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直立,或者是长时间站立引发的低血压现象,患者会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是怎么

回事?

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5%~20%的人患有体位性低血压,这有碍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使摔伤、骨折的危险性增高。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部分年轻人或中年人在突然站立时也发生眼前发黑、心悸、晕厥甚至摔伤,这同样源于体位性低血压,在运动医学界也被称为直立性调节障碍。

健康人的动脉血压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有规律地波动,一定高度的动脉血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组织足够血流量的重要条件。心室肌收缩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逐渐降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变差,体位性低血压有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的现象,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突然下降会使缺血的危险性增加。因而会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体位性低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检查自己是否有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在安静状态下,使用血压计测量平卧位血压,然后紧接着呈站立位,再测量血压,此时如果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或者舒张压(低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便可能患有体位性低血压。需要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加以注意。

合理运动预防体位性

低血压

合理的运动对改善和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进行适宜的运动可以改善高血压现象。其实,运动对血压的调节是双向的,主要机理是,运动能够通过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外周循环阻力,使血管随年龄增长逐渐硬化的速度减慢,从而改善人体调节血压的能力,这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是一种长期的效应。

第二,适宜的运动可以提高心室肌力量,增强人的心脏功能,保证人体在活(运)动时有足够的血流供应。再有,体育锻炼使下肢肌肉力量增强,肌纤维粗壮,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有力的挤压,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使回心血流加快,血量增多,从而有利于防止体位突然改变时发生低血压的现象。而从不进行体育锻炼,下肢过于纤细,“肌肉泵”的作用明显降低,就容易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研究发现,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一般都缺乏锻炼,脉弱体虚,尤其是那些发生过体位性低血压的年轻人。所以,可以从强壮体质入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事实证明,这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再有,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减缓精神压力,消除抑郁情绪,这有利于对抗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运动小处方

建议受体位性低血压困扰的朋友们尝试进行一些积极的体育锻炼,但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手段,如不要做体位变动过大、频繁低头的运动,一般来说以中、低强度,动作舒缓、简单的体育项目增强体能,如太极拳、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要添加一定量的肌肉力量练习。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头颈后仰练习。要点是动作要缓慢,练习的次数和动作幅度量力而行。坐位,头部后仰,停顿片刻后,还原正位后头部向上伸,肩部下沉,放松,再重复做。此练习可加强颈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也有利于改善背部肌肉和韧带力量。

2.静立收缩腿部肌肉练习。方法是:手扶桌沿,挺直腰背站立,腿部进行有节奏的肌肉收缩运动,每组10次(或根据体力选择次数),3组。

这有利于通过下肢肌肉的有力收缩,加强血液回心速度,从而改善低血压现象。如果站立时有头晕现象,也可以卧位进行,逐渐过渡到能站立完成。

3. 手臂开合练习。方法是:站立或坐位,腰背挺直,两臂前伸,合拢后分别向两侧尽量展开后停顿片刻,再缓慢合拢,重复6~10次,3组。此法有利于改善胸肌和肩带肌力量。

4.小腿肌肉练习。方法是: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双手交叉扶住上臂,腿伸直,进行有节奏的勾足尖(屈踝),每组10次,3组。小腿肌肉力量的改善,特别是踝关节灵活性和力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肌肉泵作用,还可预防跌倒。

上述练习最好联合使用,方法是每个动作做6~10次,进行深呼吸5次,为1组,每日练习3~5组。如果能在练习前进行一些有氧耐力的练习,如快步走20分钟再进行这样的肌肉练习,那就好上加好了。

一般来说,经过6~8周的锻炼,您就会感到身体轻快,肌肉紧实,也许体位性低血压就不药而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