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异质、市场分割与流通网络发展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9-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10-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m/hbjm201806/hbjm20180609-11-l.jpg
  摘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流通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递进回归计量模型,考察产业异质、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流通产业异质对于产业转移具有回波效应,体现为京津两地产业优势地位的再强化,而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不利于产业转移的实现,有序引导比较优势合理转移、有效推动区域统一市场建设、有力促进流通网络发展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网络;产业异质;市场分割;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8)06-0079-08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协同”二字既是战略实施的重点,也是深入推进的难点,因而加强区域内统一市场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国民经济先导的流通产业,在连结供给与需求两端、实现资源跨区域有序流动中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因而流通产业应当也必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好产业新引擎与新动力的作用。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横、纵两大流通通道的重要交汇区域,近年来在协同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下,京津冀三地在各领域的协同度不断提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联通取得了重要突破,三地间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然而,京津冀三地流通产业的发展与要素资源分布仍不平衡,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使得产业内协同效应发挥仍不充分,河北省距离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定位仍有一定差距,这无疑限制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统一市场建设与协同发展效果,也不利于区域内流通网络的统一谋划布局。
  流通网络对于流通节点及流通渠道具有内在推动作用,合理的流通网络布局能够有效缩短商品流通渠道的长度,提升流通节点效率。对于流通网络的研究,早期成果聚焦于对单体城市进行内部分析,随后研究视角逐渐拓展至城市之间[1],与之相伴随的是流通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内在结构复杂程度的提升。城市间流通网络的形成是基于不同企业在价值链环节中分工定位的不同以及企业所处城市在要素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2]。国外学者对于流通网络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以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从空间经济视角对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层级体系[3]及相关经济活动[4] [5]展开研究。本文将流通网络发展界定为流通产业依据其在空间范围内的结构分布特征,在转移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区间经济联系。流通网络发展优化的方向应当有利于产业效率提升与统一市场建设。
  统一市场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形成的必要条件[6],统一市场的建设有利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影响、阻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分割情况。关于我国统一市场现状测度的方法主要分为省际贸易流量测度[7] [8]与省际商品价格差异水平测度[9] [10]两种,同时也形成了区际间市场分割程度具有加剧趋势[11]和国内统一市场进程技术深化[12] [13]两种代表性观点。
  关于京津冀流通产业及流通网络发展,近年来也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交通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4],在此基础上,流通产业应当依据其先导性特征,率先突破、主动探索,从全局高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5]。同时也应注重流通产业在京津冀三地协调推进过程中的系统性作用[16] [17],以协同发展成熟度及各系统间关系为切入點,确立流通产业在各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而创新合作模式与机制、发挥联动作用、有效释放政策效应[18] [19]。
  基于现有文献成果可以梳理总结得出:西方学者对于区域间及区域内流通网络的直接研究成果较少,并且研究对象多为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基于宏观层面,围绕流通网络发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且研究视角以单一省级区域为主,较少涉及跨省、跨区域的综合分析以及流通产业转移调整所带来的流通网络的发展变化研究。因而,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准确研判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特征,以统一市场建设为导向,基于区域协同发展视角,解构以流通产业疏解转移为代表的区域流通网络发展影响因素。
   二、现状分析与作用机理
  (一)产业异质与流通网络发展
  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因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在要素资源集聚与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共同作用下,流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形成了相应的优势产业。在流通网络内部,比较优势相较于绝对优势,更是推动区域内流通产业及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可以通过体现区域内产业比较优势程度的区位熵指数进行衡量,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本文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及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于流通产业的研究范畴界定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这三种行业,时间范围为2004—2016年①。以年增加值作为各产业经济规模的衡量标准,计算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依据区位熵指数的含义,当其结果大于1时,即认为所衡量产业在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北京市在住宿餐饮及批发零售业、天津市在批发零售业、河北省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具有比较优势。
  同时对于京津冀流通网络分工水平,可以运用区域分工指数衡量现有状态下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情况,其公式为:
  如图1所示,2004—2016年河北省的区域分工指数在京津冀三地中始终保持高位,而北京市的区域分工指数整体上略高于天津市,两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2014年起北京被天津“反超”。综合各地区域分工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流通产业区位熵指数的变化可知,伴随着北京市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和天津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较优势程度的递减,天津市在批零及住宿餐饮业和河北省在储运邮政交通业的区位熵指数逐年提高,各地的比较优势产业正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发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