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高师公共教育学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将影响教师教育的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合作”的教育理念,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以满足教学目标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6-0129-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学,是一门专为师范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水平将直接对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多年来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危机:学生对学习教育学反感;教育理论与教育行为脱节;学生教育教学能力欠佳,心理素质不佳,重视教学活动、忽视其他教育工作。师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虽然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但也从中暴露出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手段呆板和单一等问题。产生上述种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过程忽视了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而合作、共享是21世纪公民的素质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需要借助对跨学科共同关心问题的互相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为此,我们将引入合作的教育理念,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建立合作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教学交往单边化、教学交往形式简单化以及交往载体不可超越性等不足,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教师教育的改革。

二、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争作教学模式的认识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世界相对于客观世界而言虽然是第二性的,但仍然是一种真实存在,它对个体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学习的实质就是个体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的过程。学习若无个体的参与,就无法构建个人的知识。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只是其个人的活动,而且是同学、教师乃至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是个体间交往的产物,即知识建构具有社会性质。因此,知识的建构需要强调个体间的合作、交往和共享。

(二)社会互赖理论和选择理论——合作教学模式教学交往的依据  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的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消极互赖(竞争)产生对抗性互动,群体成员会相互阻碍;在缺乏互赖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便不会有互动。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选择理论的创立者哥拉斯认为,学生有4种情况需要认真关注,这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他相信,学校的失败不在学习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的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这一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他“不愿意学”。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有意义,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三)人本主义自由学习——合作教学模式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当他们感受到有威胁时,往往抵制学习。因此对学生来说,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当学生负责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他为促进自由学习还提出以下方法:①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②提供学习的资源;③同伴教学;④分组学习;⑤探究训练;⑥程序教学;⑦交朋友小组;⑧自我评价。罗杰斯将人本主义自由学习理念用于教学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以便培养出完整的人”的目的。这一价值取向与高师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三、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运行框架

合作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向性要素,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主体生长性。师生在思想、情感、人格等方面产生更多的交流,以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大家的求异思维,将教育学的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提升教育的实践性智慧,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运行前提

1.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惰性心理。对教师来说,转变教学模式必须革除旧的教学习惯,这或许是不少教师不情愿的事,特别是对一些“功成名就”的教师就更是如此;而从学生这方面来讲,教学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大学生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他们的学习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听听、记记、背背、抄抄,而必须真正地付出创造性的辛劳,这也未必是大学生们一下子就能适应的事。因此,观念的转变是合作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2.全体成员积极互赖,相互尊重

师生们对合作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有足够的认识,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教师们对于教育教学上的失败和不确定性不再采取防卫性态度,而是相互援助,同事共同面对和接受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同事之间追求在教育价值上有广泛的一致性,但是对于细节上的不一致也保持宽容。

3.面对面的相互促进性的各种互动实践活动

无论是教师之间的科研活动,还是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创作活动,或是师生的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求教师、学生要像关注自我发展一样关注其他每位成员的发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相互促进,彼此学习,以达成功。

4.成员具备一定社交技能

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一些简单的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

5.教师需要具有更高的素质

合作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更强的引导学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三)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分三个阶段来阐述:教学前的

准备过程;教学中的学习过程;教学后评价。

1.墩学前的准备过程

教学前的准备是合作教学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如果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们或学生们敷衍了事,合作只会流于形式,师生在此过程中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后续的课堂教学也将失去意义。这一阶段的合作形式主要有高校相关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1)师师合作,进行课程开发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教育学课程的开发可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如担任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的教师重新对内容进行整合,以知识模块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类课程的一体化,保证师范生获得跨学科、相对完备和系统的综合性知识。再有高校教师可以经常深入到中小学的教师中,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熟悉中小学各种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中示范运用;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参与当地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并能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教育实际联系起来,充实教学内容。如条件允许,还可以请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

(2)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采用异质分组(通常4-5人为一组)形式,每个小组的构成根据性别比例、兴趣爱好、性格、学习成绩、言语能力综合考虑,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的实力基本一致,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小组的合作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演示和课余时间的合作创作。每种活动都有特定的目标。前两种形式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准备阶段主要是合作创作这种形式。合作创作是根据学生自愿或教师指导的原则,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反思教育,阅读教育类的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寻找问题。每组学生选好符合自己兴趣的问题,大家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一部分研究任务。对创作内容结果的展示最终以合作演示的形式来完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参与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教学中的学习过程

大学课堂应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交往活动开展最充分最彻底的领域,因此,合作教学应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为主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小组的活动形式,可以把学习过程分为两类:师生课堂讨论和学习小组展示研究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1)师生课堂讨论

①教师根据讲课纲要和学生的提问,进行概述性和点拨性的精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只是听课者,但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语言、点拨性的讲解、趣味性的知识、问题式的答疑、引人入胜的精讲,可以让学生达到主体参与的目的。②教师精讲后带出一些问题。教师会将一些集中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还没有定性的问题,以及每个人又产生出的一些新问题,交给学生小组课堂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有点如谈话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方面要把握谈话过程的方向。另一方面又要给予学生的谈话以适当简要的评价。③进行小组讨论,各组以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组员通过集思广益,加深了对新概念的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④最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结果。⑤师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如根据早恋的定义,有的学生提出并不是只有在中学谈恋爱才是早恋,其实大学生谈恋爱也该属于早恋。⑥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将讨论的内容进行梳理,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⑦师生反思。学生的发言有时也能启迪教师的思维,如怎样对早恋的学生进行预防和疏导,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责任感的唤醒,这就为我们尝试从另一条路径有效解决问题打开了思路。

(2)学习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①小组的每个成员上台演示创作的内容。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组员对内容有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已进行过演练,所以多数学生基本能较自如地展现准备成果。如外语系学生的自选题——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安全。组员们分别诠释心理安全的含义,剖析当前教学中忽视的原因,结合自己今后的学科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当然每组中也会有个别学生心理素质差,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通过“逼”他们上讲台,可以使他们跨出向自我挑战的第一步,重新认识自己。②教师就学生演示中含糊的知识点给予明晰。虽然学生有精心的准备,但是受阅历的限制,学生对一些资料缺乏批判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与帮助,创设一个“教中学”的动态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3.教学后的评价

不管是小组的讨论还是成员对研究结果的展示,最后教师都必须对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讨论过程中和研究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作为依据给学生打分,作为重要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册。合作教学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评价,并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小组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小组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表现给出成绩。由于受学习经验、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会出现疏忽和理解偏差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总结性的纠正、补充、阐发、归纳等,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系统、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种关系,以保证小组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四、高师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公共教育学的教学现状有了明显的改观。

由于合作教学建立的是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方式,它较之于传统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教学交往的单边化,加强了主体之间的对话,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为融洽。

每一种互动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活动阶段相联系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均衡达成。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创造性地掌握并应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其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主动意识和能力,而且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点燃了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热情。在小组的合作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依赖、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荣辱与共,学会了自己对学习负责。另外,在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的实践中学生的自信心、口语表达能力和教态等教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全面评价观下,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不仅仅能实现学术性目标,也能实现合作技能目标;不仅仅停留在认知领域,还包含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在教育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此模式在应用中还存在不足,如何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集体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等。因此,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还需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