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证的本质

摘 要:几千年来,中医以其低成本、治疗简单、所用药物来源广且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为无数民众疾病治疗和保健做出了卓越贡献。已证实中医在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感染、代谢失常等疾病治疗及人体保健与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阴阳本质问题一直未能从理化指标上获得解决,这极大地影响了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的进一步结合,也阻碍了其为世界范围内民众的健康提供服务。系统研究中医阴阳关系的辨证及其与病因的联系,以及中药药性、药效与阴阳证的关系,提出中医阴阳证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形式,这些微观物质的理化指标就是以锌(Zn)和铁(Fe)为主要代表的化学元素,其中Zn代表阴,Fe代表阳,即锌-铁阴阳论,人体中Zn与Fe的比例代表阴阳的平衡关系,Zn与Fe比例的变化,以及Zn和Fe总量的变化,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与体质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补充人体内Zn和Fe含量,达到治疗疾病与抑制肿瘤形成、控制衰老等目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医学;阴阳;证;锌;铁;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7-030-06

起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医阴阳学说是重视研究阴阳平衡和阴阳互相转变的内在根据和规律的医学方法论,它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1],它是中医阐述和分析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2]。

两千年来,中医阴阳学说一直贯穿于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乃至养生等各方面,其根本点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方法调整其阴阳的偏胜偏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国数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阴阳理论用于指导医疗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尽管西医在细菌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等的治疗上得心应手,但中医在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感染、代谢失常等疾病的治疗以及人体保健与抗衰老等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3]。

然而,长期困惑大家的问题是:中医阴阳的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表达?阴阳学说可否从微观物质上得到认可呢? 

1973年,Gober[4]提出cGMP和cAMP这种双向控制系统是阴阳学说的原理所在和基础,并认为,cAMP升高为阳,cGMP升高为阴。但是,以后的研究却出现不同结果[5-7],同时也发现,除cAMP和cGMP外,人体中能够产生具有类似效应的物质对还很多,如血栓素(TXA2)与前列环素(PGL2)等[8]。这表明,cAMP与cGMP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中医阴阳的物质基础。

为阐明中医阴阳的本质,许多年来,中外众多研究者对各种可能是阴阳证本质的物质进行了较全面探索,观察到一些与阴阳证本质有关的现象和事实,如激素、酶、cAMP、cGMP、ATP、微量元素和神经物质等,虽未有完全满意的结果,但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阴阳是存在的”,中医学所讲的阴阳及阴阳平衡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的[9-10]。

反思和总结中医近40年的研究结果,结合对微量元素研究的一些新成果[11-12],我们认为:中医的阴阳证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形式,这些微观物质的理化指标就是以锌(Zn)和铁(Fe)为主要代表的化学元素。其中Zn代表阴,Fe代表阳。人体中Zn/Fe的比例代表阴阳的平衡关系,其数量的变化,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与体质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下面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

1 中医对阴阳症候病因的判断符合Zn与Fe所对应的阴阳关系

1980年,李民乾[13]测定了114例虚证患者血清中的钾、钙、铁、铜、锌、溴等元素的含量,发现虚证与患者体内元素浓度反常有关,与正常人对照,阴虚、阳虚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升高,锌/铜比值显著降低,阴虚病人血清铁含量明显升高。朱玫等[14-15]研究表明,阴虚、阳虚患者血清和头发中的锰、锌含量明显降低,铜明显升高,阴虚比阳虚更明显。王秀云[16]则发现阴虚患者铁、铜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阴虚证男性患者铁与铜呈负相关,女性患者铁与铜,锰与锌呈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在邱保国等[17-18]的工作中得到证实。刘福春[19]对40例老年阳虚证者研究中发现,血清锌、铜显著比正常老年人低,亦低于非老年人,提出老年阳虚证的发生可能与微量元素锌、铜的不足有关。

在对分别辨症为阴虚、气虚、气阴两虚等包括肺肾阴虚患者、脾阴虚患者、脾虚胃病患者、慢性肝病患者、女性更年期阴虚阳亢和肝郁气滞症患者、甲亢阴虚患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冠心病人、糖尿病人等的大量研究都发现,在血清、全血或头发、指甲等不同样品中,锌的含量均明显降低,锌/铜比值降低,发铁值升高,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20-26]。

