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创新之路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jm/zgjm201515/zgjm201515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jm/zgjm201515/zgjm2015150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jm/zgjm201515/zgjm20151509-3-l.jpg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莱州人,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高级经济师,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全球著名企业家,创建了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他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瑞敏是海尔集团创始人。他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
  他先后获得以下殊荣:
  1996年,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1999年,获英国《金融时报》“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称号;2001年,获2001年度中国“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领导人”、“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2002年,获“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称号;2004年,获美国《财富》杂志“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称号;2005年,获《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位居榜首)称号;2006年,获“亚洲品牌创新终身成就奖”称号;2007年,获“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获“中国改革30周年功勋人物”、“30年中国品牌人物贡献奖”称号;2009年,获“中国品牌杰出贡献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和CCTV经济年度人物“十年商业领袖人物”称号;2010年,获“60年中国品牌功勋人物”、美国《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称号;2011年,获全球政商领袖峰会2011年度“全球睿智领袖精英奖”和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十大创新人物”称号;2012年,获第七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领导人);2013年,获“亚洲品牌永远精神领袖奖”;2014年,获2014凤凰财经峰会年度“改革动力奖”;2015年,获美国最佳实践研究所( BPI)颁发的“杰出首席执行官”称号等。
  1984年,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当时已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30年来,张瑞敏始终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引航海尔,持续发展。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200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9%。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发布的2014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零售量第六次蝉联全球第一,并首次突破两位数的市场份额增长。海尔“五大战略”领跑世界
  张瑞敏确立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战略、网络化战略”,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名片战略。张瑞敏说: “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以‘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体验’为目标。”当时,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企业非常多,但以这种观念去干的并不多,很多人觉得原来设备差,引进很好的设备,产品比原来要好得多,市场又供不应求,卖就行了。但是,张瑞敏说,当时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最想得到的、高质量的产品。
  “要实现战略目标,得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的路径。”张瑞敏说,“当时同行业的路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全力以赴上产量。而海尔走出的差异化路径是:靠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他说,当时典型的事件就是砸冰箱,我带头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在那个物资短缺,冰箱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这个举动曾让很多人不解。砸冰箱砸的是一种观念,砸醒员工的质量意识。
  多元化战略。张瑞敏说: “抓住机遇,积极进行企业兼并和工业园的建设。”他说,“当时,海尔兼并了包括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在内的多个企业,有的甚至是跨所有制兼并。通过兼并,海尔一下进入到了很多领域,但进入很多领域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系列白电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张瑞敏说: “我当时提出一个口号是‘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注重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观念。这和很多企业的兼并完全不一样。海尔提出要多元化发展时,受到外界很多质疑,很多人认为海尔做多元化肯定不行。”他说, “我觉得本质不在于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本质在于能不能有一个可以给用户提供系列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如果没有,专业化和多元化都没用。这个时期很多企业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了,忙于补质量这一课,顾不上服务体系的建设。”
  国际化战略。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以出国创牌,而非出口创汇的观念确定了海尔的定位。
  张瑞敏说: “这个时期,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但宁可在国内喝汤也不到国外去啃骨头的观念决定了很多家电企业做定牌,而不是创牌。当时,海尔采取了两个差异化的路径,一是在美国南卡建厂;二是购并意大利一家冰箱厂。这两个举措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媒体说美国的工厂都到中国来设厂,海尔反其道而行的跑到美国去设厂,最后肯定以失败告终。”他说, “我知道,到美国设厂肯定没有成本的优势,但今天来看当时的决策是对的。并购意大利工厂也曾被记者认为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但实践证明这一决策不但不愚蠢,反而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决定,意大利工厂在海尔‘三位一体’战略的落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球化战略。张瑞敏在观念上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满足大规模制造转变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观念,加快走上去的步伐。从创造用户的角度和创造用户满意体验的角度,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白电引领的体验。
  张瑞敏说: “当行业都在打价格战时,我率先在家电业推进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建立社区店,配以建成的三专店体系,建立一条以企业为中心到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道路。”他说, “要做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也就是用户要就能马上提供,用户不要也不会形成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