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及浅谈脱贫攻坚两篇x

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及浅谈脱贫攻坚两篇 主题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XX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XX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加快推进XX县脱贫攻坚,必须找准导致贫困的症结,研究破解之策,抢抓中央大打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机遇,集中火力拔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基于此,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安排,我们于9月X日XX日,深入全县XX个乡镇、办事处的XX个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贫困现状 XX县国土面积XXXX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XX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XX。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 X万户X. XX万人。近几年来,XX县按照“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思路,充分利用好中央、省、州帮扶力量,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贫困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现状可概括为“一高两低三滞后”。

一高即贫困发生率高。XX县下辖XX个乡镇、办事处、XXX个村。2018年全县贫困发生率XX.X,比全省的XX.X高出X个百分点,是全省贫困发生率在XX以上的11个县之一。截至2019年8月,全县贫困发生率大于20的有XX个村,占全县贫困村的XX.X,其中XX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XX,X个超过40。

两低即农民收入低、财政收入低。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X元。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XXXX元、家庭经营性收入XXXX元、财产性收入XXX元、转移性收入XXXX元,分别占XX.X、XX.X、X.X和XX.X。从财政收入来看,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X.X亿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就需X.X亿元。近年来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超XX亿元,2018年达到XX.XX亿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投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融资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非常弱。

三滞后即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滞后。从经济发展来看,全县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XX.XX亿元,在全省XX个县市、区中排名第XX位,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X.XX;人均生产总值XXXXX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XX。2018年,全县各项增比进位测评指标综合总得分为XX.XX分,在全省XX个不考核GDP的发展困难县中列第X位。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截至2018年底,全县仅一条高速公路即沪昆高速从县域西北角过境XX公里,不到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X。国道XX公里,省道XXX公里,其余几乎都是大山深谷间蜿蜒盘旋的县乡道。乡镇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尤其落后,多数乡镇到县城车程在1小时以上,有的甚至需4小时;仍有十分之一的建制村未通水泥路,四分之一的建制村未开通客运班线。原有县城通往XX、XX等乡镇主要交通要道,因XXX水库的修建被淹没截断。目前,全县还有XX的农村群众未喝上自来水,XX的行政村尚未通宽带,移动4G网络也未实现全覆盖。从公共服务来看,农村医疗和教育条件落后,全县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仅为XX张,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XX。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X人,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XX.X。农村教育普及率不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XX.X,农村学前教育入学率仅为XXX。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占XX.X,患长期慢性病及其他疾病的占X.X。据统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学、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达XX。

二、原因分析 XX县是XX省十大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XX.X,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长期以来,XX县发展滞后,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呈现出“富饶的贫困”。剖析其深度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土地贫瘠破碎,平地极少。XX县位于XX山系东段XX山东北坡麓、XX高原向XX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目前,全县人均耕地不足0.X亩,且XX以上为坡耕田。二是自然灾害较多。大多数贫困村边远偏僻,灾害性种类较多,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度较大,对农民生产生活危害严重。全县共有XXX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旦发生“天灾”,殃及面广、受灾程度深。三是“人祸”时有发生。XX属于林区县,火灾是XX农村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全县农村住房XX为木结构房,且村寨密集,房屋间距较近,加上消防设施缺乏,农户安全用电用火防范意识不强,火灾等“人祸”时有发生。

