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诱人“蛋糕”蕴涵无限商机


  机床是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机床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尖端建设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我国机床工业在国家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经历经济恢复时期和10个五年计划阶段,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较完整的体系,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
  
  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2004年,我国消费了世界机床产值的1/5。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以及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打破美国创造的全球机床消费记录,高达94.6亿美元。预计2005年中国机床消费将达百亿美元。
  
  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目前,我国机床产业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并正在积聚力量进行一次新的发展跨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表示,我国机床产业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总量供给能力不凡。从国内机床市场满足率来看,中国为48%,虽然与机床产业发达国家日本(86%)、德国(59%)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已经超过了法国(33%)、韩国(35%)、美国(30%)等国家;
  二是产品门类齐全。目前我国可供机床品种3500种,特别是作为机床产业发展标志的数控机床品种已达1500种,基本上消除了重要空白,这种态势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其中锻压机床、超重型机床、齿轮加工机床、电加工机床、快速原型制造机床品种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各行业用户要求。
  三是向科技制高点冲刺,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中国机床产业产品开发力量由3部分组成,受市场竞争直接带动的企业群体是产品开发的主体,由原行业综合研究机构转型的科技先导型单位发挥综合科研优势是有生力量,高等院校发挥基础理论与软件开发优势与企业密切结合或者以创新产品、实体进入市场。
  四是机床产业信息技术收到实效。相对于世界范围机床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我国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网络技术上,起步不晚,步伐不慢,效果明显,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床企业基本同步。如计算机辅助技术中有关辅助管理技术,在我国机床工业企业中已经初步涉足,有的已经配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不少厂家建立了活跃的企业网站,向国际市场推介自己的产品,并开始了电子商务。
  梁训认为,我国机床产业先后经历了3次跨越式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精密机床技术及生产体系的发展跨越、70年代以提供第二汽车制造厂整套装备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及生产体系的发展跨越;90年代以来,数控技术及生产体系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机床产业正在进行第四次跨越。
  第四次跨越的总体目标是:成为机床强国,在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基本适应,生产能力按销售额即满足市场需求不低于60%,出口额不低于10%。能够满足电站设备、汽车、航空航天、IT等为代表的行业需要的成套设备。
  
  国际合作全面提速
  
  近年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国际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到目前为止,三资企业数已占到全行业2238家企业的14%。德国吉特迈集团等一批外国企业在中国独资设厂;秦川机床有限公司并购了美国UAI公司。目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国际合作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合资由于中央和地方制定了很多吸引外资的政策,普遍建立了开发区,对合作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减免税、土地使用优惠、银行贷款优惠等,促进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中国各地的发展。近年来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北京第一机床厂和日本大隈;香港曼图实业公司重组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亚威机床有限公司与瑞士SMS及意大利SELEMA公司合作;上冲厂与加拿大ACUPRESS合作生产数控剪折弯机;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与意大利SAMPUTENSILI公司签订了齿轮刀具合资意向;上海三机床厂与捷克ZPS公司合作生产加工中心等。
  收购为开拓国际市场,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并购外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机床行业目前有大连机床集团并购了英格索尔专机生产厂;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并购了美国UAI公司;上海明精公司成功收购了德国的沃伦贝格公司。这是机床行业主动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市场的开始。
  独资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引得国外机床企业纷纷到中国独资设厂,如德国吉特迈集团在上海建厂、韩国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在烟台建设年产量达到1000台的加工中心,日本牧野公司、意大利利雅路等国企业也在我国建立了独资企业。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于成廷认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在国际合作中还要注意做到5个结合:一是国际合作和扩大国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结合。济南二机床通过与美国威尔森的合作,提高了生产水平,随后买下了该公司的销售渠道。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国际销售渠道的建立。二是国际合作与引进开发,包括引进智力相结合。在引进的基础上,做到消化吸引、开发创新、培训人员。三是国际合作和提高标准质量、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结合。机床行业目前引进了大约150项技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创新不行,一定要注意做好与基础工作的结合,带动行业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国际合作与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数控产业化结合。一项技术的开发,带动若干个品种的产业化,做到引进一项技术,开发一类产品(模块化),满足一方面(一个领域)的需求。五是国际合作与建立新机制、建立新型科研队伍结合。
  
  本土品牌快速成长
  
  近年来,我国在机床领域若干技术制高点取得突破并形成生产力。如作为当代超高精度技术前沿的纳米加工及亚纳米加工技术及设备,北京机床研究所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研制的几种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已投放市场。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它的 “数控成型磨齿机YK73125”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这表明以秦川为代表的一批本土机床制造商,正在以自主研发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制造产业链,积极树立高端自有品牌,这非常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床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民族机床装备自有品牌的快速成长。
  
  贸易逆差制约发展
  
  然而,在我国机床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埋藏着巨大的隐患,进出口的巨大贸易逆差和机床制造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机床工业的发展。
  来自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数字表明,从2002年至2004年,中国连续3年成为机床消费和机床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其中2004年,中国机床工具产品的进口额为89.3亿美元,而出口额仅为22.5亿美元,进口额为出口额的4倍,贸易逆差高达66.8亿美元。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市场部的统计,在金属加工机床领域,2004年我国数控机床的进出口额分别为41.1亿美元和1.2亿美元,进出口相差33倍。2004年我国进口金属切削机床84300台,花费43.66亿美元。在进口的84300台机床中,仅有数控金切机床30104台(占36%),但金额却高达34.31亿美元(占8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生产制造数控机床的品种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有关人士指出,中国机床工业制造工艺落后和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导致多数企业只能转而求助于海外。
  有关专家表示,多年来,我国机床大量依靠进口,如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等行业急需的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多数不能自己生产,这不但拖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后腿,而且也成为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