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四上《斜钩》教学课例

【摘 要】斜勾又名“戈勾”。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斜勾—戈—武”的层层递进练习,带其欣赏欧体、柳体中“武”的不同形态,讲解“持戈为武”“止戈为武”的典故,让生不仅感受到斜勾强劲有力的书写要点,亦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尚和平的精神。

【关键词】斜勾;笔法强劲有力;止戈为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5-0057-04

【作者简介】李兆慧,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德育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江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采用《书法练习指导》(湘美版)四年级上册教材,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写好“斜勾”,掌握其笔画要点。颜体的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帖和书写基础。方法上,学生可尝试自行读帖,教师由“扶”到“放”,将自主权交给学生。技法上,教师亲自示范,并实时投屏学生作业,点评反馈。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强化书写实践。”所以,课堂仍应让学生多写、多练、反复点评练写为主,体现书法课堂宁静之美,墨香之幽。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斜勾,掌握斜勾略带弧度、强劲有力的特点。

2.学习写好“戈”字、“武”字,掌握斜勾在笔画中的“脊梁”之用。

3.欣赏欧体、柳体中“武”的不同形态,感受不同书法家均做到“上紧下宽、斜勾强劲有力”的特点。

4.通过“斜勾—戈—武”的层层递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止戈为武”崇尚和平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斜勾略带弧度、强劲有力的书写特点,练习写好“戈”字、“武”字。

【教学准备】

课件、文房四宝、四格瓦当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卧龙吟》古琴声中进行课前准备及提按练习。)

1.生(边诵准备歌谣边布文房四宝):

拿出毛毡轻铺好  墨碟放在右上角

打开墨汁轻轻倒  拧紧瓶盖放桌脚

拿出纸张铺桌上  调整纸张找位置

打开笔帘拿出笔  卷好笔帘放桌底

轻轻蘸墨吸饱笔  细细舔笔墨均匀

舔好笔墨放笔搁  端坐闭眼定心神

2.(静坐十秒)师轻声念:凝神静虑,端己正容。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两个提按练习。

二、以文入字,持“戈”为“武”

师:同学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

生:甲骨文。

师:是的,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师:谁来猜猜,这個甲骨文是哪个汉字?并说出理由。(见图1)

生1:戈。

生2:不对!我觉得是武,字的下面部分还有一个像脚一样的笔画!

师:你观察真仔细!持戈而行,拿起兵器去战斗,就叫“武”。(见图2)

师:还记得吗?我们之前讲武王牧誓时,武王说了什么?

生:《尚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意思是说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发布誓词。

师:是的,将士们拿起武器去战斗,是为了保家护国。在古代,武力对一个国家来讲,非常重要。于是,历朝历代,大书法家们写下了各种“武”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个字中哪个笔画最重要?

生:斜勾,它在字中就像人的脊梁。

师:你不但会观察,更会比喻!一笔为一字之主,斜勾,也称“戈勾”,一般比较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好它(板书“斜勾”)。(见图3)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学的文字、历史典故,以文入字,理解持戈为“武”,以武入“戈”,让书法与文化、历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体味“道日用而不知”的妙处。软笔书法课堂不只是单一的技法提升,更是一种文化渗透。初步感受书法文化的内涵美。

三、学习“斜勾”,强劲有力

(一)读帖范写

师:大家观察“斜勾”,自行读帖,发现它的特点了吗?

(出示读帖要点:一读“结构位置”,二读“起笔收笔”,三读“行笔粗细”。)

生1:它的结构是左上右下。

生2:它起笔处折锋向右,顿笔铺毫,收笔处右上挑出,力送锋尖。

生3:它向下行笔,略带弧度,且强劲有力。

师: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家现在读帖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所有要点一一囊括。下面看老师范写,此笔画高处顺势而下,体态较长,略带弧度,在一个字中常作主笔,尤为强劲有力。(边范写边强调要点,见图4)

(二)临写互评

师:请同学们在书法纸临写2个斜勾,注意坐姿。

生提笔练习,师相机采用圈点法指导。然后选取2幅较有特点的生作,第一幅问题比较明显,第二幅相对较好。

师:大家写得尤为认真,我们看看小伙伴的作品吧!你觉得他注意到了哪些要点,有什么改进建议?或者你觉得他哪些地方写得好,想夸一夸?

