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小学“课外学校”政策的发展现状及其经验启示


打开文本图片集

“课外学校”(After-School Activities),又称“放学后课程”,2005年由韩国政府提出,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旨在降低“私教育”[1]费用,充分利用“公教育”[2]资源,普及公共教育福利,革新现有教育体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满足学生和家长个性化需求,并增强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与沟通的全国性教育措施[1]。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课外学校”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建立在韩国政府解决“私教育”过渡问题的若干政策基础之上。1995年,韩国政府将组织放学后的教育活动作为构筑“新教育体制”的改革,这是政府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介入“私教育”领域的开端。1997年8月25日,由政府和教育电视台(EBS)联合主办和制作的“卫星课外教育节目”正式开播。卫星播送可通过卫星广播和网络覆盖全国,内容涵盖初中和高中全部课程,并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任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据估算,即使只有八分之一的学生收视该节目,按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每年可减少费用24,000亿韩元。从1999年开始,韩国政府将“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名为“特长与适应能力的培养教育活动”,除基本文化课程外,增加了音、体、美等特长课程。2004年,又将之改为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实施的匹配型补充学习,以及对低年级学生保育教育的“课外学校”发展模式。从全国看,私教育费用已达到GDP的3%,并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及社会问题[2]。正是在“公教育”不断受到挑战的教育环境和形势下,“课外学校”政策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韩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外学校”政策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韩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地方性社团的支持和帮助下,“课外学校”措施因其多样化的课程以及特殊的活动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普及。据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平均已有63.3%的中小学生加入到了“课外学校”活动中,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1.学生及教师的参与状况

(1)学生参与状况

截至2010年6月,韩国中小学全部在校生为4,573,385人,其中参与“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人数的平均比例为63.3%。自2006年该措施实施以来,参与人数的平均比例持续增加,2006年占42.7%,2010年达到了63.3%,增长了20%以上。其中,普通高中的参与比例一直位居首位且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80%以上,2010年达到了86.9%;其他类高中的参与比例则增速最快,由2006年的28.9%增长到了2010年的60.1%,增幅超过30%;小学生的参与比例相对其他类学生而言,增速出现缓和,但依然由36.4%增长至54.0%[1]。

(2)教师参与状况

截至2010年6月,共有274,842名教师参与了“课外学校”活动,比2009年10月增加了55,685人,主要分为在校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大类。其中,67.2%(184,831人)为在校教师,32.8%(90,011人)则来自校外。具体来看,承担特殊课程的教师中,69.2%(68,588人)来自校外,30.8%(30,522人)为在校教师;在普通文化课程中,在校教师占到了87.8%(154,309人),其余的12.2%(21,423人)为校外兼职教师[1]。由此可见,校外兼职教师在“课外学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特殊课程教学方面。

另外,“课外学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主管教师负责制”(Master Teacher System),即任课教师对其所开展课程分级负责的制度。据统计,在实施“课外学校”措施的所有学校中,有66.2%建立了自己的“主管教师负责制”,其中32.4%的主管教师对其开展的课程要全权负责。

2.课程设置及学生人均状况

(1)课程设置状况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课外学校”的课程设置逐步完善并发展。截至2010年6月,共有494,965课次在中小学开放,科目涉及国语(韩国语)、社会学、数学、科学、英语、第二外语、电脑、音乐、美术、体育等。据调查,韩国“私教育”活动中,数学、英语和国语占据了补习前三位,参与率依次为58.6%、55.6%和39.3%,同时“课外学校”活动也呈现出了基本相同的选择取向。在全部“课外学校”课程中,31.5%为特殊课程,例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另外68.5%的普通课程中,比例最大的就是数学,为17.6%,其次是英语,占17.5%,位列第三的是国语,所占比例为14.5%[3]。显而易见,占据前三位的依然是数学、英语和国语。

(2)学生人均状况

据调查,韩国87.6%的学生和87.2%的父母认为课外补习在增强考试竞争力方面“非常有效”或“有效”[4]。这直接反映了家长和学生对待课外补习活动的认识和看法,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实际行动。据统计,平均来看,每个学生每个月要参加的“课外学校”课程达3.4课次,平均花费为26,293韩元/月。通过对韩国东亚大学政治外交系本科生的调查,在相同的课程安排条件下,“私教育”活动的月平均花费一般来说是“课外学校”活动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课外学校”活动的课程开设对学生经济方面的压力与其他方式相比相对较小。

3.特殊活动计划概况

除常规活动外,“课外学校”措施还包含一些特殊活动计划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普及社会教育福利。

(1)“免费周末”和“假期计划”(Programs for Free Saturdays and Vacation)