二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弱。一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长期以来制约XX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0多年的历史欠账,使XX交通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二是建设用地成本高。XX县平地极少,加上XX水库的建设淹没土地面积XX.XX平方公里,淹没耕地面积XXXX亩,建设用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削山填谷,成本特别高,平均每亩在XX万元以上。三是农业生产生活成本高。耕地边远细碎,农机使用推广难,全县只有X个村能部分使用大型机械耕作,绝大多数靠人力畜力等传统原始劳作方式,难以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三产业发展基础差,辐射带动能力弱。一是产业发育弱、配套差。目前,XX仍处于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2018年XX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XX.XX、X、XX.XX亿元,分别占全省的X.XX、X.XX、X.XX,第一产业占比相对大、第二产业占比小,经济效益低。工业企业少且缺乏带动能力、竞争力强的大企业,2018年全县“四上”企业仅XX家,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消化更多的农产品。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受到交通瓶颈、消费市场、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各种要素的严重缺乏,XX县城镇化发展缓慢、水平低,县城发展对农村带动能力不足。2018年,XX县城镇化率XX.XX,比全省的XX.XX低X.XX个百分点。三是招商引资的难度大。由于交通、用地等条件的限制,来投资开发农村特色资源的外商非常少,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四深度贫困村投入不足,脱贫摘帽能力弱。一是扶贫项目资金少。从XX个深度贫困村3年累计获得的扶贫项目资金来看总体较少,且因资金有限,为确保贫困村出列计划的落实,往往会整合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帮扶计划出列村,其余村所得项目资金必然就更少。XX个深度贫困村近3年所得扶贫项目资金累计大于50万元的只有X个,2050万的有XX个,1020万的有XX个,小于10万的有X个。二是产业项目资金少。由于XX县贫困村基础条件都比较差,贫困村获得的扶贫项目资金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发展产业项目资金少。

五思想观念落后,自主脱贫意识弱。一是人口素质偏低。全县户籍人口XX.X万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XX.X万余人,而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有X.X万人。二是农村空心化较严重。2018年底,全县有X.X万贫困人口劳动力,在已就业的X.X万人中,有X万余人是在县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为45岁以上人员,部分田地无人耕种,直接撂荒。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不足。许多合作社有名无实,不仅缺乏致富能人带动,而且缺少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多数都是小打小闹,带动贫困户增收难。据统计,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余个,能带动农民发展的不到XX,近半数合作社只有X至X个社员,有的甚至是只注册、未经营的“空壳社”。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能力弱。村干部老龄化严重,45岁以上的农村干部占总数的XX.X,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XX.X。全县农村党员30岁以下的仅有XXX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X.XX,51岁以上的有XXXX名,占XX.X。

三、攻克贫困堡垒的对策建议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推进XX县脱贫攻坚,要抓住中央定点帮扶的机遇,紧紧围绕“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定目标,分类采取脱贫措施。一是在条件较好,有生产资源、有劳动力的“两有”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X。此类贫困户可结合其资源条件和能力素质,立足实际发展产业帮助其脱贫。二是居住在立地条件差,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延伸和保障,生产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的“两高”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此类贫困户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重点解决好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实现“搬迁即脱贫”。三是有一定文化,但缺技术、缺资金的“两缺”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此类贫困户可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水平,有计划的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等助其脱贫。四是因学、因病致贫的“两因”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X。此类贫困户通过落实教育专项扶贫、慢性病大病兜底救助、选聘护林员等扶贫政策确保其脱贫。五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低,自身能力不足,无力脱贫、无产业可发展的“两无”贫困户,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XX.X。此类贫困户采取社保兜底的办法,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范围,通过减量提标,实现应保尽保、托住底线,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二,抓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规划建设XX县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XX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交通难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组组通公路”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二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借鉴推广XX县“五个三”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细落小落地,做到应搬尽搬。三是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做好XXXX名护林员的选聘工作,确保再争取XXXX名护林员指标,让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就地脱贫,由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变成受益者。四是加大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力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慢性病兜底救助“四重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慢性病兜底救助试点探索,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三,兴产业,做优生态长板。一是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把以园方公司为龙头的“房板林”一体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力争年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小香鸡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泉涌”发展。采取“林药”结合,引导群众扩大钩藤、青钱柳种植面积,做大做强“XX钩藤”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水上经济、水下经济,让贫困群众“靠水吃水”。做好做足旅游扶贫的大文章,加快实施“旅游大数据”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XX县城和XX城两个5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XX国际山地森林温泉康养谷,发展以XX文化为重点的研学体验旅游。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夯实发展“基石”。加大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投资力度,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增强发展的能力。

