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微课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JP+1]在本科教学中以《伤寒论》方证为支点,将基础理论与诊断、方药知识通过思维导图鲜明的发散连图有机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对《伤寒论》知识框架的整体把握;同时,在重点或难点问题上,配合微信网络平台及学校教务管理学习系统,以课后微课小视频形式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对学生理解不清晰的内容,及时进行慕课视频补充,将课堂和课下网络有机结合,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促进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课后问卷调查反映出思维导图结合慕课教学可有效提高《伤寒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程间知识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构建。

【关键词】 思维导图;慕课;伤寒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7-0124-02

《伤寒论》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汇集了先辈丰富的临床经验,蕴含着中医基本思维方法。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指出,回顾历代名医成才之路,必须重视《伤寒论》等经典的学习与研究。精读中医经典,才能有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较高的学术造诣、独到的临床见解和新颖的治疗思路,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中医经典不理解、不掌握,中医功底不扎实,重实验、轻经典,临床疗效差等问题较为突出。笔者前期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了案例式、PBL、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及开放式教学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寒论》课堂教学效果,但因许多学生在学习《伤寒论》时,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等基础知识已然遗忘殆尽,且对基础知识的关联性掌握不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基于此,笔者采用思维导图结合微课进行《伤寒论》教学,增加了知识间的框架式联络,同时结合微课的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較好效果。

1 思维导图与微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等,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有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1]。思维导图是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将人大脑里的想法或构图直接呈现出来,清晰地反映在思维导图中,突出重点和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充分展示了大脑丰富射性思维的表达。托尼·布赞的《启动大脑》指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2]。

思维导图的特征是将知识焦点置于图形中央,知识的主要分支由中央向四周发散,且每个主要或次要分支由关键图或关键词构成,整个分支节点形成了树状结构图,层次清晰,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网格化辅助教学方法引起诸多学者关注。

2011年胡铁生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是针对某个知识点,以教学视频为主结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微课讲授重要的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是一种支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辅导等教学活动,形成微“课”,被称之为“碎片化”视频教学。微课视频多在10分钟以内,内容短小,教学目标明确,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如:讲解一个课外小知识;课程内容讲授;解题与答疑;阐述一个理念。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2 思维导图结合微课教学实施

2.1 《伤寒论》条文思维导图结合微课PPT的设计思维导图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框架式的发散性思维图像展示,清晰展现了知识之间的顺序、层次关系,建构起知识的内在构架体系。但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是对每一个层次具体知识点或细节内容要求不详细。微课的缺点正好相反,则是知识体系的零碎化、难以实现知识的系统整合。因此,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和微课各自的优势,利用其优势互补的长处,将思维导图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既展现了知识间的架构体系,又在细节内容上可以微课进行解析,笔者在《伤寒论》教学中应用,将课堂课后紧密结合,通过老师的教学引导,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评价法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及其团队[4]首先提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学生在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其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便于有针对性的总结问题,进行个体化问题解决,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根据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根据《伤寒论》课程的特点,将《伤寒论》按照篇章及条文进行归纳分类,再解析从病因病机、症状、药物的层次结构制作层次清晰、图像鲜明的思维导图PPT,同时选择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制作微课视频,链接于PPT或放置于仲景论坛微信号、学校教务管理学习系统平台上面,供学生课堂、课后学习使用。以少阳病为例:①根据条文进行章节分类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及少阳病辨证、小柴胡汤禁例)、少阳病兼变证(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少阳病传变与预后;②分析每一部分的框架结构,以方证为中心,制作包含“病因-症状病机解析-对证药物解析”的树状分枝的思维导图PPT。③同时根据教学大纲及既往教学经验,选择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微课制作,如少阳病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的机理及意义;“少阳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机理;“柴胡、黄芩”的配伍意义等,制作3~5min微视频,以超链接方式与PPT相连接,便于学生学习时的应用。

2.2 《伤寒论》思维导图结合微课PPT在课堂中的应用思维导图结合微课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工作坊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每班分为5~6个小组。每堂课40min,课堂教学环节可分为:①老师在课堂就当堂课的内容先进行进行5分钟精炼讲解,积极引导学生,同时布置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②每个小组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和老师提供的链接有微课视频的PPT,并进行小组间讨论,15min;③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重点和难点讲解,并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表现进行点评,15min;④课堂最后5min为每个小组自己根据学习内容,手工绘制一份思维导图,检查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

2.3 《伤寒论》思维导图结合微课PPT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笔者仲景论坛微信号及学校教务管理学习系统,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傷寒论》所学思维导图结合微课PPT内容的复习回顾,并通过平台后台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监督,同时通过平台及时收集学生问题,在仲景论坛微信号及学校教务管理学习系统补充答疑解惑的微课视频,保证学生能认真温习所学知识,将不理解的问题弄清楚,切实学通经典,提高教学效果。

3 小结

总之,通过思维导图清晰鲜明的图像在《伤寒论》等经典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各篇章的脉络体系。同时,结合微课视频,包括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微反馈、微点评、微反思,胡铁生形象称为微课的“非常6+1”[5],将一些重点难点及细节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分析,从而将中医基础、诊断及方药知识有机融通,既充分发挥了思维导图的形象性体系构架优势,又凸显了微课视频的突出重点解析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对增强学生理解《伤寒论》方证条文,奠定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等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丹,吴敏范,金戈,等. 应用思维导图完善病理生理学PBL教学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73-74.

[2]托尼·布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3]胡铁生.“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 61-65.

[4] 聂佳琦,范文翔.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质性评价方式教学研究——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J]. 数字教育, 2017,3 (1) :69-74.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4) :36 -42.

(收稿日期:2018-02-11 编辑:邓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