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rfz/jrfz201512/jrfz20151203-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rfz/jrfz201512/jrfz20151203-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rfz/jrfz201512/jrfz20151203-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rfz/jrfz201512/jrfz20151203-4-l.jpg
  摘 要:本文首先以贸易份额为权重,测算出我国纺织业进出口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纺织业进口和出口贸易中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并体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原因在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差异化程度不高,需求价格弹性大,出口企业通过主动吸收大部分汇率波动,以维持低价竞争优势。纺织业进口主要以原料为主,由于国家对主要纺织原料进口实行配额或进口许可管理,纺织企业无法充分运用国外低成本资源,很难通过灵活调整进出口数量来降低汇率风险。
  关键词:汇率不完全传递;依市定价;非对称性;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12-0017-07
  一、引言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外向型程度高,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依存度在40%以上,易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购买力平价、一价定律等传统理论都认为,汇率变动会迅速完全地传递到进出口商品价格上,进而一国货币升值会抑制出口,贬值会促进出口。自2005年7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到2014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由8.21升至6.13,累计升值25.5%。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却由2005年的1150.1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2984.3亿美元,增长了1.6倍。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与中国纺织品出口额迅速增长的现象显然与理论不符。事实上,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违背一价定律的现象普遍存在,100%的汇率传递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完美假设。
  2012年以来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并且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单边升值态势,呈现双向波动特征。在汇率不完全传递情况下,这些变化无疑会加大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压力。准确测算中国纺织业汇率不完全传递程度,探讨影响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汇率风险的政策措施,对增强中国纺织业的全球竞争力、促进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为其他外向型企业防范汇率风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文献述评
  20世纪80年代,理论界开始重视汇率不完全传递问题,并从多角度揭示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
  (一)依市定价是研究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的基石
  克鲁格曼(Krugman,1987)认为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的,市场具有分割性。出口企业能根据自身市场力(Market Power)实施成本加成定价,即“依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由于出口商能根据不同出口市场上需求曲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从而导致了汇率传递效果的差异(徐晓华、张婧,2010)。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出口方货币升值,以进口国货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出口商既不能将汇率冲击完全传递到进口价格上,又不甘于完全吸收汇率波动的冲击,只能通过降低价格加成比率吸收一部分汇率冲击,并将剩余部分传递到出口商品价格上,导致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梁雅敏,2010)。
  (二)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梅农(Menon,1995)认为市场份额越大,贸易厂商对市场的主导性也越强,越能抵御同类企业的竞争。当出现汇率冲击时,这类企业不会通过改变价格加成来承担汇率波动影响,所以汇率传递水平会很高。德弗罗等(Devereux等,2014)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份额和汇率传递之间存在U型关系。市场份额小的企业产品定价加成比例通常较小,价格调整的空间有限,会将汇率冲击的大部分传递到出口商品价格上,汇率传递程度就会很高。市场份额越大的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比率越大,价格调整的空间也较大。面对汇率冲击,这类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往往会吸收一部分汇率波动的影响,汇率传递水平则降低。
  (三)产品差异化程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及由此决定的产品可替代性,是影响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如果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小、可替代性强,在进口国市场上出口企业与本地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几乎相同,需求价格弹性就大,出口商所获取的利润取决于国内生产成本和汇率。当汇率波动时,若不考虑生产成本的变化,出口商无法将汇率变化完全转嫁给进口商,而是通过吸收掉部分汇率波动,维持进口市场上价格的稳定,以便与替代产品展开竞争。巴凯塔和温克普(Bachetta和Van Wincoop,2005)的研究也发现,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越高,厂商实施价格歧视进而维持利润加成的能力越强,汇率传递效应越大。
  就纺织业而言,汪琳(2012)认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替代性很强,纺织业依市定价能力弱,出口纺织品的汇率传递效应较小。
  (四)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效应
  1. 汇率波动方向与汇率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出口商的市场力是导致货币升值和贬值时汇率传递效应出现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曼恩,1986)。从进口方看,如果进口商品差异化程度高,当进口国货币升值时,若国外出口企业保持以进口方货币计价的价格不变,则可获取额外利润,此时进口方货币升值的汇率传递效应就较低。反之,如果进口方货币贬值,具有较强市场力的外国出口商为保持原有利润可能会提高以进口国货币计价的价格,汇率传递效应就较高。所以,如果出口方在进口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垄断实力,则进口方货币贬值的汇率传递效应要比升值更大(谢博婕,2014)。
  相反,如果出口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当进口方货币升值时,出口企业可能在保持以本币计价的利润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价格加成降低以进口方货币计价的价格,维持或扩大在进口市场上的份额,汇率传递效应就大。反之,进口方货币贬值时,面临激烈竞争的外国出口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也会保持以进口方货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不变,这时出口企业不得不吸收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汇率传递效应较低(江曙霞、阮峥,2009;曹伟、申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