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信息化研究

赵 扬

(1.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高校教学状态是指高校教学工作过程中各方面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形态[1]。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的概念[2]。此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文件[3]:2004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关于报送2003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部分数据的通知》,提出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公布制度[4];
2006 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5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教育部于2005 年起建立每年统计和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制度[5];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批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项目”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项目”建设的通知》中,提出了关于研制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相关内容[6];
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7];
2012 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相关要求[8]。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数据上报要求,高校需对本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及时上报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运行状态、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同类院校进行对比,研究目前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9]。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是十分重要。

教学状态数据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10]。静态数据主要包括师资、学生、教学经费等相对比较稳定的数据。动态数据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等不断更新的数据。教学质量监测是指监测机构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性监督,检测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监测过程[11]。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主要采用网络数据库系统等信息化方法来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教学状态数据库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把与教学工作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形式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建立起反映高校某一时间段的教学全面运行状态的数据集,展现学校在一定工作阶段内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的方向等[12]。教学状态数据库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数据库,主要存储学校教学状态数据的基础信息,可通过自动采集或人工采集的方式从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获取;
第二部分是经加工后的统计结果数据库,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状态数据、教学任务数据、教学结果状态数据、教学行为状态数据和教学资源状态数据等,该类数据主要为决策部门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是基于教学状态数据进行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学校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完成情况、学校教学环境和管理情况、教师教学过程、学校师资结构、学生学习行为和道德品质、学科命题及考试成绩等情况。教学质量监测是对教学状态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和研究的结果。

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正常进行的基础是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和教学质量反馈的常态化。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多级督导组听课和检查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和检查制度、课堂教学网上测评制度、日常教学巡查制度等;
教学质量反馈制度主要包括:校级管理部门基于教学状态数据定期形成相应的教学质量报告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促使相关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并形成解决对策;
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后,向教学决策部门提交报告作为决策依据。

虽然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进行了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但在其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学状态数据的维护人员一般习惯于使用电子表格或其他较为简单的方式,对数据录入信息系统操作并不接受。因此,如发生岗位变动或各类突发事件,都会引起数据丢失。

(2)缺少系统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支撑。通常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都是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扩展或升级。在使用过程中,新扩展的系统与原有系统有时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影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大规模数据分析效果。由于教学状态数据是由各部门单独采集,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也会导致部分数据不能多部门共享。

(3)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做好功能需求调研工作,直接购买成品,导致信息化管理平台不能支持基层全部教学状态数据的存储要求,很多数据仍然需要人工统计和单独存储,因此会经常出现教学状态数据遗漏、错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2.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监测常态化责任制,教学状态数据更新滞后。通常学校都会不定期地对教学状态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更新。但由于没有建立常态化数据管理制度,所以数据更新没有固定期限,很多教学状态数据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到系统中,因而造成教学质量反馈不及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2)部分教学状态数据缺乏真实性。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参评率”,往往把完成评教工作与查询成绩进行了绑定,导致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评教评学任务而随意打分,进而出现全“A”或全“B”选项的问卷,区分程度较低。

(3)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缺乏开放性。未能形成以学校主体,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引导,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未能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1.规范教学状态数据常态化管理,确保监测效率

(1)需要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常态化管理制度。教学状态静态数据需要在每学期初完成前一个假期内发生的变动数据更新,在对应学期期末完成本学期内发生的变动数据更新。而对学校发展有较重大影响事件(如学校新增学院专业等)的数据,则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以确保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支持能力。高校每学期的常规教学检查制度一般包括期初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是教学状态动态数据采集的重要途径。在完成每次的常规检查后,需要完成相关的教学状态数据的录入工作。

(2)需要积极进行教学状态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培训工作。定期对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及系统运行维护等培训,以确保教学状态数据采集能有效进行。基于实际教学运行情况,需要及时更新师生互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在开展互评之前,开展评价宣传,以确保互评的真实性。

(3)需要重视教学状态监测的开放性。需建立校外组织机构与学校教学活动的相关合作信息沟通制度,相关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在每学期期末完成本学期的校内外合作教学状态数据的整理工作。

2.建立基于教学质量诊断的监测常态化制度

在对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关评估标准做出质量诊断,其目的是为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质量控制或整改提供决策依据[13]。因此,可以基于教学质量监测诊断的主要内容来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制度[14]。以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目标为出发点,将其按照层次进行分解,形成各院系专业的教学质量目标,然后依据年度教学质量目标编制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1)建立课程教学运行质量监测常态化制度。该监测一般以学期作为周期进行,形成教学运行质量报告,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专业基本理论满意度调查;
教学管理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现有教学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15];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有效性。

(2)建立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的监测常态化制度。就业监测一般以学年为周期进行,形成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单位层次、未来发展空间及就业满意度等。毕业生离校后根据其就业岗位的代表性,按照年度周期持续跟踪部分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其就业是否满足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

(3)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教学计划执行质量的监测常态化制度。该监测一般以学期作为周期进行,形成专业培养方案及执行质量报告,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目标期望值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的吻合度[16];
实际办学条件和水平支持情况;
学生能力与毕业要素要求的适合性;
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变更情况;
教学计划的修改建议等。

3.合理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完善监测系统结构

(1)制定教学状态与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规划。第一步是明确现有教学管理应用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
第二步是在教学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具体的功能需求,明确现有教学管理应用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第三步是借鉴其他相关组织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
最后,制定出学校教学状态与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实施规划。

(2)引进信息技术。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具有公益性,所以应当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引进相对成熟的技术,避免出现应用中断;
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性,需要实现基于面向互联网有线终端和无线终端的两类监测数据采集方式,方便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据录入;
基于高校经费的实际情况,充分保证各类硬件设备的性能可以支撑信息化系统所有功能的实现。

(3)明确信息化系统中教学状态监测模块和教学质量监测模块功能。教学状态监测模块:能够满足全部教学状态静态和动态数据的存储需求,分别从校级、院系级、师生级、课程和专业等层面,提供各个管理主体的系统操作入口,具备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集成等功能。教学质量监测模块:能够对系统中汇总的数据,结合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运用相应的处理算法进行分析,对主要结果进行提取后,生成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报告。

(4)保证新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系统性。能够明确原有系统和新拓展系统各自支持和实现的功能,出现故障可以准确定位;
能够实现原有系统与新拓展系统之间的相关业务操作和数据的相互贯通,保证数据传输的兼容性;
能够为继续进行信息化建设留好拓展接口。

4.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监测常态化职责

(1)在学校层面,明确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的领导机构。其成员可由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制定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总体工作方案,协调校级各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开展监测等相关工作[17]。同时在校级相关管理部门明确教学状态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相关管理责任人,每学期期末完成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整体数据整理和维护工作。针对教学质量监测需要有关负责部门定期制定和发布教学质量监测报告。

(2)在学院层面,明确教学状态监测工作组,成员由学院领导和各系负责人组成。主要工作内容是监督学院内各专业的监测常态化工作的落实情况。

(3)在专业层面,各系设立监测工作负责人,其职责是在学院的领导下落实各系的监测工作。监督各系教师的教学状态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及接受教师关于教学工作的各类反馈;
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合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生学业及毕业就业的相关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并接受学生学业过程中的各类反馈;
及时将校外组织机构与学校教学活动的沟通情况形成反馈意见;
各系监测工作负责人将相关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后录入教学状态数据库。

猜你喜欢常态教学质量状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1年4期)2021-09-03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状态联想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5期)2019-07-26生命的另一种状态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12期)2018-04-04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新常态”需要新举措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