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常态下的“广州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颠覆行业的新时代下,广州的纺织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变革中寻求发展,这是广州面临的关键议题。如何探寻“中国织造·广州价值”,相信你可以在“中国织造·广州价值”纺织行业论坛上找到确切的答案。
  论坛由广州国际轻纺城、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200多位政商学界领导、知名行业专家及设计师、纺织行业精英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处于升级转型时期的纺织行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作为千年商都、纺织重镇的广州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燕,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 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丁宁,广州市商务委员会主任肖振宇,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罗光华,中大布匹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苏明庆,广州国际轻纺城副总经理毛国伟、黄瑛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嘉宾从“新常态,新纺织”、“互联网+纺织业的最佳探索”和“中国纺织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三个角度深入讨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制造业之一,中国纺织行业在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亟待转型。为此,本届论坛上重磅推出了《“中国织造·广州价值”纺织行业企业调研报告》,报告由广州国际轻纺城与财新传媒合作完成,报告基于今年7月对1268家中国纺织企业进行的深度调研,旨在分析行业发展的根本趋势、企业生存的困境和已经出现的机遇,探讨纺织行业未来可行的转型路线,还特别关注了广州在中国纺织行业的定位与价值。
  作为报告发布单位之一,广州国际轻纺城副总经理毛国伟认为,纺织行业要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带动全行业转型升级。他表示:“纺织行业依然充满商机,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剖析行业现状,寻找未来机遇,为纺织行业的良性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广州国际轻纺城副总经理黄瑛也表示,广州是纺织业的重镇,外贸的桥头堡,传统优势非常明显。新常态下,作为一家大型纺织品采购中心,广州国际轻纺城也在积极反思,探索纺织行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之路。
  可以说,广州纺织业发展实际上是我们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纺织业已经逐步从小型的作坊式的转为大工业的生产,形成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以及通向世界之路。特别是以广州国际轻纺城为代表的纺织行业已经开始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求变、求新,积极寻找行业与互联网的最佳结合方式,搭建行业生产发展的平台,引领着变革和创新。
  构建新常态下的新纺织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及跨界资本流动的进程加快,中国各产业逐渐丧失其低端生产的优势。在廉价要素驱动的时代,中国纺织业创造了几十年的辉煌。在增速放缓、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中国纺织行业怎样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再造新优势。
  国家信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中国信息学预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范剑平指出,中国经济的总量越来越大,但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还有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纺织工业步入智能化,不再是走量的扩张,而是更多通过提高附加值,更多靠品质的提升,包括设计、面料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绿色科技的发展等。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斌看来,中国纺织业可以独一无二的规模集聚优势,纺织业有今天这么大的发展靠的不是政府扶持,靠的就是市场化、企业的努力。
  夏令敏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速度有所下降,特别是出口,这是转型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国际竞争中,我们还有相对突出的优势,如劳动力素质高,特别是产业链优势和产业配套,任何一个跟纺织相关的产业,都可以在中国快速的相配套,这是其他东南亚、非洲其他任何一个区域国家无法比拟的。纺织行业虽然也面临原料、企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我们相信,纺织服装产业通过对科技、品牌、产业布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大力推动,在“十三五”期间有望取得更好发展。
  重新认识“互联网+”纺织
  纺织服装业是最早“触网”的传统行业之一。当前,在“互联网+”战略下,纺织行业的“互联网+”行动也正在升级换代,从单纯的销售转向生产、设计、制造、渠道、销售、管理、服务等,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全产业链新优势。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曹磊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的目的是电子商务流通、采购、销售。“互联网+”不等同于电商,互联网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我们还可以帮企业融资、众筹,纺织企业必须用全方位的思维审视企业的经营策略。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高级研究员李江涛强调,互联网强调平台性,纺织行业和整个世界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即从工厂走向公司。公司有销售和服务,工厂只有生产,因此纺织行业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
  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CCTV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央广经济之声特邀评论员刘兴亮看来,“互联网+”本质在于引擎,“互联网+”形成了三个动力,就是新的技术设施、网络,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资源以及新的分工体系。
  中国纺织业的创新之变
  在全球产业分工布局发生重大调整的现在,中国纺织业如何立足于未来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新的时代,纺织行业如何锁定全球视野,创造新优势?广州又该如何在新形势下再造广州价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燕认为纺织产业流通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2005年我国纺织行业有600多个专业市场,2014年我们定期跟踪的产业市场超过1000家,竞争商户数量从2006年67万户增加到现在将近100万户。我国纺织专业市场在硬件方面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各个区域的专业市场都是长远规划。
  纺织行业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广东更是改革开放之先的优势,全国顶级设计师一半集中在广东,这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广州积累了非常优质的产能基础,包括工厂、产业工人、供应链整个管理系统,不管是从企业管理水平还是设计研发创新水平,或是产品的品牌、工艺水平,广州都是走在同行前面。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蒋廉雄强调,对于企业品牌来讲,不创新很困难,而创新也并不意味着成功,所以创新一定是要有目的、收益、价值的创新。
  广州国际轻纺城副总经理毛国伟指出,广州国际轻纺城从十年前和3000个商户中小企业走到今天,一直都是在走创新发展之路。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商户就是一个创新的群体,在这个商圈里,潮汕商帮、浙江、温州、闽南都是我们这里的主体,我们的血液里从不缺创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