显然,微量元素与中医阴阳辨证及病因有极密切的联系,阴阳失衡与锌、铁、铜等的失衡存在对应关系,阴虚证普遍出现锌下降,铁上升状况,而阳虚则出现铁、锌、铜同时降低。

出现以上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出现疾病而造成微量元素变化;二是由于微量元素失衡而产生机体阴阳失衡造成疾病发生。究竟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研究发现,“阳虚”小鼠的心、肝、脾、毛、骨等出现镁、铁明显下降症状,喂饲右归丸能够改变阳虚症状,提高镁、铁、锌含量[27]。针对阴虚患者出现锌下降现象,通过加入含锌药物进行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体内锌含量恢复健康水平[28]。这表明,微量元素变化才是引起阴阳变化的根本原因。然而,如果说,阴虚证引起锌下降,铜、铁上升,为什么阳虚患者会同时出现锌、铁下降现象?我们认为,由于人体通常处于偏阳状态[29],较易出现阴虚症状,而阳虚状态通常都是在阴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出现阳虚前,锌值本来就很低,阳虚也就必然出现锌值偏低。

综上所述,用中医阴阳理论来判断疾病症候病因产生的不同阴阳变化,其物质基础是以锌、铁为代表的微量元素,我们称其为锌-铁阴阳论。

2Zn与Fe所对应的阴阳关系符合中药药性、疗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陈和利[30]通过对176种中药的微量元素与功效进行分析,证实中药功效与铁、锰、锌等的含量有关。如中药的收涩、温里、芳香化湿和补阳作用可能与中药中锰的含量有关;而具有平肝熄风、收涩、清热、活血、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材中锌含量较高,关系显著,如全蝎的平肝、熄风、止痉功效与锌含量呈正相关。用于滋阴清热的寒性中药材中铁、锌、铜含量较高,如羚羊角含锌量丰富达196mg/kg,天然牛黄中含锌量达500mg/kg以上[31]。以后的大量研究工作都证实,滋阴、壮阳、补血、益气的中草药都含有丰富的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如何首乌、菟丝子、代赭石都含较多铁;人参、当归、五味子、白术、党参、红参,西洋参都含较高锌、锰;蛤蚧、阳起石、仙茅中含较多锌[32-34]。具有滋阴潜阳作用的复脉系列诸方,方中锌含量和锌铜比值都较高,脾胃双补药——清宫寿桃丸中富含铁、锌、硒、铬;补脾益气药——清宫八仙膳中铁、锌、钡含量高;补阳还五汤中铁、硒、铬、镍含量高[35]。

朱梅年[36-37]等提出,对虚证治疗应多采用微量元素含量高的中药对症下药,如对阴虚病人采用补阴药,包括鳖甲、龟板、玄参、墨旱莲、百合、南沙参、玉竹等的补阴药中普遍含锌、铜、铁较高;而对阳虚病人采用温肾阳药物,包括补骨脂、肉苁蓉、枸杞子、仙茅、附子、肉桂、仙灵脾、续断、女贞子,杜仲、菟丝子、生地、熟地等温肾阳药中均含丰富锌、锰,在补骨脂、何首乌、女贞子中含量尤高。马贵同[38]测定了气、阴两虚病人血清中铜、锌、铁的变化,并用中药进行治疗后,其症状消失,铜、铜/锌比值均恢复到正常水平,证明中药所含微量元素对人体起到重要补充与调节作用。采用枸杞子、杜仲、女贞子等治疗肾虚型老年高血压,可使血清中锌、锰含量显著增高,总有效率为89.1%。他也发现治疗肝病虚证、妇科病、心脏病、抗衰老等采用的一系列中药单味药和复方中,分别含有较高锌、铁、铜、锰、铬等微量元素[39]。

显然,中药的药性、疗效与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补阴药含有较高锌,补阳药含有较高铁和锰,补气与补血药含有较高的锌、铁、锰、铜。现在必须弄清一个问题:中药中起主要作用的到底是微量元素,还是包括生物碱、多糖等的生化物质?

