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39-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从小学抓起。作为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在知识欠缺、信息封闭、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难度就更大,那么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现就结合一些资料和自己的一些感受,谈几点体会:

1.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1.1留守儿童自信心缺乏。目前农村小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呵护长大。一年到头只有短暂的几天能与自己的亲生父母见个面或者几年才能见面,与父母缺少沟通,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孤僻、自卑、封闭、冷漠,很少与他人讲话。加之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为了防止孩子上当受骗,经常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讲话,这样就更限制了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即使偶尔有交流也是吞吞吐吐。由于长期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提升,在课堂上表现为总是低头、避开老师的目光,这严重影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2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 农村小学生书包里除开教科书还是教科书,没有其他课外书籍。学校没有图书室,家里没有图书架,就连超市、电梯等只是在电视里看见过,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更不用说玩电脑游戏或通过电脑查找自己学习所需的知识。他们生活圈子狭小、知识面狭窄,口语交际教学难以开展。

1.3领导、老师重视不够。新的课程改革已贯彻到每所学校,新的《课程标准》每个老师都已学过,但在落实上存在问题。一是学校在课表上没有排口语交际课,导致老师想上口语交际课,但没有时间;二是即使排了口语交际课,但往往被语文、数学课挤占,学校领导知道被挤占了也懒得去过问,认为只要统考成绩考好就行了;三是在考试的卷子中没有口语交际的知识点,导致老师们错误的认为口语交际课不重要,认为可上可不上。因此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难以提高。

2.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1激发小学生说话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口语交际的训练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说话的兴趣,他们就会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1.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与学生保持良师益友型的朋友关系。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他就乐于去完成这位老师布置的作业,乐于向这位老师倾诉自己的小秘密,乐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也就达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1.2对小学生应多鼓励。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以真诚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有些孩子从小就用地方语言说话,给学习普通话造成了障碍。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哪怕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批评,以免挫伤积极性。可用"能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你真棒""一下子能说这么多,你太了不起了"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给学生从心里上有一种温暖的感受。作为学生他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鼓励性的语言能给学生以满足,当你满足了他心里的需求时,反过来他会满足你对他的要求。

2.2正确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除开教材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儿童心里特点,增添或更换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农村小学生他们接触的是大自然,看见的是农活、农事,玩的是踢毽子、捉迷藏等。因此,口语交际的内容应多以大自然、农活、农事为主。如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美,与孩子们一起玩蜗牛、捏泥巴、摘野花、踢毽子、捉迷藏等,这些内容具有儿童情趣,让他们边玩边说,使思维和语言同行。

2.3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他们的倾听就会认真仔细,他们的表达就会声情并茂,他们的交往就会积极主动。

(1)、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境。社会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只要我们留心社会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 : 一周快结束了,为了小结本周的班集体生活有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老师:谁能用一个词概括本周的班集体生活。

学生1:辛苦

学生2:忙碌

学生3:舒畅

学生4:高兴

......

老师:你能用二、三件事说明"辛苦"、"高兴"吗?

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发言:

学生1:为"六一"庆祝活动同学们紧张排练节目,为了办好班上的黑板报同学们认真准备材料,为了"六一"班级篮球赛同学们积极参加训练。所以说"辛苦"。

学生2:排练节目虽然辛苦,但我学会了跳踢踏舞;庆祝六一儿童我们班排练的节目取得第一名,所以我"高兴"。

……

老师:能将你说的二、三件事用一定的词语串联起来,说一段话吗?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一人发言。

由于同学们亲身经历了一周的班集体生活,老师由浅入深的用语言创设了口语交际情境,同学们乐于交际,乐于表达。

(2)、模拟生活,创设交际情境。模拟生活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极为相似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听、去说、去感受,使口语交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农村小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每逢节假日或自己的生日,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或听到父母的问候。怎么办呢?老师创设了《打电话》这样一个情境:

电话铃响了

师: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我是小明的爸爸。您是王老师吗?我就是。有什么事吗?今天是小明的生日,我祝小明生日快乐。噢!小明正在上课,过一会儿打过来,行吗?行!行!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都说什么了吗?

生:老师用了"您好""请问"礼貌语言。叫小明的爸爸过一会儿打电话过来。

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很亲切,语气委婉

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要听清楚、说明白、说话时要有礼貌,还要有一种亲切感。

电话铃响了

师:喂!您好!请问您是小明的爸爸吗?是!是!能让小明接个电话吗?可以!

小明:喂!是爸爸吗?是!今天是你满11岁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谢谢爸爸!爸爸,您在外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我在家会努力学习的,请您放心。(小明眼睛湿润了)

师:刚才小明接了个电话,你听到小明说什么了吗?

生:谢谢爸爸,并希望爸爸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很有礼貌。

师:同学们两个为一组,练习打电话。然后抽几组上讲台表演。

模拟这样一个生活场景,是因为他们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问候,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父母表达的欲望,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3)组织活动,创设交际情境。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组织一些如游戏、比赛、手工制作、绘画等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交流,激发其说的欲望,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小手工《粘蝴蝶》可预先布置学生从家里带来彩色毛线两小段、花生米十多颗、彩色纸两小张,另外胶水、纸张、小剪刀由班上集体解决。首先同桌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来粘蝴蝶的头,用什么粘蝴蝶的身,用什么粘蝴蝶的翅膀等,其次是自由粘蝴蝶,边粘边说,老师指导。学生经历粘蝴蝶过程后,老师引导他们在本组内动口说粘蝴蝶的过程。用上"我先粘……然后粘……再粘……最后粘……"等完整的句子。最后每组推荐一人展示粘蝴蝶的成果,并说说粘蝴蝶的过程,说说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小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活动过程,在交流时学生想说、乐说,有话可说,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只凭语文学科、语文老师来完成是办不到的。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及相应的老师都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口语交际,渗透口语交际。《新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老师有责任把其他学科的老师联系起来,让他们共同担当起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

总之,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多关注,多想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力,让农村学生个个都会说,个个都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