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教学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打开文本图片集

1 前言

中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在中药研发、生产、经营和检测等一线工作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中药学被国外和西方的医药界认为更多只是依靠经验,缺乏科学性,但事实上它本身也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近年来中药学的发展更加强调与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结合,药理分析、化学分析等西医常见的方法增强了其科学性,使其更为人们接受和认可。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化学这一重要的基础学科与中药学进行交叉、渗透和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并逐渐成为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强大支柱,使中药学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因其科学性和可测性而更让人接受。因此,突出化学教学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中药学与化学的结合,将有益于中药学的整体发展。

2 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

2.1 现代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

随着物理学在20世纪初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不断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而量子理论的发展,更是解决了化学上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使得现代化学逐渐兴起。现代化学的兴起使化学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多分支学科的科学,开始形成了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分支学科的化学学科。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使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例如,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核化学等等。这些边缘学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相关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化学学科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与中药学的结合日趋深化,对于中药学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2.2 现代化学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极大地加快了新药的研发进程

作为药品,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虽然二者在来源、性状等方面完全不同,但其有效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会促进中药的发展,从而使中药的新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从目前中药新药研发的趋势看,重点追求主要药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在新药的质量控制上以若干个主要药效成分为指标;在工艺上要相对简单、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在疗效上要确切有优势,使用要安全科学。目前的新药研发很多时候是通过拆方研究,找到药效物质,进而优选、拆分并研制出机理和适应症明确、质量可控的小复方、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新药。中药新药强调和追求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有赖于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和实验水平的提高。

2.3 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手段

中药现代化的本质,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及设备融入到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中医药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中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按照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效用的发挥需要其他药品的配合,与西药只需要单种成分(如抗菌素)发挥作用不同,中药药效的发挥更多依靠多种药物药性的配伍,如何用统一标准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新药,是中药药品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当前重要的不是按中医中药的特点来制定新的中药疗效评价方法及判定标准,而是尽可能用现行的国际药物筛选及评判标准来研制评价中药新药,真正地将中药作为一种常规药物来看待。因此,用现代化学技术来分析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半数有效量或最有效剂量等这些构成一个药品的基本数据是中药现代化的趋势。

2.4 化学学科对于中药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中药药品的特殊性,目前一些中药生产过程中还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同生产批次和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产品在物质组成上常常存在较大差异,产品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中药疗效。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中药注射制剂不良事件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已成为制约中药药品走向国际的瓶颈。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建立能得到国际认同的质量检测和保障体系是关键。完善质量控制手段,也必须依靠现代化学技术(HLPC、GC、MS、ICP-AES、ICP-MS、UV、FT-IR、AAS、AFS、XRF、SPE、SFE、SX等)才能完成。这其中,通过对中药药品提取化学特征信息,创建基于化学信息学的中药材质量辨识和评价方法(指纹图谱等),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化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依据云南中医学院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药学、中药栽培与鉴定、药物制剂、食品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的化学类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等。化学类必修专业课主要有: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制剂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化学类必修专业基础课及化学类必修专业课占全部必修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药物制剂专业化学类课程学分比重和学时比重高达35.9%;中药学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33.42%;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为33.4%;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29.4%;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为25.5%;开设化学类课程最少的市场营销专业,化学类课程学分比重和学时比重也接近15%。这就是说,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4年里有1/3的时间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学生有1/4的时间里,都在学习与化学有关的课程。按照2012年云南中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办法,不改变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总学分,只是将每个学分由18学时降为16学时。这样,化学类课程的学分比重和学时比重将保持不变,并且这一状况在今后将维持不变,与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持平。

4 化学教学在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上述化学教学在我院中药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除市场营销专业外,其他涉及中药学专业的化学类课程教学所占的学分比重和课时比例都超过全部的1/3,说明化学教学在我院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上发挥着支撑作用,而这也适应了现代中药学教育发展模式变化的需要。

4.1 强化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中药学教育已经从传统单纯的“化学”模式向“化学-生物学-药学”模式转变,仅从化学的单一角度进行教学无法满足中药学的发展需要,只有突出化学与药学的结合,将加强应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强化两者的交叉和渗透,才能奠定中药学学生的化学基础,这对中药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4.2 提高化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因为化学实验的实践教学在中药学教育中占据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是培养中药学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训练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学院必须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 “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云南、服务边疆、面向东南亚,培养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5 结语

随着现代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为众多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化学与中药学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化学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学科与中药学的结合也日渐深化。这对于中药学的发展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强化化学教学在中药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可为中药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文,朱琳,钱渝.改革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的探讨[J].数理医药学,2005,18(4).

责任编辑:张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