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CUM法的我国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外贸企业、报关公司及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析,以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DACUM职业分析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151-03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原料和人力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促使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注重使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一边是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边则是企业缺少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结构性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探索和实行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7月27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中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使人才培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亟须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本文旨在通过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分析外贸相关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促进高职课程和教材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从而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DACUM职业分析法

(一)DACUM的内涵

DACUM 是“Develop A Curriculum”的缩写,是一种分析和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职业分析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来开发职业教育课程。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经济发展部实验项目分部和纽约学习通用公司共同发明了DACUM的教学计划开发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培训,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严谨操作流程的分析法。在DACUM分析方法中,由来自一线的工作者组成专家委员会,描述他们的职业内容,采用头脑风暴技术开展分析工作,并将分析结果形成工作者职责和任务图表,用于工作描述、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等。随着DACUM分析法的日趋成熟和广泛使用,其已逐渐被国内学者认可并应用于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的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DACUM的开发流程

首先,按照标准确定DACUM企业专家委员会。需要针对所分析的职业岗位,精心选聘行业专家组成DACUM企业专家委员会。其次,由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在成员了解DACUM法后,在DACUM主持人的协调下集中运用头脑风暴法和DACUM表,分析相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任务模块,进而对工作任务模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分析。进行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专项能力分析后,就基本可以确定学生所须达到的职业水准。但凭此还不能设置一门课程,还须会同教育专家进行教学分析,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所需资源和教学方式。

三、DACUM在我国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一)确定企业专家委员会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来自相关企业的优秀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例如,苏州市职业大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特色,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面向各类外贸企业、报关公司及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企业的相关岗位,培养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操作、单证技能、跟单业务、货运代理、报关报检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需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外经贸知识,适应外贸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向外贸企业管理等领域发展的潜力。

选取的企业专家委员会的行业专家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在某领域全日制工作且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能够清晰描述职业工作内容所包含的各项任务,在这一领域工作的时间和经验等都可以满足研讨会的需要。二是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将其职业所需能力清晰简明地表述出来。三是全体专家委员会成员涉及的业务范围足以覆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类型以及就业岗位范畴。

(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先对相关职业岗位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分析,得出该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分解后的能力项目就是今后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针对国际贸易相关岗位进行共性职业能力分析,以形成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面向具体就业岗位进行专项能力分析,以设置针对岗位的模块化课程;针对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所需能力进行分析,以设置拓展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外贸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课程内容要与岗位要求对接,针对就业岗位开发对应课程模块。

1底层基础平台课程。针对外贸岗位的岗位共性能力分析,形成基础平台课程体系;基础平台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职业素养课程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原理、国际经贸地理和进出口贸易实务;基本职业素养课程包括国际商务沟通、国际商务文本写作和商务礼仪等课程。

2中层职业模块课程。面向具体职业岗位进行专项能力分析,依据各专业自身核心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设置突出体现专业特色的中层“职业模块课程”,以专业化为导向纵深发展外贸技能和英语能力。对外贸业务、外贸单证和外贸跟单岗位分别设置对应的三个课程模块:一是外贸业务课程模块,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国际经贸和国际金融等课程;二是外贸单证课程模块,包括外贸单证实务和国际结算等课程;三是外贸跟单课程模块,包括外贸跟单实务和外贸商品学等课程。

3高层职业拓展课程。课程设置原则是在专业基础平台和各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依据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根据就业领域、就业岗位来设置模块化的“职业拓展课程”。使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个性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实现职业宽口径发展的横向拓展,如报关员和报检员岗位,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纵向拓展,如外贸业务管理岗位。针对职业纵横拓展形成三个课程模块:一是关检课程模块,包括报关单制作、报检实务和海关监管业务等课程;二是货代课程模块,包括国际海运代理和国际空运代理等课程;三是管理者课程模块,包括外贸纠纷案例分析、外贸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ERP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三)制定课程标准

确定专业课程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由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编制指导课堂教学的项目设计教学方案。下面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

1以跟单岗位职业技能为依据,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开发是基于行业的外贸跟单岗位。合格的外贸跟单员具备的职业技能需要一定的知识体系的支撑,包括外贸基础知识、工厂生产与管理知识和商品知识。跟单员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具备跟单员的基本素质及实践经验,以实现“零距离”上岗目标。要紧扣外贸跟单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需求以及合格外贸跟单员的基本综合素质,设计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素养目标。

2以跟单岗位需求为基础,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为了实现能力培养目标,要以跟单员岗位需要为出发点选取课程内容,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学科性知识构架,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跟单操作能力,并融合相关职业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3以跟单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具体做法是先对跟单岗位进行分析,将跟单业务划分为出口跟单和进口跟单两大模块,然后依据跟单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项目。以出口跟单为例,又细分为合同跟单、供应商跟单、样品跟单、原材料采购跟单、生产进度跟单、产品质量跟单、包装跟单、外包跟单和运输跟单等教学项目,再将教学项目根据工作任务分解为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以具体任务驱动,在仿真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跟单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从而满足跟单员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学习过程应能够反映跟单业务实际操作过程,可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项目反映跟单工作的过程、内容和要求。用教学项目来完成对跟单工作的知识储备和素质素养训练,同时每一个项目本身又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和拼接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强化某个项目或弱化某个项目的教学,因材施教突出能力训练。每个教学项目又可分解为有具体目标的训练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熟练操作各个环节,从而具备外贸跟单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学习过程应能够反映跟单业务实际操作过程,突出实践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能够保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模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行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合作意识。然而,高职专业课程开发必须考虑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否则教师素质、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制度等因素将会制约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到课程的效果。它不仅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在新技术、新信息等前沿知识掌握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需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实践。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荒”的出现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给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些高职院校对于是否开展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论证层面上,还需要对引进的企业如何配合学校在教学上发挥作用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方案。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推行较晚,项目化教学在实践中缺少合适的校本教材。学校可以依据项目设计参考方案,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研编项目化校本教材。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包括对新课程的开发和对原有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从而使学生加强对工作职责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丁一琳基于 DACUM 职业分析法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为例[J]会计之友,2011(6):109-111

[2]顾月琴,孔晓明CBE职教模式的特征分析及其借鉴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5(15):69-71

[3]孟洋DACUM视角下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电子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71-73

[4]吴蕴基于DACUM 法的高职专业课程校本化开发——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0(15):43-46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is to cultivate advanced applied personnel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foreign trade companies,customs declaration companies and freight forwarders. According to the means of DACUM, the paper defines the vocational post ability and promotes to select the teaching content by need of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links up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It has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Key words: DACUM;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curriculum system(责任编辑: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