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转型思路

摘要:随着2015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传统重工业转型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亟待转型。本文通过分析钢铁行业面临困局,比较国内外钢铁企业转型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总结钢铁行业转型的经验启示。强调钢铁企业转型要加强政企合作、发展因地制宜、强化科技创新、追求绿色环保、优化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几家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可取经验,供其他亟待转型的传统钢铁企业借鉴。

关键词:钢铁企业;转型;经验借鉴

一、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高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央提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供给结构以适应需求变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家政策导向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了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产业优化升级受阻等不良影响,强调要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2016年10月环保部出台《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了要加强企业污水处理力度,尤其是高污染的钢铁、煤炭等行业。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将“发展壮大新动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任务。

(三)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推动

我国钢铁行业经历70年的跌宕发展,2018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如今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单一的挑战,供需严重失调,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严冬”期。自2014年冶金行业协会上提出钢铁行业去产能,我国钢铁行业开始向着产能置换、产品结构升级、创新发展模式、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如今,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四)传统钢铁企业存在弊端

钢铁企业作为典型的传统重工业,其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已然不符合新的发展理念,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大多创立较早,见证了中国钢铁行业最辉煌的时期,但由于其技术、模式等都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步伐,产品结构不在符合消费者需求,产业链锈化严重,一大批“僵尸企业”也随之诞生。

二、国内外钢铁企业转型研究

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使得转型升级成为所有传统重工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转型成功。有些企业紧跟政策引领,积极转型,获得重生;而有些企业却在激烈的角逐中迷失了方向,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一)转型成功企业案例分析

1.ThyssenKrupp

2017全球十大最佳转型企业中唯一一家钢铁企业ThyssenKrupp,在2011年陷入运营危机。在探索新的转型方向过程中,由于当时决策者英雄主义的鲁莽冒进,使巴西项目亏损严重:“老人体制”下盲目衷心盖过业务成功,使得杰出的工程师和技术研发团队,沦为闷头炼钢的平凡工人。为寻求新的发展路径,ThyssenKrupp调整业务结构,进行成本削减,降低对钢铁的依赖,向多元化、技术化转型:以可持续性为基础,进行细致调研后确定目标市场:同时,转变领导层管理风格,鼓励员工积极发言,集思广益。

2.中國杭钢

在全国钢铁行业压减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发展的大潮中,杭钢也面临着去产能的压力。煤渣、熔渣余量大,污水、污泥难处理:老职-、低学历职工以及残疾和闲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大。这些都是杭钢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此,杭钢成立专门污水处理公司,发展环保产业:举办培训班,创立新公司,从兄弟企业寻找岗位;同时,紧盯数字经济,投身“互联网+”项目,建立浙江智能健康集团公司,紧抓时代发展的方向,成功转型。

(二)转型失败企业案例分析

1.底特律

在民权运动、金融危机连续重创底特律经济的背景下,底特律核心技术人员及商业大量撤出,资金外流严重: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市场竞争强烈,技术优势丧失,底特律发展陷入严峻境地。究其原因,危机发生后,企业管理层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对职工安抚工作不到位:决策失误,将优势产业转移到海外;对汽车产业过分依赖,单一发展汽车制造业;地方文化优越感强烈,过于自负,转型不积极,从而导致其在传统企业转型浪潮中被淹没。

2.韶钢

由于金融类资产表现突出,实业却显不佳,不少上市公司拟注入金融类资产。韶钢在“实业+金融”风生水起时盲目跟风,未做好风险分析便急于转型。韶钢作为传统钢铁大企业,资产剥离和重组所设税务成本规模大,加上宝钢对韶钢转型未予以重视,各项支持不到位,导致其转型失败,亏损严重。

三、钢铁企业转型经验启示

对于成功的转型经验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对于不当转型措施我们也应该予以重视。在这条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我国许多钢铁企业还面对着一片迷茫,只有拓宽视野,向前人借鉴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找到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响应有为政府,立足自身优势

1.借助政府资源,发掘自身潜力

产能过剩是市场失灵的一个表现,单个钢铁企业无法对市场需求做出准确预测,此时政府政策导向就十分关键。企业要积极配合政府,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合理生产,快速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2.积极化解产能,主动转型升级

钢铁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顺应政策要求,积极化解产能,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同时要努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新型产业以吸纳就业,积极转型升级,为企业未来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钢铁行业当前普遍面临产能过剩情况,企业应积极利用政策优势,同时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消解过剩产能,主动进行转型升级。

3.强凋因地制宜,发展循序渐进

钢铁企业转型需经过严格的市场考察,深入调研后方能引入适合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产业,在初期主要发展“短平快”项目,加速资金流入,同时构建多元化、协调统一的产业体系,打造产城融合的生态系统。企业转型要“求稳不求猛”,充分结合企业所处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特别是像钢铁这种产业链较长的行业,更应该统筹规划后再进行转型。

(二)聚焦持续发展,强化科技创新

1.培育优质产能,提升科技研发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去产能已成大势,培育优质产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钢铁企业在产能置换过程中,要抓住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进军能够释放优质产能的行业。换句话说,只有优质产能培育的好,落后产能才能退出的好。同时要提升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的带动力度,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作为工具,研发高科技产品。要充分发挥好企业内部科创平台的作用,跨部门组建科创小组,营造科创氛围,形成创新协力。

2.追求低碳环保,持续节能减排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不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型方向。过去污染较高的钢铁企业,在转型中要撕掉高污染的标签,建立环保监测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污染排放指标,与生态环境部门精准对接,积极沟通,以一副崭新的面貌踏上绿色转型之路。

(三)推动企业改革,优化企业机制

1.推动兼并重组,构造产业系统

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合理利用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僵尸企业”,轻装上阵,有助于企业得到新的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进而提升利润率。同时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将相关和不相关的企业都包含进来,可改变原有只在同类企业问存在联系的线性结构,形成各类企业之问都能实现信息共享、交流合作的矩形结构。通过与同类企业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实施有效整改,与众多企业形成合力,巩同市场竞争优势。

2.创新管理体系,加强组织协调

管理体系是保障一个企业白上而下有效运行的根本。由“行政管理”到“层级管理”再到“岗位管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责任落实到人,使企业运营更加规范化。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员工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此需要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例如“分档定基数,指标挣奖金”的考核形式。同时管理层面也需要加强组织协调,防范并及时解决上下级或职工之间矛盾,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思想观念

1.维护职工权益,确保安全转岗

产能调整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在职工安置前需要广泛征求民意,层层深入,做到“不同群体,不同引导”。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及时了解职工的心声,及时解决职工面临的问题。在职工安置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安全保障小组,时刻关注职工转岗动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在转岗后,也应通过信访、走访等形式,及时了解职工目前的适应能力与工作状态。

2.坚守企业责任,引领思想转变

企业转型过程中,领导人员应坚守一线,加班加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钢铁企业转型工作任务重,过程难,从确定转型的第一天起,企业就应明确地表明坚守责任的态度,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职工的思想是引领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传统钢企在夹缝中苦苦挣扎,对未来不知去向时,积极统一的思想才能引领企业做出正确决策。领导层面应当及时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工作,通过宣讲会、深入访谈等形式,做好职工思想上的统一工作,让职工明确“去产能不等于去产业”,带领其转变思想,积极配合,全身心投入到转型升级中,化挑战为机遇。

参考文献:

[l]任继球.我国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7(10):83-91.

[2]王亚飞.中国钢铁工业碳减排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基于與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比较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7( 09):24-27.

[3]王国钧,陈美华.去产能背景下南京市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7(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