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化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xsk/jxsk201108/jxsk20110818-9-l.jpg
  本文通过梳理江西省“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脉络,全面分析了全省工业产业结构变化,并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工业产业24部门按相关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综合分析出 “十二五”时期江西最应大力发展的八大产业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并提出重新确立支柱产业、加速产业集中集聚步伐,合理规避产业风险、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导向作用;江西;“十二五”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8-0105-07
  赵波(1970—),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韩坤(1984—),男,江西省中小企业局副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江西南昌330022)
  本文为江西省2010年社科规划项目“以打造新型工业体系为核心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0JY22)阶段性成果。
  
  一、“十一五”时期江西工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
  (一)工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江西继续实施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三次产业进一步得到调整,工业产业主导地位基本巩固。图1显示了1978年至2010年33年间江西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及第二产业中工业产业占当年GDP比重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比重自1978年以来受工业产业比重影响,与工业产业比重一道呈波浪式发展的特点。“十五”期末的2005年,工业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基本持平,其后呈加速发展态势,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超越第三产业,达到46.2%,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工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十一五”期间江西工业产业增长幅度出现窄幅波动。2006-2010年,全省工业产业实现增加值为1 806.2亿元、2 264.1亿元、2 766.9亿元、3 170.1亿元、4 359.2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9.0%、21.6%、19.8%、18.4%、20%,高于全省GDP增速6.7、8.6、7.2、5.3和6.0个百分点。据测算,江西省工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63.4%、65.1%、60.0%和59.7%,五年来工业产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分别为6.8、8.2、8.2、7.9和8.4个百分点,整体高于“十五”末水平①。
  (三)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时期是江西省工业结构变化极大的时期。通过对比2002年及2007年江西投入产出42部门表②发现,在2002年工业24部门排名前5位的部门中,有3个部门出现了位次下跌,1个位次持平,1个位次前移,其中2个跌出前5位。从各部门占工业总产出比重看,各部门差距进一步拉大,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2002年时,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③比重为零外,总产出最大产业部门与最小产业部门在总产出中比重的极差扩大到18.9个百分点,拉大5.3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年份排名第一产业部门占总产出比重相差4.7个百分点。上述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的产生与2003年江西省开始实施的六大支柱产业④发展规划分不开。
  二、工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分析
  由于投入产出表每5年编订一次,因此本文将利用2002年、2007年江西省投入产出42部门表数据作为江西“十五”、“十一五”时期数据,通过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这4大系数⑤,对“十一五”时期工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进行研究。
  (一)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投入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单位产出需要消耗的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价值)。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某一部门在生产过程对其他产业的直接依赖程度越大,该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较大发展。2007年江西42部门直接消耗系数表显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个工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在0.2以上,即每亿元产出直接消耗另一产品达0.2亿元以上。而同样的指标,在2002年时则有14个工业部门。退出直接消耗系数为0.2以上的工业部门有4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交通设备运输制造业,由2002年的0.3233377减少到0.18822976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由2002年的0.2355628减少到0.173028190;非金属矿采选业对非金属矿采选业,由2002年的0.2212352减少到0.07845110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由2002年的0.2004388减少到0。新进入直接消耗系数为0.2以上的工业部门有2个,分别是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对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由2002年的0.1701734增加到0.2823056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2002年的0.1296722上升为0.25638742。此外,2002年直接消耗系数超过0.2的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对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对金属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金属矿采选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2007年时均小于0.2。由此可见,这3个工业部门经过5年的发展,正处在由以初级加工为主的、低附加值、资源前向依赖型,向精深加工为主的、中游及下游环节移升的过程中。同时,2002-2007年的5年间,江西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对其产业内部直接推动力正在迅速减弱。而由于受“十一五”时期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影响,江西工业及能源消耗结构也发生根本性改变,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由原以煤炭为主,调整为以石油和天然气消耗为主。
  从2007年数据看,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8个部门对内部直接消耗较大,产业内部关联密切,正处于产业由前向到后向发展的过渡阶段,能够直接带动自身产业的发展。而通过在表3中加入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则发现金属制品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对农林牧渔业这4对产业间关系联系最紧密,对相应产业综合拉动作用最强。因此,可以推定,在“十二五”时期,上述产业仍将处于产业升级通道内,并会在“十二五”期间更加表现出后向发展趋势,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与附加值提升显著。
  (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活动中,除了相互间的直接消耗联系外,还存在间接消耗联系。直接消耗和所有的间接消耗之和构成了完全消耗,它全面地反映了部门之间蛛网式的连锁联系。通过2002年、2007年江西省42部门完全消耗系数表各工业部门工业消耗量汇总对比发现,2007年工业消耗总量>1的部门比2002年时新增3个,减少1个。新增加的3个部门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减少的1个部门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新增加的产业部门多为能源供应及原料供应部门,从这可以看出,“十一五”时期江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为支撑的。特别是2007年24个工业部门中有17个工业部门工业消耗量>1,为24部门总数的70.8%,在体现江西各工业部门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也反映出江西工业科技含量低、效率不高,整体物耗、能耗工业偏高的现实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