免费周末计划是指利用周末时间,学生在学校所进行的免费课程学习活动。该计划主要针对工薪家庭、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渔民家庭以及山区家庭等,重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普及社会教育福利。据统计,韩国共有2,165所学校开设了“免费周末计划”,占到实施“课外学校”措施学校总数的19.8%;学生方面,共有132,725人参加了“免费周末”活动,占“课外学校”活动学生总数的2.9%。

“假期计划”是在学校放假期间,学校开展“课外学校”活动的计划。据调查,假期期间,继续实施“课外学校”措施的学校占中小学学校总数的83.4%,并且有3,774,228人参加了“假期计划”活动,参与学生数量占到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2.5%[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韩国中小学生的假期时间基本都有学习内容。

(2)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Elementary Edu-care Support Project)

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是政府针对幼儿园、小学等初等教育层次的学生,开展经济及其他教育福利等方面保障和支持的计划。截至2010年6月,共有5,117所学校实行了“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占到全韩初等学校总数的87.4%;共有104,496名学生加入到了“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占到中小学学生总数的3.2%,这一数字在2006年仅为31,788人。在所有参与学生中,有62.3%的学生来自工薪家庭,有12.7%的学生来自低保收入家庭。在“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参加的学生中,有65.5%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费,7.8%的学生部分免除,另外27.0%的学生则需要交纳全部费用。经统计,“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开展的人均花费为31,178韩元[5]。另外,从2010年后半年开始,1,000所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实行“在妈妈怀里一整天(In Mother’s Arm Whole-day)”教育保障计划,学校将从早上6:30到晚上10:00,对学生进行全天候保障服务。这是“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实行的新举措。

(3)互助辅导计划(Mentoring Project)

互助辅导计划,简称MT,是指学校针对学生的某种教育问题,为其配备学习辅导顾问的互助计划。例如,在韩外国留学生的韩语学习问题,贫困学生的基础教育问题等。互助辅导顾问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正式教师、社会兼职教师等。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共有2,803所学校加入到了这个计划中来,占全部中小学总数的25.0%。受助学生已达58,366人次,多居住在农村、山区或是边远渔村,绝大多数都十分贫困。其中,由高校大学生进行互助服务的受助学生已达到13,231人,平均一个学习辅导顾问要服务4.4名受助学生[5]。

二、“课外学校”政策的基本经验

在韩国“课外学校”措施的作用下,韩国基础教育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普及社会教育福利、放缓“私教育”投入增长以及加强学校功能“地方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教育经验。

1.普及社会教育福利

“课外学校”措施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通过向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和课堂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助于社会教育福利普及。在“课外学校”措施的支持下,居住在农村、山区或是边远渔村的学生可以通过全免或是在政府支持计划下少交费来参与到“课外学校”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城市高收入家庭子女因收入差距带来的教育差距。

另外,截至2010年6月,约有104,496名学生加入了“初等教育保障支持计划”,绝大多数都免除了学费等相关费用,再加上“免费周末”和“假期计划”,这些都为教育福利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所有参与到“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中,已经有25.2%的学生免除了全部学费,8.0%的学生只负担一部分,这二者相加约为1,522,154人,而韩国中小学生总数为4,573,262人[1]。现如今,许多坐落在偏远地区的学校,在“课外学校”措施的影响下,又重新恢复了教学,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非正常流动,使教育福利得以普及。

2.放缓“私教育”投入增长

“课外学校”活动的开设,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课外补习费用的支出。据统计分析,由于“课外学校”活动的不断拓展,“私教育”费用支出比率已经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10年“私教育”花费增速放缓,增长率已经由12%降至3%。“私教育”总投入方面,2009年为216,000亿韩元,2010年则降至209,000亿韩元,减少了3.5%;人均投入方面,2009年为242,000韩元/人,2010年为240,000韩元/人,相对减少了0.8%[1]。

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家庭在“私教育”费用上与不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家庭相比,每年少花费530,000韩元。据2009年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调查显示,能够持续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比偶尔参加或是根本不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更能成功缩减“私教育”费用。2010年,韩国教育开发院研究发现,参加“课外学校”活动的学生在课外补习时间总数上,要比其他不接受“课外学校”学习的学生更少。总而言之,“课外学校”措施对家庭“私教育”费用的不断投入能够起到抑制作用。

3.加强学校功能的“地方化”

