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学院校提高医疗体育教学效果的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医学院校开设的医疗体育课程不仅促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还能丰富自身的医疗体育技能,学会为病人开设运动处方,帮助病人进行保健、康复锻炼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医学院校为提高医疗体育教学效果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疗体育 医学院校 体育教学 主途径

医疗体育又称康复体育,是一种将医学与体育有机融合,通过运用动作轻缓、运动负荷较小的运动方法达到治疗创伤和治愈疾病为目的的学科。在医学院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医疗体育教学,既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又能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所学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教授防病治病的体疗方法,进一步拓宽医学生医疗技能的知识面。同时,通过医疗体育教学,学生的体力、耐力得到锻炼,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培养现代实用型医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医疗体育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意识

医学院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医学教学的优势,将医疗体育发展成为具有专业特点的特色教育。如中医课的按摩、针灸、推拿等方法便可在体育课上得到具体操作,体育教师在运动医学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如在实例中解说运动与相关肌肉的运动疲劳,讲授对应按摩的部位与方法等,使学生们养成运动后热敷和相互按摩等良好的理疗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对医疗体育的应用意识。

二、配备高素质师资力量,与其他医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医疗体育不是孤立的学科,开好一张运动处方更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任课教师,能结合医学知识(例如从医疗体育防病、治病的有效性方面,从医疗体育与中医理论方面),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将医学内容合理、有序地安排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实现医学与体育的完美融合[2]。

三、建立适合医学院校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

医学教育与体育教学关系密切。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都是体育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医学的同类学科的基础理论是一致的,只是二者在运用上不同。“医体结合”可在此基础上入手,把医学和体育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本专业的实际,通过体育课向学生系统的传授体育概论、体育保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重要,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医体结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通过开展实践课程,使学生最终能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熟练地为他人进行体质测试,开设运动处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锻炼项目,指导他人进行康复锻炼。

四、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与医疗体育的联系

教师在开展理论与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传达医疗体育知识,指导学生如何针对当今慢性病人群增多和不同锻炼需求的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锻炼,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某项技术的教学。一名好的体育教师或健身指导者,除了进行技术动作的指导,重要的是要坚持锻炼,并知道为何和如何从事相关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开展医疗体操、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慢性病人群开展锻炼,把医疗体育的知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把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掌握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实施,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适宜个人的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度;同时结合专业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病的康复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指导患者树立现代健康观,促进身体康复[2]。

五、加强社会实践,突出医疗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目前体育人才的培养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社会适应性差,学习缺乏目标。体育围绕人类健康服务,体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适应社会和人们健康的需要,中小学体育活动和大众健身运动应密切关注不同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充分重视医疗体育的功效和意义。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走进体育俱乐部、广大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体育运动实践指导,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开展医疗体育活动,了解不同人群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了解自身在知识积累上的欠缺和薄弱环节。纠正传统的单纯在教室学习理论和在运动场上学习运动技术的教学模式,积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学生通过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体育人才,才会有较强的学习的内驱力[3]。

六、结语

医疗体育是医学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医疗体育是医学专业院校特色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范畴。广义医疗体育的内容较多,但结合医学特点,有特色并适合在体育课内开展的医疗体育的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健美、健美操以及按摩、针灸等。这些医疗体育项目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对指导病员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如何恢复、提高运动机能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翠珍.医体结合成就健康之完美[J].中国市场.2011.18:182-183.

[2] 湛育明.对构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73-75.

[3] 沈友清.高校体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必要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