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平和效率中寻找平衡

单向收费的实施,加速了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效应,对弱势移动运营商利润空间产生了挤压效应。在出台不对称管制措施时,必须要把握力度,在效率和公平中谋求平衡点。

今年年初,用户企盼多年的手机单向收费终于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实施,而在手机资费相对保守的北京,两大移动运营商也分别以套餐或其他方式变相地实现单向收费。

实施单向收费半年多了,对整个电信市场格局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其对电信业的整体发展是否已经造成了损害?如果重组为之尚早,又有什么手段能实现竞争的相对平衡?通信产业报记者近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和产业经济学者廖小伟博士。

移动和固定网间的竞争

数据显示,从2007年四大运营商的新增用户的市场份额来看,两家移动运营商的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两家固定运营商则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此消彼长,新增电话用户中固定电话用户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

廖小伟认为,单向收费在提升消费者福利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格局的失衡态势。单向收费存在两个效应,一是加速了移动对固定的替代,二是弱势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进而,诱发了竞争态势的转变,移动和固定之间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相应地,固定运营商之间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反而相对缓和,使得电信产业的格局越来越集中。

一方面,单向收费的实施,加速了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效应。

移动资费从双向走向单向,是移动电话收费在价格结构上向固定电话收费方式靠拢,对同样是单向收费的固定电话的替代效应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固定电话用户的流失率加剧,新增用户趋缓;其二,固网用户MOU值降低,而移动用户MOU值提升。

事实上,在全面实施单向收费的上半年,移动用户增长更加强劲。根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布的运营数据,新增用户分别3114.6万户、926.6万户,均高于去年同期新增用户数。而固定电话用户数则呈下滑的趋势,其中中国电信1-6月份用户仅增长了145万户,不到去年同期1/6。

另一方面,对弱势移动运营商利润空间产生了挤压效应。单向收费削弱了中国联通的相对价格优势,进一步挤压了其利润率。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联通一贯的收费都接近了单向收费,此次单向收费大潮并没有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而且中国联通在业务多样化上并不占有优势,因此,单向收费虽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其用户MOU值的增加,但其整体的ARPU值却在下滑。

不损害长远发展

不可否认,单向收费加剧了电信行业市场结构的失衡以及市场份额的不对称。但是,廖小伟认为,我国电信运营商的EBITDA利润率还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水平,并没有证据表明单向收费损害电信业的整体长远发展,至少现在还看不出有实质性的变化,目前说整个电信业受到了损害还为时尚早。

根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区通信行业统计数据,上半年北京市电信业务收入增长9.5%,利润增长14.4%。尽管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上半年相继推出了类似单向收费的被叫全免套餐,资费水平有所下降,但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下调也似乎并未对他们的收入和利润产生影响。截止到6月底,北京地区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8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0%;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利润总额完成6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也指出,不能完全将单向收费导致的资费下调和利润上升相挂钩。他指出,电信企业的利润额是一个多贡献因子的考量指数,而资费仅仅是其变动的正相关因子,虽然,资费下调会促使利润下降,但如果其他的因子拉动作用更强,电信企业利润的增长还存在很大空间。而从移动运营商实际收入和利润并未受到单向收费举措影响这一点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显然是通过其他措施弥补了这方面的损失。

可借鉴不对称管制

从上面的数据看出,我国的电信市场的格局更加集中。那么,有什么手段能实现竞争的相对平衡?

廖小伟认为,经济学家更多关心的是我国电信市场是否是可竞争的,是否存在进入壁垒,是否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如果不存在竞争壁垒,维持相对平衡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优势地位运营商存在滥用市场势力的不正当行为,则可以借助相应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和手段,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不过,政府还是在干预电信市场失衡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电信市场是分业经营的。固定电话运营商要是严重削弱,不能说它能力差,没本事。二是,运营商由国资控股,存在一个预算软约束的问题。

廖小伟认为,通过不对称监管来间接限制市场失衡的办法可能更加有效,如可以通过限制优势运营商的某些行为。采取细分市场进行不对称的管制将会更加精准。如在某个业务市场,当一个运营商占据了50%市场份额或者某个既定的份额,则就可以称之为主导或优势运营商,这时,相应可以采取互联互通结算不对等、限制其凭借业务优势“蚕食”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行为等措施。

不对称管制的最主要目的是约束优势地位运营商行为,从而创造一个公平、可竞争的监管环境。由于不对称管制带有很强的干预色彩,可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因此,在出台不对称管制措施时,必须要把握力度,在效率和公平中谋求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