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再工业化深思我国纺织业政策(三)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提出 “再工业化”战略,从购买国货、出口倍增、内保就业,到降低税收、建立制造中心等恢复“美国制造”的一揽子计划,可谓范围广泛、耗资巨大,这一系列再工业化政策措施改善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不但鼓励了本国业者,更有力地吸引着全球投资者。
  本专题研究前两部分,已经重点对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进行了分析,逐步认识了这项战略的实质和意义;接着从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分析国家宏观调控,尤其在产业调控领域应该重视的问题及最该做的事情。这期着重从我国纺织工业出发,梳理当前我国针对纺织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这些政策来源及执行效果以期找出政策的优势及不足,大概涉及棉花政策、进出口政策、劳动政策和财税政策等四大领域。
  以服务和创新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美国致力于“制造业回归”,而人口众多、制造基础雄厚的中国在干什么呢?本期将就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纺织工业与之对比,深刻反思我国相关的政策和产业发展导向问题。
  棉花政策助力美国再工业化
  众所周知,我国有三大棉花政策:棉花配额制度、进口棉花滑准税、国储棉政策。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加入世贸组织时,为保护农业,我国有关部门确定了89.4万吨/年的棉花进口配额。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快速发展的棉纺行业,89.4万吨/年的进口配额显然难以满足迅猛增长的市场需求。进口棉花滑准税是与进口配额相配套的税收政策,对棉花进口配额以内的进口棉花征收1%的关税,配额以外的在1%关税基础上还另征收滑准税。征收这种关税的目的是使该种进口商品,不论其进口价格高低,使其税后价格保持在一个预定的价格标准上,以稳定进口国国内该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我国2005年5月开始对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配额”征收滑准税,税率滑动的范围为5%~40%(财政部从2008年6月5日~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将进口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用的从量税从570元/吨降至357元/吨,相当于将棉花滑准税由5%~40%降至3%~40%,并从10月6日起恢复以前的滑准税)。国储棉政策是我国把棉花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进行定期收购的一项较为固定的政策。国储棉的基本功能是以国家储备物资的方式保证国产棉花的最低价格,以保证棉农的最基本利益。并在棉花价格下降到一定水平时,锁定最低价格,将成本转嫁到用棉企业。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棉花价格波动较大,先是短期大幅上涨,接着进入下跌,尤其从2011年开始,国际棉花价格一路下跌,反弹趋势遥遥无期。然而,面对国际低价的棉花,我国企业却望洋兴叹,因为三大棉花政策交相配合。当国际棉花价格低于国内时,国家首先启动棉花收储,锁定国内棉花的最低价格,并不发放进口配额,即不让企业进口棉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纺织企业将不得不购买国内棉花,但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实际交易不多。随着国际棉价继续下降,拿到配额的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国内棉花价格和征收滑准税的国际棉价,做出采购选择。如果拿不到足够配额,而国内棉花数量或质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不计生产成本,采购征收滑准税配额的国际棉花;二是转移到国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采购棉花。
  如果国内棉花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或没有足够的棉花配额,或滑准税造成进口棉花成本过高,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都会促使企业考虑突破棉花束缚,将生产转移到国外。事实果真如此,棉花政策不但没有达到保护国内棉花市场的效果,反而逼走了生产企业。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增加,这是正常的市场拓展现象。我国纺织企业向国外产业转移以前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东南亚地区,主要为缓解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的压力。二是欧洲地区,尤其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部分优势企业抓住世界产业调整的机遇,收购了欧洲品牌企业的终端渠道,开始了在全球高端市场布局我国纺织产业链销售环节的网点。然而,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纺织工业加速了向海外产业转移的步伐,而且转移地区竟然是美国,转走的清一色是优势企业。这种产业转移是非正常的,原因显而易见、后果可想而知!
  根据对我国大型棉纺企业的调查,这次因为棉花的因素被迫转移是最明显的。因为尽管我国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但与国外企业签单时,外企并不认可,他们仍然要求按国际棉价的成本签订产品价格。因此,即使接到订单的企业,由于需要自己消化国内外棉价差,经营依然困难,几乎无利可赚。通过对在美国建厂企业的了解,我们更加认识到棉花这种原料对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性。棉花作为纺织品服装的原料之一,它的舒适性是无可替代的,甚至会成为高端消费品不可或缺的原料,这在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方面反映明显。去美国设厂的企业就是看中了供应充足、优质、价廉美国的棉花,只要采用高端自动化的棉纺设备,就可以将劳动力使用量大幅降低,就可以生产出较低成本的棉纱。而且,近年来,得益于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美国发展制造业的宏观环境较为优良,与劳工部门的磋商也容易了很多。
  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迂回产业链,如果单单把棉花原料这一端掐断,能力弱、水平低的企业会被饿死或转产到其他行业,而具有一定生产水平和市场份额的企业呢?他们既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放弃已有阵地,而是提早采取全球战略,“不跟你玩儿了”! 打个比方,这些优势企业好比是历经千辛万苦逐渐成长的树木,现在呢?树木已经长大,所在的土地却不给我养料了,只能移植到国外去开花结果!
  这种由棉花引起的我国纺织产业转移如果大规模持续下去,将会转走我国纺织企业巨大的生产能力,抢夺我国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延缓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甚至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生产能力、就业、内需等都在大幅释放,如果制造环节向国外转移过快,难免会产生提早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担忧。警惕!固执己见、不求变通的政策,赶走自己的优势企业,去给美国“再工业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