可与德国人相提并论。而论细致,日本可谓无人可比。这一民族特性也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专利管理,其在制度建设上规范细致,非常有条理,执行上一丝不苟。

从专利撰写质量这一角度来看,日本人上述民族风格也体现其中。撰写上规范细致有条理,这是在批量高产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较高较稳定质量专利的重要保障。

关于权利要求层层设防这方面,日本人普遍很看重。行内有人戏言说,日本人写的专利,前五项权利要求基本上没有新颖性,第五项到第十项没有创造性,第十一项起才是见真章的。

相信日本科技与经济的发达,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障。专利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商业行为,专利已成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更加明确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之路。

对于咱们要不要学习日本专利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心中有数。在经济新常态之下,不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中型企业或初创企业,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汲取日本专利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做好专利分析、专利预警、风险预判和专利布局,既能增加自身的无形资产,又能够在官司来临时,提前占有优势,促进自身更加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