我们认为,中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微量元素,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从中医的“医食同源”来看,许多病症在吃过某些食物后得到减轻和缓解,如“上火”“热气”后吃绿豆、莲子,这两种食物并没有含多少生物碱等物质,此外,常用石膏、牡蛎、龟板、龟甲作为滋阴良药,而这几种物质基本不含生物碱、多糖等物质,因此,显然并非生物碱、多糖等物质起主要作用。其次,以整体论和系统思想为指导的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多方位矫正机体中调节系统的失衡,其治疗是一种适应人体阴阳形式的方法,通过依靠和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及调节系统来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目的。因此,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作为多种酶的活性物质及血液的组成部分,体现出的调节作用显然远远超过中药中微量的生物碱、多糖等物质。在许多情况下,生物碱、多糖等的作用只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微量元素结合,促进微量元素能更好地被吸收利用[40-42]。第三,过去研究发现,如果把补肾方剂左右归丸中微量元素去除,其补肾作用远远不如原补肾方剂,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27]。对阴虚模型小鼠分别饲与滋阴补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中药及含锌等的微量元素药后,血铜下降,锌/铜比值升高,中药组血铜下降程度及锌/铜比值升高程度比微量元素组大,动物心、肝、脾、肾、全脑、睾丸等脏器组织中产生变化相似的血浆,显然,微量元素药和中药都能调节动物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发挥滋阴作用及缓解阴虚症状,中药复方体现出更好的效果[43]。同时也发现8-羟基喹啉和Cu、Fe各自都无抗菌活性,它们的络合物却呈现明显的抗菌作用[44]。

上述事实,再次证明微量元素作为生命物质对稳定阴阳平衡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中药对阴-阳证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微量元素与酶系统的关系进而调节机体平衡,微量元素是决定治疗阴-阳症侯的中药功效的主要因素,其中,中药中的锌起到补阴作用,铁起到补阳作用。中药中的微量元素在处于金属元素与有机成分形成金属络合物的结合状态,才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更适于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缺少,中药复方配伍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案。

3 对中医阴阳证的物质基础的进一步认识

归纳以上观点,我们认为:

(1)中医的阴阳证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形式,这些微观物质的理化指标就是以Zn和Fe为主要代表的化学元素。其中Zn代表阴,Fe代表阳。

(2)人体中Zn/Fe的比例代表阴阳的平衡关系,其数量的变化,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与体质的变化及疾病的发生。它的变化可用比例因子F来表示:

其中,CZn代表人体中锌含量,即人体阴的量;CFe代表人体中铁的含量,即人体阳的量。

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存在一个最佳的Zn/Fe的比例,近似等于一常数值,代表人体健康的最佳状态,是一种在平衡态附近摆动的高度自组织性、高度有序性的稳定态,可以把它称为适度平衡态。我们把它定义为平衡因子Fb: 

(3)如果人体中的F大于Fb,则出现阴盛状态,如果人体中的F小于Fb,则出现阳盛状态。其偏

离状态代表人体的健康情况,当F值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如在双绿线内(图1),人体的阴阳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人体处于健康水平;如果F值波动较大,超过绿线范围,进入橙线区域,表明人体已出现阴阳失调,处于亚健康及快生病状态;如果F值超过橙线范围,进入红线区域,表明人体已经出现严重阴阳失调,处于疾病状态。

(4)不同人体,由于个体的差异,其Fb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各自有自己健康状态的平衡因子。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Fb会稍微出现变化。总的来说,一个人的Tb值越高,表示他的健康状态越好。

(5)在生命过程中,Fe和Zn,Cu和Mn,Ca和Mg的功能活动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其中,Ca和Mg对Zn的阴的作用有促进作用;Cu和Mn对Fe的阳的作用同样有促进作用。在某些状态下,Ca和Mg对Zn有替代作用;Cu和Mn对Fe有替代作用,而这种相互联系是非线性的,并且在不同的脏腑、气血中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

