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现阶段高等学校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意义,并对目前校企合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述。目前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只是走走过场。以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专业为例,提出了以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的实施方法、路线及可行性,以期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巨大能量,培养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电子;大学生

作者简介:陈立福(1979-),男,河北沧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瑞(1971-),男,甘肃秦安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28-03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然而,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创新能力较低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人才培养的总体安排,[1]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也实施了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试验,旨在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适合工业界需求的合格工程师。其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上述可以看出,加强校企合作,联合企业界、教育界、工业界的力量,共同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

一、校企合作的深层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1]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2]

在良好的校企合作中,高等院校可以大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获得稳定的企业资金支持,培养高素质、实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及时推进学科建设,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等。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可以弥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获得先进技术,解决重大问题;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形成优势叠加,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获得高素质优秀人才,掌握挑选未来雇员的机会以及建立职工继续教育体系需求;使企业获得品牌效应,提高社会声望等。

因而,校企合作对高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欧美得到深度推广,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中国却发展得不尽如人意。[3]一方面是高校每年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派不上用场,近几年统计信息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生;高校每年经费短缺;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遭遇技术瓶颈时难以突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能靠模仿及代加工来获取微薄的报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无无法与欧美及其迅速的技术更新竞争。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1]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高校研究体系较为传统

一是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来源方式传统,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据调查,中国高校主要靠政府维生,科研团队没有经费压力,所以整个高校的学术研究是学术导向型,导致其余工业界脱节,科研内容不够实用,从而使得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2.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学校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创新型不足,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学校的教学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仍较为传统,不能随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调整本科生课程体系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意愿。

3.高等院校缺乏健全的科学研究转化和技术转让平台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获奖级别以及多少、获得经费以及课题多少等一系列指标来评定高校教师,使得科研队伍逐渐深入基础研究,却忽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这一重要方面;而社会中也缺乏这样一个平台实现高校的成果转化。[4]这就大大制约了高校在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也疏远了与企业的联系,形成学术与工业完全独立、互不相关的局面。

4.校企合作教育流于走过场

当前,不少高校仍将校企合作教育定位在第二课堂范畴,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来组织实施,主要体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实习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采用“游击战”的组织形式,象征性地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短短几天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后便草草收场。高校与企业合作存在高校“一头热”的问题。[5]高校强调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忽视其与企业的合作是可以利益化的。

三、探索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及优势,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人才。

1.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内容及技术路线

(1)改革并构建合理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对本科生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教育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大学生会倍受企业青睐,从而使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迎刃而解,也使得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但目前本院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并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企业期望相差较大,从而使得学生不好就业,也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

1)走进多家相关企业,深入调研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需求状况,为以后的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提供指导。

2)要对目前国内外的电子专业相关知识的发展水平进行细致分析,并对有发展潜力的电子知识进行一定定位,为以后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3)对目前本院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并作深入分析,对目前四个年级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研究,并考虑学生大学期间整体实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毕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及毕业设计时间长度的需求等,形成初级的专业课程体系。

4)邀请多家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与电子专业的相关教师、院领导对初级课程体系进行细致商讨,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之处进行必要修正,从而产生最终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改革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实习制度。大学期间的实践和实习对本科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本科生实习和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实习的管理问题以及实习时间与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的问题等,使得学生在实习之后收获甚微,根本达不到实践实习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电子大学生的实习实践制度进行较大改革。

1)清晰和深刻地理解本科生的实践和实习目的,从而更好地评判制度的合理性,为制度的制定确立根本依据。

2)对目前电子专业中本科生的实践实习方式及制度、每个科目的实习实践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对不符合实践实习目的的予以改革,并确立实习验收评价体系,对不达标的要求重做,从而建立初级的电子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实习制度。

3)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与电子专业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师针对得出的初级实践实习制度进行商讨,探讨企业实践实习的可能性及方式和方法,最后结合企业需求对实践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修正,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制度。

(3)电子专业本科生校企合作下毕业设计方案。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培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决定性环节。该环节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有的毕业设计多数以专业教师列出题目,学生选择,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环节简单有效,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也有外聘教师及企业公关模式,但总体仍是以教师设立课题指导为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培养创新型和实用性也有较大制约。此外,毕业设计目前基本是在大四下学期开始,离毕业答辩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其中又夹杂着研究生复试准备及有的毕业生继续找工作的情况,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因而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本文对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进行研究并确立合理的实施方案,助力学生的毕业设计,培养应用创新型的本科生。

1)对目前电子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进行调研,对在毕业设计期间出现的时间紧张问题、管理问题及选题问题等进行细致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为解决毕业设计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2)走进企业,对企业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上专业及项目工作中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探讨本科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及实施方式方法等,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提供指导方向。

3)根据电子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及教师研究方向情况,结合企业需求,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与电子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并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形式、时间长短、场所、学生的双导师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等。

4)为了验证研究的毕业设计方案效果,与校企合作单位商讨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四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并根据研究的方案进行实施和考核,评价毕业设计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图1给出了总体技术路线。

图1 探索深度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的总体技术路线

2.深度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培养应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10年的明确目标,其中校企合作内容也是中长期规划中重点提出的方针,因而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大学发展趋势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要求。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已与多个公司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拥有2个校内和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立的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校内实习教学基地,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3+1”创新教育模式合作协议,还与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科瑞特等多个知名公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因而,对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企业基础,也为该项目方案的效果的验证提供了实施场所。

电子专业教师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成员中既有从事多年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的教授,也有从事实验管理和教学的高级实验师,还有与校企合作单位多次交流联系的教师。

因而,国家政策的支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及软硬件平台的大力支持将为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四、结论

本文就如何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提出了在教学体系、实践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以期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潜力,培养电子专业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阎玉秀,毛雯,楼丽娟,等.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校企合作SWOT分析——基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6):915-918.

[2]吴琼,肖利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67-169.

[3]孙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J].包装世界,2011,(7):38-40.

[4]孙建辉,宋颖,孟庆伟.从哈工大与成飞的合作看校企合作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11,(9):19-23.

[5]郭文莉.从松散到紧密的“校企合作”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

2008,(19):22-24.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