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反思(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阳》教学反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太阳》教学反思(全文完整)

《太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科普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文体内容枯燥,语言朴实,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加上,五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决定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文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但是这节课上,学生还是较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大都积极动脑、敢于发言、合作学习的氛围浓厚。

  不足之处,学生的发言不够精彩,朗读还不够到位。

  过程反思: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说明文的教学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学导入时,我播放后羿射日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来导入此课,进行学习。

  2、重视朗读,读中领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读得好”,等于教学工作成功了一大半。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朗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这节课朗读占了重要位置。从篇幅内容上,有全文读,分节读,分句读;
从形式上,有放声自由朗读,个人读,集体读;
从方法上,有快读,品读。朗读基本上做到了形式各样,朗读充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朗读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在教授写作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感悟,再指导朗读体会写作方法。

  3、强调整体感知,培养概括能力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然后,通过品读前三段,学生概括出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4、合作学习,重视个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通过哪些具体的语句得出太阳的这些特点的呢?请画出来并好好的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了解到太阳的这个特点的?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在强化一些。

  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

  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突出课文重点。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这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众多的文体中,说明文应该算是一种比较枯燥的文体,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故事性强,也没有散文那种令人陶醉的魅力。

  怎么样才能让说明文变得生动起来呢?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在本篇课文中有大量的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和比较说明等不同的说明方法。在教学中我尽力采用孩子们熟知的一些事物来进行说明,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多种说明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也涉入了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时,我的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种自豪感。

  原来说明文也可以这样“生动”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似乎都如意料之中,一步一步地进行着,但正当进行到画龙点睛之处时,却被卡住了喉咙: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现实谈谈自已对太阳的认识,但学生仿佛是被课文所套住了,只知道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有的甚至是一字不变的读出来,显然学生此时的思维已经被课文内容所局限,而教师此时应该做的是将他们从定格的思维中及时引导出来,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而这一点却是我备课中所未预见的,我并没有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点上我是不够成熟的,我还应当不断地自我完善,多向其他前辈们请教、学习。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说明方法的教授上。

  为了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我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太阳“远”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最简单说明方法——“列数字”,让学生肚子找出有关于数字的句子,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句子的不同,再利用句子与句子间的差异,引入其他的几种说明方法。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虽然对说明方法的解释下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但由于明确说明方法之间的区别后,没有及时然孩子们进行巩固,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

  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之外,并及时地进行巩固尤为重要。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并给予一定的实践机会,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