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受访者对“中国制造”的未来有信心


  81.1%受访者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给予肯定
  “‘中国制造’产品越来越好了。”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张梅之前一直用苹果手机,后来改用了国产手机,“完全不比苹果手机差。”“‘中国制造’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服装鞋帽,质优价好。”天津某高校研究生黄亦琬认为,当下值得一提的“中国制造”很多,比如新兴的小家用电器,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哪类“中国制造”产品最受欢迎?调查显示,服饰(51.6%)产品位居第一,然后是生活日用品(49.9%)、鞋帽(46.5%)和家用电器(46.2%),其他还有:箱包(33.1%)、食品(26.5%)、玩具文具(24. 0%)、建材(22. 0%)、汽车(16.1%)和轻奢品(7.9%)。
  81.1%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好,其中22.2%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晋京介绍,近几年来,“中国制造”有很大进步。宏观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值已是美国的1.8倍,超过了美日两国总额;微观来看,“中国制造”质量明显向着中高端方向发展,很多领域比如工程领域的高铁,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15年,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商品中,有1810种商品来自中国,数量是第二名德国、第三名美国、第四名日本的总和。这说明,‘中国制造’正在迅速占领中高端国际市场”。
  59.8%受访者认为价格优惠是“中国制造”最大优势
  “‘中国制造’在价格和质量上维持了很好的平衡:既不让人觉得贵,质量也过关,甚至带来惊喜。创业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也助力了‘中国制造’的发展,加上政府对于创业的大力支持,我非常看好未来的‘中国制造’。”张梅说。
  “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调查显示,价格优惠,吸引力大(59.8%)被认为是最大优势,然后是中国招牌,值得信赖(48.0%)。其他还有:质量过硬,售后无忧(43.5%);设计时尚,实用方便(30.5%);政府助力,创新升级快(23.1%)。
  基于这些优势,84.1%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国制造”的未来有信心,其中28.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信心。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贾晋京分析,从需求方面来讲,“中国制造”取得的优势得益于人民需求的飞跃性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使‘中国制造’不断向着高科技、更环保、更绿色的方向发展。”从供给方面来讲,则在于当下的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需提高整体竞争力
  张梅认为,一些“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不足,表面看是知名度不够,实则是对市场上目标人群的需求调研不充分。
  黄亦琬觉得“中国制造”品牌观念、版权观念和文化内涵都还远远不够,“我们生产的产品虽然多,但不少都是‘代加工’‘代生产’业务,核心技术和品牌都不是自己的。”
  “中国制造”近些年成果斐然,但仍有上升空间。民调显示,质量水准(59.4%)被认为是最需要提升的,之后是设计理念(45.5%),品牌意识(45.4%)和创新能力(37.8%)等。
  对于“中国制造”在国际化发展上面临的问题,49.7%的受访者认为是核心竞争力不足與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其他还有:国际化人才欠缺(48.0%),对全球市场与消费趋势欠缺精准研究(47. 7%)和品牌观念不强(43.3%)等。
  贾晋京认为,“中国制造”的不足,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品牌不足,名牌不多。这其实是整合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不足。其次,“中国制造”需要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在国际上打开市场。同时他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
  受访者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4.4%,二线城市的占43.5%,三、四线城市的占17.9%,县城、城镇的占2.6%,农村的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