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MV)治疗的182例患者资料,对预防和控制方法以及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82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VAP(23.1%),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6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监护室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等临床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VAP的重点,通过严格的ICU病房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ICU;呼吸机;肺炎

【中图分类号】R1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21-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病房的常见感染并发症,它是指患者使用气管插管机机械通气(MV)治疗48小时后出现肺部感染或已有肺部感染的病人出现一次新的感染。VAP不仅会产生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等危害,同时还可导致并发呼吸机依赖,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相关文献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在1 8%~60%之间,其死亡率可达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2例,男118例,女64例,年龄21—87岁。全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均在48小时以上。本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病、各种外伤、各种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重症胰腺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农药中毒等。本组182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VAP(23.1%),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6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死亡。

2 VAP原因分析

2.1 大部分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都具有严重的原发基础疾病,体质弱,年龄大。据相关文献报道,具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的患者在ICU并发VAP的机率较普通并发高2—10倍[4]。

2.2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突破了咽喉部位的防御屏障,阻碍了声门,会厌,吞咽功能之间的协调性,使一些毒力强,耐药性高的病原菌趁机在咽喉部寄植。另外,病人的分泌物都是通过气管内吸引来清除的,而导管自身便是细菌繁殖移行的便利通道[5]。因此,气管吸引不当或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极易引起肺部感染。

2.3体位不当:仰卧位和平卧位的患者易引起食物的反流误吸,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误吸的发生率更高。

2.4其他: 医院内致病菌种类多,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导管表面可形成强大的细菌被膜。因此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危险性越高[7]。广谱抗生素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菌群失调,易诱发肺部感染;

3 VAP的预防控制

3.1 严格无茵技术操作与监护室消毒隔离:ICU内工作人员的手污染是引起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殊感染患者和或细菌耐药性高的患者必须单独安置,护理工作要采取严格标准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8]。病室内的温度宜保持在18℃~20℃,湿度宜保持在50%~60%。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及时妥善处理。吸痰管每次更换,切忌重复使用多次。吸痰盘每天消毒1次。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和预防误吸:呼吸机管道,尤其是湿化器等部位是病原菌寄居的重要场所之一,需专人负责定时清洁消毒。及时清除储水瓶中的冷凝水以防倒流。为预防误吸,采用鼻饲的患者,床头抬高30℃~45℃,鼻饲前应先对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等,如抽吸的胃内容物大于150ml时应推迟鼻饲。另外,相关研究表明,胃管的长时间保留是发生VAP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应尽早拔除胃管。

3.3 加强口腔护理: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口腔内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随着相关的护理操作口腔里的细菌极易进入下呼吸道,而正确的口腔护理可以使常寄菌浓度降至最低,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和重视口腔护理。气管插管12 h以上的患者,每天采用0.05%洗必泰棉球做3次口腔护理。

3.4 增加机体免疫力,早期撤机: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建立的人工气道破坏了呼吸道和肺部的正常保护屏障。同时,相关研究表明VAP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水平远远低于非VAP的患者[11]。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机率越高。因此,做好撤机相关的心理指导,早期撤机和提高VAP患者的免疫力,加强对VAP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预防和控制VAP的工作重点之一。

3.5 合理使用抗生素:大部分接受MV治疗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抵抗力低,经长期药物治疗后产生耐药菌株的可能性大。因此,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降低VAP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严格无菌操作、监护室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等临床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VAP的工作重点。本组对所有患者的每个护理环节都严格管理,较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李燕明,孙铁英,吴东群,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3):166.

[2]Morehead R S,Pinto S J.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J].Arch Intern Med,2000,I60(7):1926 -1936.

[3]万献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3~5.

[4]俞森洋.危重病监护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34.

[5]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00:211.

[6]毛敏,陈义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OO1,36(9):702—704.

[7]吴乃君,常姬洁,高岚,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43.

[8]王力红,石海鸥,张亨利.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68—270.

[9]卢桂花,秦静,黄宁.气管插管病人的监护与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2—783.

[10]李君歆,李然伟,高岗,等.强化口腔清洁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6—168.

[11]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等.胃内定植菌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12—116.