(6)Fe和Zn存在着互相拮抗作用,在Cu和Mn存在下,Fe对Zn的拮抗作用得到加强,在Ca和Mg存在下,Fe对Zn的拮抗作用被削弱;同样,Ca和Mg存在下,Zn对Fe的拮抗作用得到加强,在Cu和Mn存在下,Fe对Zn的拮抗作用被削弱;同时,Fe和Zn又互相依存,表现为一方的过度降低会引起另一方的降低。

(7)人体中Zn/Fe的比例在不同的器官中不同,不同器官中比例和总量的变化分别体现为阴虚、阳虚与气虚现象。

(8)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一般生理状态下,人多处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中,也即阴阳不平衡的状态,正是这种不平衡的状态,生命才得以延续,这也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4 应用Zn-Fe阴阳论解释健康现象

(1)对肿瘤形成与发展的解释

研究发现,控制大鼠饮食在两个月里不含镁,结果这些大鼠都得了肿瘤。低锌对亚硝基肌氨酸乙脂对大鼠前胃肿瘤有明显促进作用[45]。对中国河北、河南、四川、山西及太行山一带的水样分析,发现食管癌高发区锌含量偏低[46]。胃肠癌患者血清中锌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铜锌比值也比健康组高;胃肠癌转移组患者锌值明显低于未转移组,铜锌比值也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7]。研究发现锌含量在肝癌细胞中减少,且减少程度与肝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48]。铁负荷过多易患肝癌,铁可能在正常肝细胞转化为肝癌细胞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肝癌组织中铁的总浓度要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铁负荷过多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肝癌细胞核中,Sb和Zn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人[49-50]。

以上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癌症患者普遍出现血清低锌、高铁等现象,微量元素的失衡可能是一部分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过去研究也指出锌能够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51-53],直接或间接影响致癌过程,口服葡萄糖酸锌能显著提高肺癌、胃肠癌、肝癌等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54]。

中医认为,癌变过程与机体阴阳失衡密切相关[55],肿瘤成因于“正虚邪实,气滞血瘀,脏腑失调,痰浊凝聚,毒热内结”,应采取“益气健脾法、益肾壮阳法、滋阴养血法、养阴生津法、清热解毒法、以毒攻毒法、化痰软坚法、活血化瘀法”施治[56]。王炳胜[57]提出肿瘤是阴凝而成,随病情发展在阴凝基础上产生的各种阳性并发症。沈海章等[58-59]认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正气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占绝大多数,治疗以益气养阴法运用最为普遍。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肿瘤的形成与发展同生命机体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虚证病人更易患肿瘤。肿瘤的发生是长时间、多因素、多层次、多重空间环境影响,并经多步骤积累而成的,但仍有万分之一的肿瘤会自动消失,即肿瘤细胞→(逆转)正常细胞→分化→凋亡(消失)。这说明,完全可能营造一种使肿瘤细胞逆转的多重空间环境,而中医在这种多重逆转空间环境的构建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已经发现许多温阳散寒方药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60]。通过中医的对症下药,辨证施治,造成机体系统处于一种促使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平衡的良性刺激的多重空间环境,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癌症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61,56,62]。

因此,我们认为,在Zn/Fe失衡,即处于偏离阴或阳较多的状态下,机体某些组织细胞的基因易出现表达调控失常,在体内产生一系列异常的生理生化反应,最后体现为疾病的发生,如产生恶性肿瘤。我们进一步认为,在阳盛状态下,易产生像肝癌、鼻咽癌、喉癌等恶性肿瘤;在阴盛状态下,易产生像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测定人体的F值(锌/铁含量比值),采用调整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来达到抑制与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阴虚的状态下及时补充锌,在阳虚的状态下及时补充铁,避免出现阴阳过偏状态,即可控制肿瘤的形成。