第四,促改革,释放更多“红利”。一是深入推广“三变”改革经验,盘活农村林地等资源,增加群众资产性收益和投资性收益。二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XX县转移支付规模,形成支持XX县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三是探索政府性工程“以工代赈”扶贫模式。把包括县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建设,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四是创新推进金融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积极开发产业“保险”产品,针对小香鸡、商品猪、商品林、钩藤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推动种养殖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等综合性保险。五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商”的产业脱贫模式。坚持走“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之路,使村级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

第五,建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合力。一是发挥好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作用。继续坚持和完善XX县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机制,发挥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移民搬迁、社会兜底扶贫、生态补偿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旅游扶贫等XX个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作用。二是创新干部激励机制。在党政主要领导不脱贫、不脱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脱贫贡献大、成长进步快”的正向激励机制,对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干部,破格提升政治待遇、工资待遇,让干部有盼头,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脱贫攻坚干劲。三是加大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四是加大各方帮扶力度。抓住中央定点帮扶的机遇,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的倾斜扶持。

浅谈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找准对象是前提。否则,就尤如据枪射击,差之亳厘、偏之千里,犯方向性、原则性错误。诚然,通过反复识别、查漏补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对象已十分精准,克服了过去有的不良现象。

按照“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必须把最困难的群众找出来”的要求,通过“十对比八排除”等办法,反复核查,精准识别了贫困对象。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完全泾渭分明是做不到的,有的贫困对象与非贫困对象之间的差别并不大;有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别也不太大。

因此,对于贫困对象,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处理。建档立卡、数据库里的,当然应当作为重点对象,紧盯不放,一个一个地梳理,不达脱贫标准不罢休。但数据库里的,也不一定非要将错就错,硬性要求按识别时初定的政策措施到位。应给予“一线指挥部”一定的权限,按照脱贫标准继续甄别,已达到脱贫标准的,应及时调出;初定的政策措施不对路的,该调整的调整。对数据库之外的,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对照脱贫标准衡量,未达到脱贫标准或者返贫的,应及时纳入,不让其掉队。

对贫困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表面看是对识别工作的纠错,但本质上是对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允许动态管理贫困对象,是否允许变更初定的政策措施,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若硬性要求凡数据库里的,凡以前录入、确定的,都必须一定不变、不折不扣地到位,并按此进行检查、评价,则可能适得其反,偏差、成败不难预见。脱贫攻坚的目的是托底保底,而不是一跃富裕。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是底线性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吊高胃口,严格把握好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脱贫攻坚工作,首要目的是使贫困对象摆脱贫困,而不是使贫困对象大大超越非贫困对象,一跃富裕。脱贫攻坚工作中,有的没有把握好“托底”原则,搞所谓高标准、严要求,有的甚至对一部分贫困对象搞大投入、大扶持、树典型。这样做的结果是贫困对象虽然高兴了,工作也有了标杆、形象,但却没有推广、复制的价值,也不可能持续。有的不顾条件,动不动就成百上千万地实施大河堤、大堡坎、大整治等所谓脱贫工程。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有了形象工程,但与贫困对象脱贫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真正起到帮助贫困对象,尤其是贫困户脱贫的实际效果。

脱贫攻坚工作当然可以扬长,锦上添花、越富越好。但是,由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重、时间紧、资金少,首先只能补缺、补短,雪中送炭。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好“托底”的原则,避免针对贫困对象搞大剂量的投入,方方面面、不遗余力地扶持。如果针对贫困对象搞大投入、大扶持,使贫困对象一跃富裕,其结果可能是贫困对象富裕了、高兴了,而非贫困对象却有意见了,得了少数人的人心,却可能失去多数人的人心,肯定会失去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脱贫攻坚的标准是可操作的,而不是概念原则从扶贫开发到脱贫攻坚,提法上已意味着从过去的注重过程扶贫转变为更加注重扶贫的结果脱贫。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使贫困对象摆脱贫困,但如何才算摆脱贫困,却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

