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禁摩背景与理论基础


  摘 要:南宁市为了抑制摩托车所引发的对环境、社会的负外部性,决定实行禁摩,但是禁摩令的出台却没有使人们朝着预想的方式出行,而是选择了与摩托车的负外部性类似的电单车,从而给南宁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带来更大的负外部性。
  关键词:禁摩;外部性;公共产品
  一、南宁禁摩的背景
  (一)南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非常适宜摩托车的运行。
  南宁市区地势平坦,南北相距15公里,一年四季温暖,无明显寒冬。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不断延伸,新兴住宅小区蓬勃兴起,摩托车作为灵活、方便、快速、适应多种路况的代步工具在南宁非常受欢迎。
  到2001年底南宁市城区人口131万人,城区面积110多平方公里,市区道路面积688万平方米,已建成道路600多条,通车总里程700多公里。同期南宁市行驶的摩托车总数达50万辆,其中南宁市籍号牌的摩托车有40万辆,还有大约10万辆周边地区的号牌。以此计算,南宁市每25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人均拥有量居全国之冠。而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天150辆的幅度在增长。南宁市已成为“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西南边陲,长期得不到开发,并且南宁并非广西的经济中心,人均收入较低,摩托车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讲是一个客观的选择。
  (二)摩托车的运行所引来的外部性问题导致禁摩令的出台
  1.环境污染
  2001年南宁空气质量总体为优,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其指标比1993年的指标高出一倍,在南宁市主要交通道路上空,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指标已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上下班高峰期污染程度更甚,并且由交通道路上空向道路两边蔓延的趋势。据统计2000年,在市区道路行驶的摩托车的大气排放有害污染物一氧化碳11342吨、氮氧化物2380吨、非甲烷烃2044吨,分别占市区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5%、324%、578%。南宁道路空气成为威胁市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敌人,同时摩托车行驶所产生的噪音也对市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交通事故
  由于摩托车登记管理的严格性较差,驾驶人员不需要考取任何资格证件就可以上路行驶,再加上驾驶人员的素质等诸多方面决定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据统计:2001年南宁市共发生涉及摩托车交通事故509起,占立案交通事故总数的454%,造成177人死亡,占年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543%。摩托车驾驶员交通违章共64万人次,占车辆驾驶员违章总数的414%。
  3.犯罪
  摩托车的普遍使用,也引致了大量的犯罪行为,危害着南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2000年到2001年,南宁市共发生盗抢摩托车案件5103起,损失4297万元;发生飞车抢夺案件2298起,损失1220万元。
  (三)禁摩令的推出
  2001年1月10起停止办理南宁市(含市辖区、县)摩托车注册登记。
  2002年3月10起注销所有已发放的摩托车《营业运输证》、《营业执照》,禁止并严厉查处摩托车客运行为;注销残疾人专用车《营业运输证》,残疾人专用车只限于残疾人代步工具,有关部门应在积极引导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实施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保证好人民群众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002年7月10日起,禁止非南宁市籍号牌的各种类型摩托车进入南宁市快速环道以内所有道路行驶。
  2002年起,根据流量状况对摩托车行驶时间和道路范围逐步进行调整。
  2002年1月10日起对所有在用摩托车实施强制报废解体制度。全面停止二冲程发动机摩托车上路行驶。
  2002年1月10日起对尾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摩托车分别给予相应处罚。
  二、南宁禁摩的理论依据
  (一)外部性问题
  南宁禁摩起始于摩托车所引发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这里摩托车带来的外部性主要是负的外部性,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摩托车的运行所引发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发和犯罪等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负外部性。
  (二)公共物品
  全面禁摩之后,必须提供相应的公共交通替代品,这就涉及到了公共物品的定义和提供。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其消费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萨缪尔森,1954)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边际消费成本为零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来提供,而是应该由政府等相关部门来提供。(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本文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项目名称: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创业机会:基于欠发达地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AE110045,项目批准号:71163005)
  参考文献:
  [1] 曾红颖:《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及转移支付效果评价》[J]《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2] 江明融,2007:《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
  [3] 王伟同,200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分析框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第 5 期。
  [4] 曾红颖,201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与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第 4 期
  [5] 安体富、贾晓俊,2010:《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均等化方案设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 3 期
  [6] 数据来源于统计局网站和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