(2)对人体衰老与养生的解释

Feiendegen[63]等人测定了不同年龄组血清中的Zn含量,发现人自周岁起血清锌含量迅速增加,20-40岁达到最高值,以后就逐渐下降。宫振沛等[64]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变化明显,明显增多的元素有铁、铜、氟,明显减少的元素有锰、锌、硒、钴、锶、钛、镍和钙[65]。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铁、铝、镁、锰、锶、钡含量高于正常值限,钙、铜、锌、铅在正常值限[66]。对中国云南省白族长寿区80-97岁老人头发中的钙、镁、铬、铜、铁、锰、钼、锶、锌、镉等10种元素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发中有高钙、高镁、高锰、高铁、高铬、高锌、低铜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锰/铜和锌/铜比值[67]。陈玺等[68-69]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老年人体内含锌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血清铜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认为低锌高铜是一个重要的致衰因素,发现含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灸甘草等中药的健脾理气合剂能够使脾气虚证患者血清中的锌增加,铜降低,许多健脾方药,如四君子汤、山药、白术、人参、黄芪、黄精等,都含有丰富的锌。

显然,微量元素与人体的衰老也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生命衰老过程是出现阴虚,再到阳虚,最后出现Tb(锌/铁)总量不足的过程,因此,维持体内锌、铁含量的充足,是保持健康长寿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测定人体在健康状态下的Fb,以此为依据,通过日常监测体内F值来获知自己的健康水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会出现T值降低,形成过阳状态,必须经常滋阴,提高身体的T值,以达到较好的体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士德.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其忠.中医基础理论纵横解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曹俊芳.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J].亚太传统医药,2005,(4):41-51.

[4] 郑广华,张善徽.阴阳学说与环核苷酸[J].自然杂志,1980, 2(4):208-812.

[5] 邝安堃,顾德官,顾天华等.中医阴阳的实验性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2):742-744.

[6] 刘晓燕,申维玺,祁岩超.阴虚症本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现代临床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5,11(6):537-539.

[7] 俞海虹,周红桥.试述中医阴阳平衡观的实质[J].中医药杂志,2006,24(6):1074-1075.

[8] 李芳生.中医阴阳学说的分子基础[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4):156-157.

[9] 申维玺,孙燕.论中医证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肽及证本质的分子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1):696-968.

[10] 沈自尹.阴阳学说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11] 秦俊法,李增僖.中国微量元素研究20年[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12):1-20.

[12] 刘吉科.什么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J].亚太传统医药,2006,(2):40-46.

[13] 李民乾.人体穴位组织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J].江苏中医杂志,1980:1(2):37-40.

[14] 朱玫.阴虚,阳虚病人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变化的初步观察[J].中医杂志,1981,22(8):26-29.

[15] 白文娟.虚症病人血清中七种元素的初步观察[J].天津中医,1986,3(1):23-25.

[16] 王秀云.阴虚阳虚病人微量元素的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6-7.

[17] 邱保国.虚症病人发中五种微量元素分析[J].中医杂志,1985,28(1):58-60.

[18] 钟达锦.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1991,(2):34-36.

[19] 刘福春.老年阳虚患者超氧化歧化酶与血清锌铜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8):473-476.

[20] 冯菡芳,程威英,黄锦文.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虚症患者中血清锌及铜的变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4-7.

[21] 汪坤.肾虚病人发微量元素测定的初步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1983,3(1):38-41.

[22] 刘锐.83例阳虚病人血清锌值测定与意义[J].陕西中医,1984,4(6):8-10.

[23] 张厚绍.血瘀症与微量元素[J].浙江中医杂志,1985,18(5):227-230.

[24] 秦俊法.中医虚症与长寿老人发中微量元素相关关系的探索[J].微量元素,1986,4:28-30.

[25] 杨世兴.59例阳虚病人血清锌值测定与意义[J].陕西中医,1989,9(8):374-376.

[26] 宁选.老年高血压病中药治疗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J].中医研究,1991,4(1):21-24.

[27] 吴志荣,徐莲英,陶建生.补肾方剂的作用与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J].中成药,1993,15(10):30-32.

[28] 焦君良.虚症与微量元素[J].河北中医,1988,10(5):30-32.

[29] 叶川,建一.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

[30] 陈和利.中药功效与四种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89,(3):37-39.

[31] 彭先桃.论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3):126-127.

[32] 杨环,王友军.微量元素与中医的研究概况[J].福建中医药,1992,23(2):53-54.

[33] 王超凡.微量元素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5,2(7):68-70.