(生自由评价,师引导其发言主要集中于“戈”的书写要点。)

师:书上这样形容斜钩:形态矫健,舒展,很像习武人摆出的架势。书写时既不可以僵直,也不能太弯曲。(见图5)

学生再次练写1个斜勾,同桌互评,观察是否掌握“挺而不僵,弯而不弱,强劲有力”的要点。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读帖,从“结构位置”“起笔收笔”“行笔粗细”细致观察,再通过范写、练写时圈点、评讲时批注、学生互评再练等方法,使“戈”强劲有力的书写要点入脑入心,很好掌握,为后期笔画入字打好基础。

四、自读“戈”字,戈如发弩

师:我们都知道,颜体方正茂密,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开创了书法盛唐气象的先河。(见图6)

出示“戈”字,生按照读帖要求自行读帖,师范写,生互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画到字,因为学生前期已经熟练掌握读帖方法,其他笔画在三年级已学习过,所以不存在太大难度,该字书写基本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注意引导要点即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练习书写的时间。

五、写好“武”字,“戈”为字主

师(出示“武”字):通过前面的练习,同学们已充分感受到“一笔为一字之主”,古人还讲“一字为一篇之主”,如何写好“武”字呢?

生1:同学们,请跟我一起先来观察它的“结构位置”:武字为半包围结构、上紧下宽。短横、长横大概平行,“止”靠近横与斜勾相交处,且竖短。斜勾长大而伸展。

师:你的描述准确又专业!

生2:我来说说“起笔收笔”:它的横画分别从左斜线、横中线起笔,斜勾从竖中线左侧起笔,左斜线右下方收笔。

生3:以上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我补充一下“行笔粗细”:颜体的特点就是横细竖粗,这个字也不例外,我们书写时主要注意斜勾的强劲有力。

师:同学们侃侃而谈,把“武”字的注意要点都一一概括了,真是青胜于蓝啊!(师概括要点,见图7)

师范写“武”字,生临写两个。师巡视相机指导,评价学生代表性作品,指导修改,并展示优秀作品。

生再次练写1个“武”字,同桌互相点评,观察是否掌握“上紧下宽、斜勾强劲有力”的写作要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详细观摩“戈”字在“武”字中的结构、变化、写法,尽量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相机补充,强调整个字“上紧下宽、斜勾强劲有力”的要点,大量时间仍留给学生反復点评练习,以期收获。

六、对比欣赏,止“戈”为“武”

(一)体味“止戈为武”

师出示欧体、柳体中“武”的不同形态,学生畅所欲言,感受书法家虽书写形态不同,但英雄所见略同,在书写此类字时均做到“上紧下宽、斜勾强劲有力”,书写才会漂亮。

生自由发言。

(二)聆听“止戈为武”

师: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当年的周武王号召百姓们拿起兵戈战斗,是为了统一天下,恢复和平;后来,楚庄王和晋国打仗胜利时,不同意把晋国军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借以炫耀楚国的武力。他认为战争不是为了宣扬军事实力,而是为了禁止强暴,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他认为“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这就是止戈为武的始文。后人用它表示通过正义的战争平息战祸,求得和平;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三)书写“止戈为武”

请大家拿出四格瓦当,书写“止戈为武”,感受我们中国文脉中流淌的和平精神。我们不仅要延续这种民族品质,更要努力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展大国气魄,传文脉精神。

(四)展示“止戈为武”

学生自由书写,积极展示。(见图8)

设计意图:先欣赏名家书法,感受大家气魄,再聆听楚庄王“止戈为武”的历史典故,明白书法不仅是技能,汉字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精神。我们要与祖先一脉相承,激发自身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与文化的情感。

七、结束教学

(在《卧龙吟》古琴曲中进行课后工具整理。)

生(边诵边收工具):

宣纸折好收起来  笔放笔帘卷起来

毛毡轻轻叠起来  墨汁勿忘拿起来

东西收好放布袋  端起墨碟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