贫困户脱贫标准有三条底线“一上线、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的任务是近少远多,而不是平均分配不同的地域,贫困对象有多有少,脱贫难度有难有易;同一个地域,贫困对象有退有进,脱贫难度也有易有难。贫困对象,户与户不同,村与村各异;有的基础条件好,致贫因素单一,贫困程度浅,稍加努力即可实现脱贫;有的致贫原因多,贫困程度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一时难以实现脱贫。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越多,贫困程度越深,需要对症下的药越多,需要扶持帮助的时间越长,越不可能一说起就见效。每年定一个任务指标,用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是必要的,但是采取将贫困对象按年度平均,分配、下达脱贫目标任务,甚至要求半年也必须时间过半、脱贫任务过半的做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有违客观规律。在资金安排、工作安排、力量安排上,对所有贫困对象应一开始即均等全覆盖、齐发力,不应分年度;齐发力后,致贫因素少、贫困程度浅的,自然会先脱贫。在脱贫任务指标的安排上,应按照脱贫的难易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分析衡量,以年度为时间段,合理确定应当实现的目标任务数。如果按照五年实现脱贫目标来计算,也应当是越往后的年份,脱贫的指标任务数越多才对。这样,才是切合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的办法。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增加收入,而不是济困解难,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无劳动力、或有劳动力无就业门路、或有点种养殖业而换不成钱,入不敷出,造成贫困。

另一方面是因病、因学、因房、因灾、因意外等,支出突然增加,造成经济困难。不同的情况,脱贫之道亦应不同。有劳动能力而缺就业门路的,脱贫之道在于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实现增收。因支出突增而造成经济困难的,脱贫之道则在于帮助其减支或不支,缓解其一时困难。对无劳动能力的,则只能依靠低保、养老等政策给予保障,使其衣食无忧。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地处深沟远寨,交通不便;有的是因产业无特色,有产品无市场,或附加值不高,换不成钱;有的虽临近城镇,但因土地被征用、缺乏土地等生产资料。村都是村,但远近高低各不相同,脱贫之道也应因村而异。综合起来看,脱贫攻坚工作,一方面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济困解难。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都应着力。但比较而言,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才是关键。仅抓增收不行,远水解不了近渴,解不了一时之困;仅抓济困也不行,改善不了“造血”机能,利不了长远。

因此,脱贫攻坚应“三要三更要”。即既要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的条件,更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既要济困,帮助贫困对象解决现实困难,更要着力激活贫困对象的资源、资产,实现增收;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更要树立新风正气,消除社会矛盾。脱贫攻坚的资金是因需切块,而不是依靠整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脱贫攻坚没有必需的资金保障,也必将成为无米之炊。长期以来,扶贫资金存在着“分散在众多的渠道”、“申报、下达路漫漫”、“文不对题,急需的不来”、“下半年才到,当年难以实施”、“要求严,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汇报得多、人脉越熟、支持才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开了“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的禁忌,一反“不允许挪用”的规定,180度大转变,提出了“不整合,造成资金闲置的反而要受追责”的要求。禁忌虽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资金整合仍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窦孝解以为,所谓资金整合,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办法。既然允许整合,何不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如按照农村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加幅员面积、地域差异、脱贫难度等系数进行综合评价、切块,通过转移支付形式,直接将资金下达给“一线指挥部”,由更了解实际需求的“一线指挥部”来安排资金,让资金顺畅地流到该去的地方。当然,给了权,就一定要有责。“一线指挥部”可以自主地把钱用在认为应当用的地方,但也必须保证依程序使用,用出效果,没有效果要背书。脱贫资金由依靠整合改变为因需切块下达,既减少了申报、下达的繁琐,又减少了资金“文不对题”的可能性,还实实在在地强化了“一线指挥部”的权责,一举多得,岂不是更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有特定对象、有严格标准、有时间限制的硬任务,只有冷静思考、深入辨析、实事求是地处理具体问题,才能强有力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真扶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