[34] 龚太平,纪晓萍.传统中医抗衰老中药的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2,19(3):32-33,.

[35] 陈德珍,魏睦新,顾宇春.脾肾阴虚证患者血清铜锌含量的变化[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291-293.

[36] 朱梅年,柴立.中医中肾的基础与锌和锰[J].中医杂志,1983,5:66-68.

[37] 曹洪玉,刘蔷霖,李恩宽.健脾方剂与微量元素相关性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4,11(1):42-44.

[38] 马贵同.气阴两虚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 Cu, Zn和Fe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2-4.

[39] 赵国求.证本质研究与阴阳平衡[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4):158-162.

[40] 刘文胜,罗维早,张志荣,殷恭宽.中药研究的新学说——中药配位化学[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4):293-294.

[41] 印会汀.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42] 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43] 毛平,陆光伟,周志锦.六味地黄汤对“阴虚”动物模型各个脏器组织元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3,8(11):690-693.

[44] 曹治权.中药微量元素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7,4(7):9-16.

[45] 董国英,陈治,董兵.多维抗癌口服药药物机理初探[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6,13(2):31-33.

[46] 魏慧娟.低锌对大鼠食管和前胃癌生长的影响[J].微量元素,1987,4:9-12 .

[47] 倪英宝,肖旺盛.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在养生康复的价值[J].时珍国药研究,1994, 6(2):40-42.

[48] 尹光耀,张武宁,何雪芬,陈一,沈小静.胃粘膜超微结构、微量元素、环磷酸腺和细胞免疫研究慢性胃炎的分类[J].世界华人消化在杂志,2002,10(6):673-676.

[49] 邓贵龙,陈春英,章佩群.人肝癌细胞内多种元素分布特征的分子活化研究[J].核技术,2005,28(7):513-519.

[50] 冯冰,龙尧,罗清逢,高汉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2):141-143.

[51] 徐迪雄,吴嘉慧,徐迪雄,吴嘉惠.锌对大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17(4):322-325.

[52] 熊伟,赵英,黄翕,李素云,彭珍山,万炜.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分析[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8(1):72-73.

[53] 何雪芬,尹光耀,张武宁.慢性胃病胃粘膜cAMP、SOD与上皮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其微量元素的量变[J].江苏医药,1997,23(2):85-87.

[54] 孙国平,梅蔚德,周莉,王今.葡萄糖酸锌对肿瘤患者DNCB皮肤试验及血浆cAMPcGMP水平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7,14(2):12-13.

[55] 顾奎兴,薛开先.癌症的遗传学表遗传学行为与中医阴阳平衡学说[J].中医药学刊,2005,13(11):1962-1963.

[56] 张全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理解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J].陕西中医,2004,25(4):333-335.

[57] 王炳胜,刘秀芳,傅显成.益气活血法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589-591.

[58] 沈海章.中医攻治癌症的最新论述[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0):1001.

[59] 蔡明明,李伟兵,章永红.龙之藻治疗恶性肿瘤35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21(6):19-21.

[60] 吴雄志,陈丹.温阳散寒药治疗恶性肿瘤机理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04,17(6):53-54.

[61] 王代树,梁云燕.2001年诺贝尔医学奖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启发[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10-13.

[62] 王新华,张莽,乔俊红,岳黎敏,王晓梅.从对《内经》“阴阳”理论总结中管窥肿瘤防治探索的方向[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66-267.

[63] 秦俊法.中医中药的微量元素分析[J].核技术,1984,(2):19-23.

[64] 宫振沛.微量元素与防病治病[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2,9(12):54-61.

[65] 邱洪晟,谭雪英,刘漪,李清波.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头发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9,16(4):51-53.

[66] 陈艳兰,董光平,王光灿,朱光辉.云南省白族长寿地区81-97岁老人头发中10种元素含量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3):25-27.

[67] 秦俊法.植物药微量元素研究概况[J].国外药学-植物分册,1981,2(3):1-5.

[68] 陈玺.健脾抗衰老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3,(6):2-6.

[69] 李玉艳 ,周维谨 ,武俊青.不同年龄成年男性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 2006,22(3):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