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科研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当校长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党校科研应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深入乡镇和村社开展科研合作,充分发挥党校科研的指导作用,支持县(市、区)委党校承办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会,全面提升县级党校的科研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服务。

关键词:党校科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4.27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4-93-02

今年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建校65周年,全省党校系统开展了“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口述历史”活动。本人应邀撰写此文。

我于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任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党校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党校科研应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展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服务。

一、学习兄弟党校先进经验,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办法

2003年,通过参加公开选拔考试,我由中共乐山市委党校调到中共绵阳市委党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党校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后勤是保障,队伍建设是关键。党校科研的着力点是什么?如何加强党校科研的激励与管理?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党校科研能否在全省党校系统保持前列?我自感责任重,压力大。2003年12月,受时任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卿厚明委派,我和副校长钟思泉一道,带领10多位教师赴中共长沙市委党校、中共武汉市委党校、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考察学习。三所党校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在科研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三所党校在党校科研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工作之前,我在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工作了八年,自认为对地市党校的工作比较熟悉。这次外出考察学习,对我和教师们的触动很大,找到了学校在科研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地市党校科研努力的方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科研,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考察结束后,利用寒假时间,我主持修订和完善了学校科研目标管理办法和科研课题资助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科研。充分发挥党校的智库作用

绵阳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唯一科技城。2001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绵阳科技城,旨在推进绵阳丰富的国防科研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改善和提升绵阳工业发展环境,加快军民融合步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4月,受时任绵阳市市长蒋仁富委托,学校承担了《改善和提升绵阳工业发展环境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学校决定由我牵头,由我和朱云、夏光育、王志远、敬行伟四位老师组成课题组。课题组先后赴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调研,深入康奈尔、娃哈哈、隆力奇等国内知名企业实地考察。在省内,课题组选择了德阳、宜宾、乐山三个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开展对比性研究。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课题组完成了研究任务,形成了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对绵阳市工业发展现状和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客观评价,同时借鉴东部沿海温州、杭州、苏州、青岛、烟台、大连六城市和省内德阳、宜宾、乐山三城市在营造工业发展環境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提出了改善和提升绵阳工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了党校在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中的智库作用,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好评。

党的十六大后,中央明确提出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4年至2007年,我牵头组织市县两级党校教师完成了《科学发展观与绵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34万字)和《新农村、新跨越——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研究》(30万字)并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直接参加两项课题研究的市县两级党校教师达到了70多人次。两本书作为绵阳市县两级党校干部培训的本土教材,为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深人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4年,我和任学辉老师参与了绵阳市委组织部重点课题《绵阳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分工的现状与思考》的调研工作。2016年2月,我参与了省委组织部干训处组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

三、深入乡镇和村社开展科研合作,充分发挥党校科研的指导作用

2006年下半年,时任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冯平提出要发挥党校优势,敢于思维,大胆创新,增强党校服务基层的能力。

2007年3月,中共绵阳市委党校与江油市青莲镇政府签订“青莲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合作协议,帮助青莲镇以镇域为单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青莲镇是唐代诗人李白故里,在绵江产业发展带上居于重要位置。我带领课题组成员朱云、刘奇志、刘宁、陈晓春等深入青莲镇各部门、各村社调研,组织部份农户和党员代表进行座谈,与青莲镇政府多次交流沟通和论证。2007年7月课题组精心编制的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青莲镇政府高度评价:“规划符合青莲实际,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有新意,产业布局合理,对策和建议对青莲工作启发大。”该合作项目是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为基层服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2007年5月,中共绵阳市委党校与盐亭县玉龙镇政府签订“农村公益事业课题研究”合作项目。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课题组与当地民间公益事业组织合作,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互动式研究,着重就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基层公共决策中的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该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张建老师撰写的案例《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创新一一以四川省盐亭县玉龙镇的创新实践为例》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发表并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干部的案例。该案例针对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民生为关注对象,以发展农村片区公益事业为突破口,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形式为途径,着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在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民主权利,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新形式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对于探索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形式及途径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2004至2007年,绵阳市委党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了《绵阳乡镇财政现状与基层政权建设问题》(负责人敬行伟)、《绵阳城市农民工现状与待遇调查研究》(负责人朱云)、《绵阳市领导干部科学素养调查》(负责人夏光育)、《关于绵阳市村干部待遇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负责人商碧辉)等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四川省党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绵阳市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现状调查》(负责人张建)被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调查与决策》2006年2期刊载。

四、支持县(市、区)委党校承办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会。全面提升县级党校的科研能力

2003年以前,绵阳市党校系统每年一次的科研工作会都在市委党校召开,每次会期半天,会后编辑一本论文集。由于时间短,形式单一,参会人员交流发言机会少,县(市、区)委党校教师参加科研工作会的积极性不高。2003年下半年,通过调研并征求县(市、区)委党校的意见,大家同意每年由一个县(市、区)委党校承办一次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会02004年北川县委党校承办了“绵阳市党校系统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2005年江油市委党校承办了“绵阳市党校系统构建和谐绵阳理论研讨会”;2006年平武县委党校承办了“绵阳市党校系统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

县(市、区)委党校通过承办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会,党校工作受到了县委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党校办公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承办会议的县委党校全体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科研工作会,在会上和会下与其他党校教师充分相互交流学习,得到了以会促训全面提升县(市、区)委党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目的。

五、科研成果进课堂。党校教学接地气

2003年至2007年,绵阳市市县两级党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许多科研成果直接进入了干部培训的课堂,变成了主体班专题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党校教学更接地气。有的科研成果推进了教学改革,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在市县两级党校广泛开展,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在中共绵阳市委党校任副校长的三年多时间里,领导支持,同事帮助,科研结缘,让我的工作和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责任编辑:秦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