学校功能“地方化”是指在地方社区范围内共同解决教学事件,通过与地方社区等地方性设施和机构的合作来发展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外学校”措施,学校必须与其他的组织机构相合作,包括地方政府。目前,从地方社区来看,许多组织,如韩国地方教育办公室、地方政府机构等,都能积极参与扶持“课外学校”活动。地方政府包括地区办公室或市政厅、公司、社团、文化中心、大学、军队组织和市民团体等,都积极给予“课外学校”活动在经济、行政、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使得“课外学校”活动质量得以提升。2009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在10个地方社区,启动了“课外学校”活动支持中心试点工作。这种积极的融合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课外学校”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有4,226所学校得到了地方社区的支持,这占到了学校总数的38%。地方性组织除去地方政府,支持的开展“课外学校”活动的学校达到4,169所,所占比例为37%。

由于“课外学校”活动的参与性日趋广泛,以及展览馆、体育馆、图书馆等社区内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学校功能的“地方性”得以凸显。这就说明,“课外学校”活动的成功施行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还要调动起所有可能的地方性组织机构的参与热情。举例来看,有的城市实行了“1所学校1个组织”运动。公交公司为了那些参加“课外学校”课程的学生回家,相应地改变公交路线;青年组织帮助护送参加“课外学校”课程下课晚的学生回家。像这样的措施,将使地方社区氛围更加和谐友好。由此可见,“课外学校”措施有助于打破学校与地方社区之间的障碍隔阂,在学校与地方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课外学校”措施的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坚实地向前迈进,“课外学校”措施作为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1.整合公共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功能“地方化”。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在教育“硬件”和“软件”上,具有相对较强的实力。然而,学校教育因其课程设置以及师生比例等问题,并不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加上现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这就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调整其固有的教育理念,保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在教育场所和教育时间上进一步优化,联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性政府部门、社区及其他组织机构,在资金、功能、设备、人员、交通和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建立地方性教育体系,发展网络式教育模式。

规范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待遇的差异性十分明显,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资源匮乏,师生比例悬殊。规范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开展“课外学校”等类似活动,充分利用离退休干部、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等来进行补充,适度弥补师资力量的薄弱,有力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在政府、社区、企业以及盈利或非盈利性组织的支持下,开展有偿或志愿服务,以此来丰富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大程度地获取知识、培养素质。

2.抑制“私教育”问题恶化

据统计,在我国一般的县级主要城市参与“私教育”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而北京地区早已突破90%[6]。我国“私教育”盛行,加重了家庭教育费用的负担。实施“课外学校”等类似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私教育”问题恶化。

实施“课外学校”等措施,有利于稳定在校教师的教学注意力。由于教师待遇的差异性,某些在校教师的注意力渐渐向校外“私教育”转移,特别是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师,为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对在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都会产生间接影响。在合理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政府、社区、企业等组织机构,重视和提高教师待遇,利用“课外学校”等措施,将其重心拉回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课外学校”等措施,有利于降低家庭教育费用的支出。与学校教育相比,“私教育”费用繁重。现阶段,“私教育”费用尚未有明确的标准控制,受地区差异以及教师名气的影响,“私教育”费用参差不齐,有些更是数目惊人。据了解,北京某著名声乐教师一节45分钟的一对一课程大概需要花费1,000元左右。由此看来,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及政府投资、邀请校外知名教师有偿或志愿加入等方式开展“课外学校”活动,无疑能够吸引一大批在校学生回归学校课堂,这就能对“私教育”问题起到抑制和规范的作用。

3.优化学生教育保障体系

与韩国不同,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政策上的“优势扶持”导向等原因,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不断加大,两极分化严重。2001年,北京市初中、高中生均经费分别是江西省的36倍(914:25)、45倍(1964:44)[7]。

实施“课外学校”等措施,有利于优化学生教育保障体系。2002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督导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这一决策对于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面对特殊地区的教育现状,学校可将“课外学校”活动作为契机,通过联合地方政府、社区、在校大学生以及公益或盈利性机构部门等,获取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为弱势学生提供资金及课业辅导,减少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最终达到平衡偏远地区及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优化学生教育保障体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Kim Hong Won. The Achie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Activities. Education Development, Korea: 2011,38(2).

[2] 田镇香,周志刚. 浅议韩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外国教育研究, 2006,33(4).

[3] 李水山. 韩国家庭教育课外辅导补习负担及其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 2007(19).

[4] 许政法. 韩国课外补习政策评述. 上海教育科研, 2009(2).

[5] Kwak Buong Sun. Struggle against Private Lessons in Korean Education Context[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Circle Consortium,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4(4).

[6] 陈叶玲. 试析我国“私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 教育探索, 2010(1).

[7] 牛金成,薄建国. 教育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基础教育的政策保障. 教育探索, 2006(11).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