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省之力,纳八方之助,扶持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湖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分之一,50个少数民族530万少数民族兄弟分布在全省西、南部的边远山区。我省贫困后进地区大都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基础十分薄弱,发展极其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省逐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1994年9月至12月,省委、省政府连续发出了《关于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意见》、《关于吉首市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试验方案的批复》和《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三个重要文件,这三个文件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大意义。省教委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出要用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措施来扶持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近三年来,可以说是举全省之力,纳八方之助,加强教育对口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完成了普及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每万人口的小学在校学生数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1995年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3.7%;普及初中教育的步伐加快,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入学率达到81.3%;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接近全省的平均水平;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在这一地区也都得到了发展。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学习推广我省汨罗素质教育经验中,民族地区已办起了一些实验学校,有的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取得的成绩已在省内外产生反响。我省老、少、边、穷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在教育对口扶贫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全省教育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湘西自治州是我省的“老,少、边、山、库"区,也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全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0万,其中少数民族166万。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科教文卫相对落后,与全省的差距有继续扩大趋势。针对这一状况,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意见》的文件,明确指出:“在贯彻‘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过程中,要始终把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制订发展规划,实施政策倾斜,落实具体措施,启动内部活力,促进湘西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省教委党组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对全省民族教育的内外部状况作了分析,委领导均先后深入湘西考察,对湘西自治州的教育情况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具体工作中实行倾斜政策,如教育经费方面,省财政下拨给湘西自治州的各项民族专项补助费及其他各项教育经费的分配,比全省平均水平数高出25%,国家教委每年安排我省的民族教育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湘西自治州改善办学条件。省教委还拨出专款和安排援助款项,帮助湘西创建五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窗口”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招生录取方面,亦给予优惠政策。省直有关单位对湘西自治州8个贫困县、市实行挂钩对口扶贫点上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长沙、湘潭、株洲、岳阳、衡阳、常德等6市,分别对龙山,永顺、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6县,实行地市包县对口扶持。在这些挂钩包县对口扶持中,都做到了“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教”,帮助教育部门办了许多实事。省委书记王茂林身先士卒,先后6次深入湘西自治州考察,他亲自发起在全省援建湘西100所希望小学的活动,使湘西自治州的教育面貌从此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在全省实施希望工程中,湘西自治州不仅得到省内各方的支持帮助,而且得到了上海、深圳等市的团体或个人以及港澳同胞的慷慨捐助。全州近三年来共接收各种援助款3350万元,已建起希望小学183所,希望中学2所,新建改建扩建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

在各方帮助扶持下,湘西自治州的教育加快了前进步伐,开始走出恶性循环圈,出现了超前发展的新气象。据今年上半年统计,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873所(含吉首大学和94所教学延伸点);现有公办教师27938人,民办教师2363人、代课教师1600人;全州每1万人的在校学生数有大学生16人、中专生31人、高中生37人、初中生290人、小学生1228人、职业中学生69人。今年,湘西自治州前后两次遭受洪水袭击,受灾严重,省委、州委提出“不能有一名儿童因贫困失学”和全州4个县市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的要求,自治州教委把救助失学儿童和扫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已落实救助款350万元,对适龄儿童已失学和待救助对象进行了登记造册工作,逐乡逐村,到组到户摸清底子,握紧拳头,全力组织实施。至今年9月19日,全州3万名失学儿童得到救助,都已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

二、帮助建好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和骨干初中

我省少数民族住地处在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路程远,学校有效上课时间短,这些困难条件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和教育質量。长期以来,我省民族教育发展的难点,集中在乡、村小学教育上。针对这一情况,省教委民族教育处做了大量调查工作,从而提出了帮助每个民族乡镇建设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的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省教委党组的首肯。于是从1990年起,省教委与省民委共同决定,用6年时间帮助民族地区乡镇分批建设好600所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并明确规定了办校的范围、规模、标准和补助经费。每年分批下达定点建设计划,省教委拿出300万元,省民委拿出100万元,共400万元做配套经费,给每所定点建设学校资助3万元以上。今年最后一批检查验收完毕,计划于11月上旬召开总结表彰会,表彰8个先进县和30所先进学校,分别给予适当奖励。六年来,省教委集中1770万元,已建设好600所规范化的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覆盖了每个少数民族乡镇。

在建设寄宿制中心小学的影响下,1993年省教委党组又提出用五年时间帮助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建100所骨干初中,每所资助20万元,并提供3~5万元的图书仪器设备费。其中,民族县安排了78所,共需资金3570万元,已安排2250万元。为贯彻“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又决定对贫困地区再增建100所寄宿制初中,每年补助经费不变,2000年前完成。

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和骨干初中的建设,给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条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反映是好的。有的县全部中小学生都在寄宿制小学和中学就读,这对加速民族地区普及小学教育的进程,为逐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三、在全省实施希望工程

为促进我省青少年文化、教育、科技、福利事业的发展,共青团湖南省委于1992年4月成立了“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希望工程为主,广泛地开展筹资与资助活动。至今年初,累计筹措希望工程基金3200多万元,救助了7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了240多所希望小学,为120多所贫困乡村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并为130多名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大中专学生提供了特别奖学金。希望工程实施面遍及全省所有的县市,重点在民族贫困地区,已累计开支2400多万元。另外,根据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的指示,1995年由省工商局、省工商联、省教委、团省委发动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奉献爱心,建立希望工程“光彩”基金,旨在集社会之力为贫困地区脱贫而优先发展基础教育。这一活动筹集基金8000万元,今年已开始启动其利息救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这样,对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全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实施希望工程,得到了省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省委书记主茂林、省长杨正午、省委副书记储波和郑培民、省政协主席刘正等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王茂林书记先后三次捐款9000元,10多次就希望工程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并数次召开希望工程工作专题会议,还亲自发动了援建湘西100所希望小学、省直机关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筹措希望工程“光彩”基金等重大活动,均收到良好效果,使我省希望工程得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通过三年来的教育对口扶贫工作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育对口扶贫是一项社会大工程,必须有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实干,才会有所作为。我省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亲自抓和作出样子,有省计委、省民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广播电视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厂长经理们的紧密配合,多方关照,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2.教育对口扶贫要围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做文章,要突出重点,确立项目,并建立良好的实施机制和检查验收机制,才能使扶贫资金投入发挥最好的效益。我省在教育扶贫工作中,针对民族贫困地区在“普九”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建设寄宿制中心小学和骨干初中的项目,切合实际,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教育对口扶贫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不拘于一种模式。我省通过教育发动,从政府机关到企业,从团体到个人,都参与了教育扶贫行动,争取了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了“地市一县”、“厂一县”、“校一县(乡)”、“社團一县”挂钩结对资助形式,从而进行得较有声色,成效明显。

4、教育对口扶贫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以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省在宣传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即常规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宣传教育现状与宣传希望工程的意义相结合,宣传希望工程的实施过程与宣传救助成果相结合。三年多来,我们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开展教育扶贫的宣传工作,先后发表文章200多篇和100多条消息。还与有关部门合作拍摄了《太阳花》等3部希望工程电视剧,先后在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一致好评。由于宣传工作比较有力,从而使希望工程逐步走向社会,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使筹资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有一个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